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三、自古廷杖多美談(三)(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594 字 2023-02-06

在金陵城的東南側,一座不起眼的院子里,程先貞趴在門口,透過門縫向外觀看。

沒有任何動靜,這讓他安下心來,轉過身,長長出了口氣。

這可真是驚心動魄!

誰能想到,原本該呆在山東的俞國振,會突然出現在金陵城中,還派人來找錢謙益,偏偏他今天就湊在了錢謙益那邊!

當真是運氣不佳啊。

喘了兩口氣,程先貞定了神,便看到站在自己身前的人影,他呀的一聲驚呼,險些跳了起來。

「正夫賢弟,何必如此?」那人笑吟吟地道。

「原來……原來是你。」程先貞驚魂未定,長長嘆了口氣:「心葵先生,你何時來的?」

「來了不久,怎么,正夫賢弟不歡迎?我可是給你帶來了不少錢來了。」

「歡迎,如何不歡迎……」

程先貞望著此人,心中情緒甚為復雜。

被稱為心葵先生的名為董廷獻,他原是周延儒的幕僚,吳昌時、周鍾等人之好友,周延儒為首輔時,他與吳昌時二人把持內外,凡欲見周延儒求辦事者,必先給其賄賂。李闖入京之後,周延儒從牢中得脫,他卻與吳昌時等一起,落入李闖的手中。

原本以為他已經在亂軍中死去,不曾想,他不但還活著,而且活得還很滋潤。

「心葵先生這次來,有什么新的吩咐?」

「主上已經見過正夫賢弟的稿子了,擊節稱贊。僅此一稿,便值千金。」董廷獻將一個布口袋拿了出來,叮叮當當的聲音讓程先貞雙眉微微一急。

「程某豈是為這些阿堵物?」程先貞斷然拒絕,他盯著董廷獻:「程某只為天下儒門尋個出路,所懷者乃大公之心,心葵先生便是給付再多,亦……」

「知道。知道正夫賢弟你是正人君子。」董廷獻說這話時多少有些不屑:「這不是給你的,這是給你辦報的,上一期報紙。耗應該不少吧,主上見了很是歡喜,說你有翰林之才。惜哉大明失人啊。」

「此話休提,心葵先生口口聲聲主上,貴主上卻藏頭露尾,心葵先生,你不覺得……」

「我家主上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儒門道統不至斷絕!」董廷獻肅然道:「並不是信不過正夫兄,而是知道得多了,對正夫兄沒有好處,你我都知道。俞國振神通廣大!」

程先貞捏著那個錢袋,沒有再說什么。

「這是下一期報紙須要關注的主題,崇禎三年至今人口變化,由此看俞國振見死不救發國難財之本意。」董廷獻見程先貞沉默下來,便又將一張紙交給了他:「舊年俞國振不是要求諸方勢力做人口統計么。正好與崇禎三年有一個對比!」

去年時,俞國振召開各方會議,提出要統計華夏人口戶籍,這是大事,各方便都做了,甚至連吳三桂在京師。也進行了人口統計。這組數據恰恰在七月公布出來,其中山`東人口不減反增,兩廣人口急速增加,川境略有減少,湖廣、江西等地基本持平,晉陝豫因為連年災荒人口減少得很快,而南直隸、京師的人口減少,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南直隸的人口總數少了接近四百萬,京師人口少了也有這個數字。

當初數據在新襄日報上通報出來時,還配有評論,說正是因為華夏軍略委員會的德政,所以由其控制的地域上人口出現了增長——根據統計,除了自然增長之外,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增長都是來自於不堪忍受遷移而來的移民。

當然,這些數據中是沒有計算安南、南海和大員島的人口,否則的話,那增長率就太嚇人了。

「這串數據有什么問題?」程先貞愣了一下問道。

「數據自然沒有問題,但為何俞國振治下人口增長而別地卻人口削減?我們可不是傻瓜,無非是以鄰為壑,讓別的地方不停出現問題,然後自己這邊撈好處罷了。正夫,以你的文筆,應當有辦法吧?」

「這個……自然是沒有問題!」

「俞國振總是說,他手中的報紙,要針貶時弊,如今這可是大時弊!若是他聽,那么就要將他治下的幾百萬百姓遣回原籍,這其中發遣費用就是一大筆開銷,而且因為這些勞力離開,他手中會出現用工短缺,他引以為傲的財富和生產能力,便會大打折扣。」董廷獻陰陰一笑:「到那時,我們就更不必怕他了。」

「俞國振沒有這么傻,自毀長城的事情,先帝常做,俞國振么,不會做。」

「那也好,正好坐實了他是一個偽君子真小人的面目,他再用什么大義號召天下人,天下人就要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