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二、一夜河洛逆風起(四)(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589 字 2023-02-06

二六二、一夜河洛逆風起(四)

史可法抱著頭,雙眼暈暈無光,那面上的表情,當真是欲哭無淚()。

這一年來,他當真是殫精竭慮,這才將多達百萬的災民安置完畢,雖然免不了有凍餒而死者,但好歹沒有鬧出民變,沒有讓東林因為他丟了顏面。

甚至天子還下詔嘉獎了他一次,罷職在家的文震孟,也據說因為薦人得力得了賞賜。史可法這個時候還不明白,這是崇禎皇帝打一把摸一下的帝王手段,也是平衡東林和溫體仁一黨實力的權謀之術,他只是天真地以為,或許自己做得好了,即使文震孟不能起復,東林其余的君子大佬,比如說黃道周之類,也完全能夠入閣。

可是到了年關,事情又發生變化了。

「修之,你說……這流寇為何總往我這邊來,我不過想要安民濟生,為朝廷護一地的太平,為何偏生如此艱難!」聽到書房門外的腳步聲,史可法眼皮動了一下,長嘆著說道。

進來者,正是章篪。

自年初安廬大戰之後,他在史可法身邊做事,話更少了,做事也更勤奮了。聽得史可法這話,他也輕輕一嘆。

「岳武穆有雲,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則天下太平。此話如此簡單,道理人人都懂,但自建炎之後,於今也有五六百年,天下幾時太平過?」

「如今當如何是好?」

「這大半年里,老爺也不曾懈怠,不但安置流民,也於其中擇青壯,編練了八千官兵,內有孫克咸、潘可大、程龍這般勇將,外有盧督師、朱巡撫、左良玉等大將,只要能堅守待援,何愁賊勢?」

章篪沒有太多的才能,但經過年初與張獻忠的大戰之後,他現在也知道,自己的這位東家同樣缺乏軍略。守守堅城,或許還可以,但若是想出外野戰,那就是自尋死路。

事實上守城史可法也只知緊閉四門見招拆招,象俞國振那般,守城還設下陷阱坑殺張可望之事,他是做不出來的()。

史可法聞言不動不喜,反而大慟。

他為人剛正,自覺一生都在追隨恩師的腳步,踐行大道,唯一一件讓他心中存有悔意之事,就是為了換取安置災民的糧食,將十萬人口「賣」給鄭芝龍、俞國振之事。因此,他幾乎流涕道:「吾棄十萬之民,方安養百姓,如今民生尚不寧,而流賊又至,為之奈何!」

章篪心中一陣煩躁,就在這時,外頭有差役進來稟報:「孫副使求見。」

孫臨為史可法所舉薦,得了個廬州府經歷司經歷的虛職,同時兼安廬道監軍副使的軍中臨時職務,故此差役稱之為「孫副使」。他向來以飛將軍自詡,如今得了軍中副使之職,想到俞國振練得好兵,每日便與那些募來的青壯摸爬滾打於一處。

史可法聽到孫臨求見,心中微微一喜,他是親眼見過孫臨神射的,而且練兵方面,孫臨也頗有一套,因此忙道:「快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一身戎裝的孫臨便大步來到史可法面前。如今的孫臨,也只是二十七歲,略蓄了八字須,眉目英挺,不怒自威。他來到史可法面前,行完禮之後便豎眉道:「巡撫老爺為何還安坐於此,賊人將至,是戰是守,總得有個方略!」

他確實心中不滿,因此說起話來就有些不客氣。他與俞國振在一起參與了上次大戰,在他看來,象俞國振那般,戰前便將准備工作做足來,絕不能等到戰事發端,才開始做准備。

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俞國振經常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語。

而史可法在得到消息之後,竟然這么久尚無動作,實在讓孫臨心急如焚。

「克咸說的是,是我誤了,是我誤了!」史可法悚然動容,他起身到:「修之,你立刻安排人手傳信,令治下各州縣,嚴加提防,四鄉之民,入城避賊()。」

章篪應了一聲,匆忙離去。史可法又轉向孫臨:「克咸,賊人若是入境,必來攻我廬州城,本官這就安排人手,將左近百姓引入城中。」

聽出他的意思,是准備守城,孫臨微微皺了一下眉:「不與敵一戰,便只顧守城,恐傷士卒銳氣啊。」

史可法苦笑,孫臨倒是躍躍欲試,但上次大戰讓史可法怕了,他是真心畏賊,因此搖頭道:「此次來的,可不是獻賊,而是闖賊,闖賊聯合諸賊,足有十五萬眾,其中能戰悍寇,數量不下六萬。克咸,城中如今只有新兵數千,出城浪戰,若是受挫,守城之力都沒有了!」

雖然心中還有些不服,但孫臨也知道,史可法說的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