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三、大道不行海帆揚(一)(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43 字 2023-02-06

俞國振的意見很明確,就是禁止耶酥會的教士在華夏傳教。

這個消息讓湯若望覺得震驚,他原本以為自己這次來見俞國振,向他展示歐羅巴文明中獨到之處,指出他的實學也深受歐羅巴文明影響,至少能改善教會在東方的處境,獲取俞國振在某種程度上的支持。但結果卻是適得其反,俞國振不但不曾被他說服,反而將以往含蓄的限制政策,變成更為激進的禁止政策!

毫無疑問,俞國振是有這個實力的。湯若望在歐洲,就從來沒有見過有哪位君主,能夠象俞國振一樣統治這么多的人口和這么廣闊的地域,更重要的是,還如此得到人心!

「為什么不能這樣?」俞國振仍然微笑。

「是因為主的恩寵,您才得以創造這番成就,如果您這樣做,主的恩寵就會離你而去,您的人民會背棄你……」

「湯先生,不要拿你們的神罰天譴之類的鬼話來嚇唬我,你我都很明白,如果你們的那位神真有這種能力,最先受罰的就應該是那位教宗,據我所知,你們那邊有位名為但丁的詩人,可是在地獄之中為教宗和諸位紅衣主教們留下了位置。」

俞國振說到這,又咧嘴笑了一笑,目光卻更為冷咧。他想到了後世,每當華夏遭遇不幸的時候,就有些背祖棄宗的垃圾說這是「天譴」,甚至有喪心病狂者,甚至為了迎合西夷。喊出「這個不信神的民族已經有罪了五千年」的詛咒。俞國振是個很單純的民族主義者,對於一切數典忘祖的行徑都深惡痛絕,在俞國振看來,華夏民族綿延至今,雖屢遭蠻夷重挫,卻始終能堅持下來並且迎來新的復興,理所當然證明華夏文明的進步性。也理所當然決定了華夏民族應是這個世界當仁不讓的指引者。俞國振沒有自大到認為華夏一定要統治整個世界的地步,也沒有瘋狂到認為需要消滅所有其余的文明與民族,但他堅信。領導人類,乃是華夏民族之天然權力與義務。

許多年來,在東亞范圍之內。華夏民族指引周圍諸國,幫助他們由野蠻進入文明,領導他們抵御各種各樣的蠻族侵略,這是歷史證明了的。

聽俞國振連但丁的名字都信口拈來,湯若望臉色更是慘白。

「而且,因為貴教教士在傳教之時,多有不法之事,比如說,當初幫助西班牙人、荷蘭人和葡萄牙人,侵掠華夏。屠戮海外華夏子民,搶劫華夏百姓財物者,有不少就是貴教教士。在大員島,在呂宋,在法顯城與鄭和城。都是如此!既然貴教自以為乃是歐羅巴諸王之主,那么這件事情的罪責,自然也要落在貴教的身上。湯先生,想來你是准備回歐羅巴了,不妨替我代一句話回去,十年之內。我華夏艦隊必至歐羅巴。」

毫無疑問,俞國振能做到這一點!

湯若望是見到了蒸汽船的,他此次從陝西來上海,沿途是先乘傳統的硬帆船經黃河至安平鎮,再從安平鎮轉乘火車至青島口,然後又轉蒸汽輪船至上海,前面黃河一段所花費的時間,竟然兩倍於後面遠渡大海的時間。在親身體驗過蒸汽輪船的速度與效率之後,湯若望可以想見,若是十年之後,數十艘這樣的炮艦抵達歐洲,再載有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華夏軍士兵,歐洲諸國就算真的組成了聯軍,也無法與之抗衡。

那時,將是教會最為可怕的時節,對教會充滿仇恨的俞國振,會屠滅他見到的每一個教徒,直至消滅掉他們的宗教。

「主啊,這是末日審判,這是上帝的毀滅之雷么?」湯若望幾乎要仰天長吁。

看到這一幕,陳子龍卻是苦笑。

俞國振在唬人,毫無疑問,陳子龍可以肯定這一點。俞國振一定是想要從湯若望或者他們教會身上獲得什么,所以才會有如此恫嚇。

且不說蒸汽船萬里迢迢趕赴歐洲所需要的補給難以實現,單純就利益來說,俞國振跑到歐羅巴去揚威國外,對華夏有什么實在的好處?在陳子龍看來,俞國振於國內建設上確實有一點好大喜功,比如說每年要修五百里鐵路、一千里硬化官道、若干所學堂和醫院,但對於跑到國外去揚威,俞國振並沒有這么多的興趣。就象是現在,四面八方跑到新襄想要朝貢的小國幾乎可以排成長隊,可是俞國振對他們一律是歡迎來做生意,也要向華夏軍略委員會繳納什么「聯合國會費」,卻絕對不象大明諸帝那般,讓那些小國可以在朝貢貿易中占到天大的便宜。

顯然,俞國振又看上歐羅巴諸國了,只不過此前他與西班牙人、荷蘭人等都有沖突,沒有一個好的機會將自己的手伸到歐羅巴去,可憐的湯若望,這個時候找到俞國振身上來,可是送肉入虎口啊。

不過陳子龍不打算揭穿這件事情。

陳卧子原本就是聰明人,也是個有一定天下眼光的人,這些年在欽州耳熏目染,更是養成了一種習慣:考慮外交事務時,會優先考慮這是否符合華夏民族之利益。顯然,俞國振把目光投向歐羅巴,對於華夏是有好處的,就是對陳子龍自己而言,覺得他對外狠辣總勝過對內狠辣吧。

「閣下,我們要如何做,才能讓你……讓您改變主意?」

深深吸了口氣之後,湯若望盯著俞國振,滿眼都是希翼和乞求。他感覺,自己每次向他的主祈禱,都未必有現在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