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零、津門火起天下動(二)(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594 字 2023-02-06

吳三桂惆悵無比。

天津衛確實象一座空城,城上城下,都沒有任何人影,面對吳三桂的五千精兵,簡直就是一個脫光了的姑娘。

但偏偏吳三桂不敢上。

隨著俞國振慧星一般在華夏大地上崛起,他的有關戰例也都被各方兵家一一詳解,吳三桂也不例外。他發覺俞國振每每作戰,看似常以少戰多,但實際上,俞國振在絕大多數戰爭中,都形成了局部的優勢。

這種局部的優勢不是體現在人數上,而是體現在戰力上。俞國振對於自己的優勢非常清楚,對他的敵人分析得也很透徹,是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因此,他不被表面上的數字所迷惑,而是能看破雙方實力的本質。

因此,吳三桂可以肯定,他在研究俞國振的同時,俞國振也一定研究過他。俞國振一定做過預案,判斷萬一戰事重開,他猛撲天津衛時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應對措施。

那么這座空城,也應該是俞國振的應對措施之一吧。

「我們城里的細作,有沒有出來?」他問道。

「到現在沒有動靜,派人向城上射箭了,也無人理睬。」

吳三桂摘下頭盔,抹了一下額頭上的汗水,低低罵了一聲。

他不怕天津衛的華夏軍有准備,卻怕對方象現在這樣,不知道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

「派一百人去奪城門。」在稍稍思忖了一會兒之後,吳三桂下令道。

一百騎從大隊中分了出來,在呼喝聲和喊殺聲中,他們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向著天津衛城門奔去。

吳三桂在後死死盯著城頭,眼見自己的部下距城只有百步、七十步、四十步……

一直沒有火槍聲響起。這不但沒有讓吳三桂安心。反而讓他更為緊張。

暴風雨之前,總是寧靜的。

但就在他的心弦綳得最緊之時,看到那百騎竟然就這樣進入了城門之中!

沒有任何抵抗?沒有任何阻攔?

派去的這支部隊。在發覺沒有任何人阻攔他們之後,立刻沖入城門,然後准備搶占城櫓等各處關鍵位置。吳三桂舉起手。正要下令全軍進發,就在這時,他聽到了密集的槍聲響起。

在槍聲響起的第一個瞬間,吳三桂先是松了口氣,覺得有埋伏才是正常,然後才開始為沖入城中的部下操心。

不過事先有吩咐,讓他們只是試探,若遇著抵抗則立刻撤退。但是當時吳三桂是想著攻擊來自於城頭,卻沒有想到會是到了城內才遇襲。

這隊先鋒中。便又有樊車兒這悲摧的。

槍聲響起時他覺得自己仿佛又遇到了此前的襲擊者,他在第一時間從馬上跳了下來,然後翻身爬向一邊。

就在這同時。他身邊反應不及的同伴。紛紛栽落下來,還有戰馬。也一匹匹驚嘶著倒地,一片人仰馬翻。

樊車兒驚恐地發覺,雖然他伏在了地上,但周圍並沒有房屋或者其余東西可以掩護他的身體,他唯一的選擇,就是爬向一匹倒地的戰馬,借助馬屍擋住那疾雨一般的子彈。

「該死——將主,趕緊派人上來啊!」樊車兒明白,他們一百來人在這種狂野攻擊下根本支撐不了多久,除非他們將到手的城門放棄,否則的話,在很短的時間里,他們將不留孑余!

吳三桂卻有吳三桂的考量,既然確認城中有埋伏,那么這一百人的生死就不重要了。他目光陰陰地掃了一眼,然後回頭道:「炮火准備。」

俞國振大量使用重量輕、射程近的短炮進行機動作戰,多爾袞在崇禎十二年時吃了這種戰術的大虧,這也讓所有的關注虎衛動態的人意識到火炮未必是一昧追求射程與威力,靈活同樣也是關鍵。七年來,無論是建虜還是吳三桂,都在竭力想仿制輕型短炮,而且在確定虎衛所鑄的火槍射程比起他們要遠大約三分之一至一半距離後,用輕型短炮來壓制虎衛的射程優勢,更顯得刻不容緩。

雖然有些勉強,但七年時間,也足夠能工巧匠們為建虜造出屬於建虜的輕型火炮,只不過他們用的材質不是鐵,而是青銅,因此裝葯量小,射程也短。建虜造成了之後,緊接著吳三桂就同樣仿制而成,對於他們來說,這種火炮也就是價格昂貴,太耗銅料。

但托華夏金銀銅元的福,因為京師、建虜控制的地盤里現在也開始流行華夏貨幣。這就使得建虜和吳三桂可以大規模回收銅錢鑄炮,而不虞市面上缺乏貨幣流通。

現在證明城頭沒有敵人,敵人全部聚集在城內准備巷戰,那么吳三桂就可以放心大膽地用青銅炮了。青銅短炮射程足夠壓制虎衛的火槍,吳三桂想的就是這個來彌補火槍射程上的差距。

炮兵將青銅火炮推到了距離城池不過兩百余步的地方,建虜這種短炮的射程可以達到四百步,但那種距離的准頭就根本無從談起了。然後,吳三桂下令道:「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