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一、桃李無言下成蹊(三)(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02 字 2023-02-06

俞國振微微揚起了眉,他此次來是考察一下南方「地道」系統的,因為這關系到接下來他的計劃是否能夠實現,因此他對此極為重視。

自從朝廷有意阻攔公開向新襄移民的事情之後,俞國振便令高二柱組建了一北一南兩條「地道」系統,北方的是從直隸京畿與中原,過運河後到山`東,直至登萊青島口,在這里乘船後到耽羅。這條「地道」去年一年給新襄帶來了六萬多人口,平均起來,每個月都有五千。但這點數量與俞國振對人口的渴望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俞國振需要更多的人口,因此就重視起第二條也就是南方「地道」。從湖廣、江`西和南直隸,或水路或旱路,抵達橫州,再在此被船運到欽`州。原本這種路上的人不多,去年這條路上總共來投的人數,也只是三萬,但到今年夏糧收獲之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俞國振在夏糧上市之時低價銷糧,而農民需要售糧納稅,被這種經濟手段打得紛紛破產,再加上張獻忠於湖廣、贛浙閩一帶大鬧,於是走南方地道的人就多了,僅僅是楊久一人手中控制的十余個「線頭」,這三個月里就帶來三萬多人,而象楊久一樣的地道轉運使,一共有八人之多!

照這個樣子下去,俞國振估計,今年新襄將新接納三十萬人口,正好是新襄一百二十萬人口的四分之一,這也是俞國振心中覺得新襄接納的極限。

倒不是他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工作給這些新增的人口。而是新來移民身上有些東西,是俞國振希望摒棄的。華夏民族漫長的歷史,在給予我們無盡的財富積累同時,也留下了許多隱患負擔,俞國振希望能充分發掘出財富積累,比如說勤勞智慧、富有集體精神,樂善好施願意奉獻。仁義禮智信勇等等。但他不願意背上那些歷史包袱,比如說宗法、僵化和教條,再如輕視實學。注重八股,勇於私斗,怯於國戰。

到了明年。新襄就可以接納四十萬人,那時新襄的人口就接近兩百萬,實力將再上一個台階,兵力也能從現在的近四萬人擴充到七萬人左右。再加上從倭國、鮮國和各地土著中得到了勞力,新襄真正治下的人口,能夠達到二百五十萬以上。整個南海的局面就可以徹底穩固下來,無論是大明,還是歐洲各國,都休想動搖華夏對南海的控制了。

遇到錦衣衛,已經是此行的意外。沒有想到,還會遇到一個喚住他有事相告的線頭。

俞國振看著這個漢子,他三十四五歲的模樣,看上去倒是孔武有力。

「這位是康強,原是橫州人。如今在替我跑著贛南一線。」楊久立刻解釋道。

見康強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極為隱秘的事情要說,俞國振便行到一旁,然後將康強招來。

「康大哥,你有何事?」俞國振稱呼極為客氣。

這一聲康大哥,讓康強心頭頓時熱了起來。他幾曾被如此身份的人這般敬重過!

與完全沒有尊嚴的歐洲平民不同,華夏文化當中,即使是社會最底層的百姓,也擁有自己的尊嚴。故此才有種種「士可殺不可辱」、「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之語,原本這士為士大夫,為貴族官員,但到後來,已經深入華夏每一個普通人之心了。康強原本心中還有些猶豫的,此時便不再動搖,拜倒於地道:「小人要獻金礦與南海伯!」

俞國振愣了一下:「金礦?」

康強便開口說了起來,原來與別的「線頭」都是外地人不同,他卻是橫州本地人。無意中發覺在橫州蓮塘有一處大金礦,但這礦已經在被人偷采,偷采者頗有勢力,他不敢聲張,又怕被發覺,恰好楊久招人充當「線頭」,他便投到楊久手下。

橫州就在欽`州之北,相距不過百里,可以說這也是俞國振的勢力范圍,這里發現金礦,倒是意外之喜。康強說完之後,有些惴惴地看著俞國振,卻發覺俞國振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高興。

「小人句句實言,真是一處大金礦!」康強道。

「你懂得勘礦?」俞國振沒有問那金礦的具體位置,而是問起這事來。

「是,廣`西多礦山,小人父祖相傳,便是勘礦之人。」

「呵呵,若是如此,你倒不該當個線頭……你願不願意去新襄,為我勘礦?」

新襄控制的地界里,礦產資源有的是,許多都一時間無法勘探出來,比如說台灣島上的礦區。智一二和他的弟子,最擅長的是勘探煤礦、鐵礦,金礦、銅礦的勘探上還不是很強,而且他們人數有限,俞國振正希望著多補充些勘礦的人才,比起康強說的橫州金礦,他本人才是一座金礦吧。

「小人願為南海伯效力!」

康強再度跪拜下去,這一次無論虎衛如何將他扶起,他都執意拜下。俞國振只能受了他一禮,然後他看著那些莫明其妙地望著他們的移民,心中微微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