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六、大道不行海帆揚(四)(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55 字 2023-02-06

「如今這等情形,我們儒門唯有兩條道路可走,一條,是方密之所為,化實為儒,納儒入實,自此再無純粹儒家,儒學只是實學所包括的百家中的一條支脈。另一條,則是我們自己恪守正道,堅守本心……任他風吹浪打,我自堅持自我……」

「究竟怎么做,卧子兄,你就別兜圈子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陳子龍吸了口氣:「我們現在勢窮力窘,不可能執掌天下。但是俞濟民此人做事,多留一分余地,連我這個朝廷安插去奪他權的人都容了下來,這些年我除了領他一份薪水之外,便是編書校對,他也沒有為難我。因此,只要我們不要與之直接對抗,暫且隱忍,便會無事。」

陳子龍的話讓冒辟疆與吳偉業對望了一眼,因為這幾乎與方才侯方域所言如出一轍。可是他們又覺得,陳子龍與侯方域並不是一類人。

「況且,我這些年在新襄也算有所心得,覺得最大的收獲便是尚實務去清談。」陳子龍又接著道:「我決意向俞濟民申請移民於海外,招募流民,以我儒家聖人之道教化之。俞濟民能以新襄一地而澤被天下,我就不能以海外一隅傳承道統乎?」

「什么?」

冒辟疆與吳偉業都露出驚訝的表情。

「二位莫要誤會,我沒有與俞濟民爭奪天下的雄心壯志,我便是身居海外。也是俞濟民治下之民,但是,若我們能做到白手起家,象俞濟民那樣建起一座繁華城池,自成一套體系,必為俞濟民所重視,這可以證明。我等儒家正統,亦能治國,那時再昂然歸來。何愁俞濟民將我等儒生棄若弊履?」

對冒辟疆和吳偉業來說,這個說法倒是新鮮,但今天以來。他們聽到各種各樣的言論都多了,整個儒林,隨著俞國振入主金陵都陷入心惶惶之中,每個人都從各自的理解角度,對此發出自己的評論,《風暴集》最新一期中,便有不少尖銳的爭論。

這是一個兩千年以來從未有過的思想大動盪的時代,現實逼迫儒林不得不做出思考。必須承認,能在萬千讀書人中脫穎而出的,終究是這個時代比較聰明的人物。在激烈的動盪來臨之前,他們或許因循守舊不思變通,但當風浪真的到了,他們也絕對不會坐以待斃。

各種各樣選擇的都有,各種各樣言論的都有。

「俞濟民豈會讓我等如意?」

「我與俞濟民深談過數回。二位知我深受大明皇恩,卻最終未曾為大明死節,反倒食起了周祿,原因便是我知道,俞濟民有容人之雅量,此人器量之大。古來無人能及。以上皇崇禎為例,換雄才大略如魏武、唐宗之輩,只怕也不會象俞濟民一般,優禮厚遇。我這有一本書,如今市面上尚未發行,只是印了發給一些華夏軍略委員會的高級官員,乃是上皇親手所著,二位請看。」

陳子龍說著便從自己的箱子里翻出一本書來,那書如同新襄一貫的風格,裝飾得甚為精致。新襄的造紙術經過這近二十年的研究、發展,如今造出的紙張種類之豐富,讓讀書人甚為歡喜,而這種適合彩色印刷的封殼紙讓書籍也變得更為漂亮起來。

這本書的底色乃是半邊朱紅半邊明皇,封面的幾個字,別個認不出來,吳偉業卻是一眼認出:「這是上皇御筆!」

「正是。」

「我的前半生……作者朱……」

看到這又是充滿新襄白話氣質的書名,吳偉業一時無語,倒是冒辟疆,將之念了出來,不過發覺作者署名中是崇禎的本名,他只念了一個姓便沒有再念下去了。

「此書之中,載著當初上皇如何由信王而得大寶,又如何以雷霆之威擒下魏忠賢,其中還有大量內容,都是與東林有關。」陳子龍說到這,免不了搖頭苦笑:「說實話,看了此文之中,我也覺得,東林……有些事情做得實在是不象話。」

「東林再不象話,也總是正人君子,勝過那些首尾兩端的小人。」陳子龍話聲才落,吳偉業與冒辟疆還沒有回話,門外突然傳來這樣的聲音,緊接著,門被人憤怒地推開,黃宗羲站在門前。

他戟指陳子龍,因為氣憤,他的胸膛起伏得甚為激烈:「陳卧子,若不是今日來此,還不知道你竟然是這等人物!枉我想來尋你商議大事!你就去舔新君的腳尖吧,我黃太沖今日起與你劃袍斷義!」

說完之後,他拔出腰間所懸之劍,當袖一揮,半塊袖子應聲而裂,然後黃宗羲將那袖子扔在地上,轉身便走,竟然不容陳子龍分辯一語。

陳子龍唯有苦笑。

「太沖,黃太沖,何必如此!」吳偉業與冒辟疆要去追,卻被陳子龍拉住。

「人各有志,黃太沖向來敬慕其父,容不得別人說東林半個不字,他與俞濟民的矛盾,是真正不可調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