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七、吐哺歸心自可耀(三)(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583 字 2023-02-06

二九七、吐哺歸心自可耀(三)

「大戰結束後,小侄回了一趟襄安,獻賊又將我的細柳別院給平了()。」

過了正月十五,南`京城仍然沉浸在喜氣洋洋之中,城中的富商們接到了衙門里的勸募文告,為前線「勸捐」()。但這筆錢他們出得倒是真心甘情願,畢竟,若是流寇真占了滁`州,或者渡過長江,他們莫說家財,就連性命都堪憂。

方孔炤差遣已畢,在正月十二就回到了南`京。他再留在滁`州,就未免有與李覺斯、劉大鞏搶功勞的嫌疑。到了正月十八,俞國振也回來,一來就是拜訪他。

「可有人傷著?」

「那倒是沒有,在得知流寇圍廬州時,小侄就已經將人口轉移,而此後桐`城楊令遣人來報信,周圍村子也就是燒了些房屋,小侄已經令人帶銀錢去相助重建。」

「人無事就好。」方孔炤看著他,然後笑了笑:「此次當真是托了你的福啊。」

「子儀雖非伯父親生,伯父卻待她與親生女兒並無二致,小侄與密之兄長,更是如同手足一般。能為伯父做些事情,也不過是一片孝心,伯父何必掛懷?」

這翻話說得方孔炤老懷彌暢,他知道俞國振聰明,兩人間用不著那些虛禮,因此直接說道:「盧總理對我說了,果然如你所料,他要薦我為湖廣總督。」

俞國振雖然對明末之史有一定的了解,但他熟悉的是方以智,而不是方孔炤,因此並不知道方孔炤在原本的歷史中,在年余之後確實任過湖廣總督。他所謀劃的,無非是湖廣乃通往欽`州陸路的必經之途,而且流寇禍亂中原的局面,一時間很難改變,他正可利用這個機會,將受流寇荼毒的百姓,遷到欽`州來。

「小侄就預先恭喜伯父了。」俞國振笑道。

「你可有盧總理與流寇的消息?」方孔炤又問道,他知道俞國振在南直隸有自己的情報網,某些時候,消息傳遞的速度甚至還超過了朝廷的快遞。

「倒是有些()。」俞國振說到這忍不住笑了起來:「史道鄰只怕又要傷腦筋了。」

盧象升與祖寬追擊張獻忠,在廬`江與桐`城之間趕到,而張獻忠再度斷尾求生,這一次他丟得更徹底,幾乎將家當都敗盡,近二十萬人,只有不到六萬逃回了英霍山區。

在安廬地界內的幾次大戰,盧象升擒獲的流寇俘虜數量就有十萬人之多,加上被流寇殘破了家園的災民,又是數十萬人嗷嗷待哺。雖然這一次流寇的為禍沒有去年嚴重,但對於安廬來說,仍是令人焦頭爛額的事情。要安置大量的災民,又需要錢糧,要安撫關寧軍和天雄軍,仍然需要錢糧。史可法現在只怕不得將自己的官袍都抵押出去,換得錢糧來解決自己的麻煩。

這次俞國振卻是穩坐釣魚台,根本不去找他了。

「史道鄰也是運氣不佳,此前張玉笥督撫十府無事,他才巡撫兩府,便屢遭寇犯。」

方孔炤對此也是搖頭苦笑,然後他溫聲道:「不是看著史道鄰,而是看著百姓,你能幫便幫一把吧。」

「伯父如此吩咐,小侄自不敢辭。」

「你襄安的細柳別院又被燒了,親事就放在南`京來辦,你看如何?」

兩家為俞國振與方子儀定下的親事,是二月十八,此時離大婚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俞國振點點頭,他在南`京城也有產業,雖然院子不算太大,好在他家中人口也簡單。

又商議了一下婚事的安排,方孔炤道:「密之幫你尋了幾位朋友來,我也見過了,都是極有學問的,你若有空,不妨親自登門拜訪,也顯誠意。」

「哦,不知是哪幾位。」俞國振聞言一喜。

他現在相當缺能通民政的人才,欽州倒還罷了,胡靜水在會安做得雖然不錯,但他是個開拓型人才,卻不是管理型的,至少在處理日漸復雜的民政事務上,他漸漸顯得力不從心了()。

但這些方以智薦來的人,俞國振不會一開始就把他們放在重要位置上。讀書人歷來的通病是眼高手低,先得進行一番培訓,然後再考慮根據能力安排合適崗位。實在沒有合適的崗位,俞國振給他們弄一個儒家學術研究中心,專門負責對儒學進行曲解,就和徐霞客一樣,攪得儒家特別是東林陷入理論爭吵中,也是一件美事。

當「讀書人」把腦筋用在這些理論爭執上時,至少可以讓他們少一點精力用在扯後腿上。

「幾位都是科途不甚得意者,你自己去尋密之問吧。」方孔炤沒說,而是直接打發走了俞國振。

方以智有自己的宅院,離方孔炤寓所不遠,所以沒一會兒,俞國振就到了。如今方以智腰包里有錢,他性喜奢華,家中多蓄僮仆,因此當俞國振到方孔炤門時,就已經有僮仆見到,報與方以智聽了。此時聽到俞國振上門拜訪,他哼的一聲:「告訴他,我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