一八二、千秋一道統(二)(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30 字 2023-02-06

「當真……我們俞家在欽州有萬畝良田?」

在俞宜軒的病榻之前,聽到俞國振說起欽州的萬畝良田,俞宜勤頓時瞪大了眼睛()。

他知道自己侄兒向無虛言,這次時隔半年回到襄安,人雖然黑瘦了,說話卻更帶著一股氣勢。

「只可惜人手不足,否則何止良田萬畝,兩萬畝三萬畝都有。事實上,我們將水田、旱田、山林、河澤都算起來,我們新襄周圍近三百傾,都可以說是我們的。」俞國振笑道:「二伯,五叔,你們是沒有親去欽州看,那里天氣比咱們這熱,故此水稻可以一年三熟,稻米產量,更勝過我們襄安!」

「一年三熟……謝天謝地,若是如此,那就不畏飢荒了()。」俞宜勤嘆道。

俞宜軒也是眼中閃光發亮,中華人物,只要血脈不變,就離不得這個「土」字。便是後世都市的鋼鐵叢林中,中華後裔也總是想法子弄一小塊土地,養養花種種菜,若是連這小塊土地都沒有,那就是壇壇缽缽之類,裝上一半土,架在自家那小小的陽台上,也能種些蔥啊韭菜什么的,做面條時掐上兩根放進去。

「欽州人力不足,確實是一大問題,咱們在襄安人手倒是充足,整個襄安有幾百戶好幾千口,加上孩童,沒准上萬。」他低聲道:「若是能將這邊的人力,遷到欽州就好了——欽州都不是瘴癧之地?」

「自然不是,此次去時,我們做足了准備,就連在應天城招募的雷翁,都六十余歲的老人了,在欽州照樣好好的。只要注意平日里飲食,根本無須擔心瘴癘。」俞國振又笑了起來:「說到飲食,咱們平日里常說山珍海味山珍海味,我這次在欽州,倒真是吃厭了山珍海味,啊,對了,腌虎肉和虎鞭泡酒,我可是給二位伯叔帶來了。」

「虎鞭……泡酒?」

兩位伯叔都是臉色大窘,不過又同時目露興奮,虎鞭泡酒,那可是好東西!

「咳咳,難得你還記著伯叔……」俞宜軒咳了兩聲:「也不枉五叔替你挨的這頓板子了。」

提到這頓板子,俞宜軒自知失言,馬上又轉過去:「才半年時間,那幾萬畝的田,都開出來了?」

「二兩銀子一畝,當地的官兵都出了死力,自然是開出來了。來之前,我已經吩咐他們,種上油菜籽,等來年春上,再種水稻、玉米、蕃薯,另外還有花生……」

此時蕃薯之類已經傳入大明,但種植尚不普遍,玉米、花生同樣如此。故此,俞宜勤聽得雙眼迷茫,雖然不是十分清楚那些究竟是什么,但油菜花他卻是知道的。

「待來年三月,春風初臨,漫山遍野,萬畝田地,盡是金燦燦的油菜花,風吹如浪,遠香襲人……哈哈,便是桃源,也不過如此了()。」俞國振又繼續說道。

「叭!」

俞宜勤猛然一拍桌子,俞宜軒與俞國振都愕然望著他,他握著拳頭:「過完年……我要去欽州,我定要去欽州看看!」

然後俞國振和俞宜軒都大笑起來。

「二哥,你上國振的當了,他便是要把你拐到欽州去。」俞宜軒笑道。

「不錯,不唯二伯我要拐去,大伯、五叔,我也要拐去。」俞國振愉快地道:「欽州那邊有的是荒地,我一大攤子事在那邊鋪開,國威堂哥顧得了一頭顧不了另一頭啊。」

「我老了,沒那么多精力替你管事,不過若是真有那么多田,管幾個田庄倒是不錯。」俞宜勤一臉向往。

「定不讓二伯失望。」俞國振說完這個,臉色開始嚴肅起來:「不過,先得將襄安這邊的情形處置好……我在廬州便接到了二柱傳去的消息,只是這消息不甚詳細,二位伯叔,說一說,究竟是怎么回事。」

俞宜軒與俞宜勤對望一眼,終究還是繞不過這事情啊。

「國振,我還是那句話,有些事情,咱們必須忍。」俞宜勤道:「你不能讓你五叔這頓板子白挨了。」

「放心,我不會沖動,這可是史可法,不是隨意的阿貓阿狗。」俞國振道。

當初在廬州,他接到高二柱傳遞來的消息時,也是很吃了一驚,他行事得罪了不少勢力,但卻絕對沒有想到,真正向俞家動手的,竟然是史可法,這位在歷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人物!

能力姑且不評論,但因為《梅花嶺記》一文,史可法忠名,幾與文天祥共表()。而且,以俞國振對其人的了解,他在為官與私德上,也沒有太多值得詬病之處。

若是太平時節,他會是一個不錯的官員,但可惜的是,他生在末世。

「事情是這樣的,這位史大人是六月底到任,他上任之後,有意整頓軍務,但發現整個安廬道,竟然只有三百官兵可用,便欲編練精兵,只是朝廷並無錢糧,他又不願加征賦稅,便向治下四府大戶要錢要糧,咱們俞家,也奉上了一千兩銀子和三百石米。」

對於俞家這樣的家族來說,一千兩銀子與三百石米,真不算什么,但是史可法相求的各大豪族,多數就是拿個百兩銀子打發他的,甚至有人背地里已經在說他收刮民膏侵奪民財,南北兩京的御史們,也有攻訐他的聲音傳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