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五、新朝自有新氣象(一)(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22 字 2023-02-06

這幾天對於金陵城來說是極為熱鬧的,四面八方前來觀禮、道賀的人,將金陵城大大小小的旅舍都擠得滿滿當當的,這座原本就有百萬人口的巨城中,至少又加了一二十萬人。

所有人都期盼著俞國振登基的那天到來。

新朝的名號早就確定了,不是單字,而是雙字「華夏」。這個國號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沒有多少討論的,但是這個即將建立的新朝還有太多的面紗沒有掀開,比如說,都城定在何處。

「這新朝都城,理所當然就在咱們金陵,今上稱帝都是在金陵稱的,哪有會國都旁落之理!」

金陵城碼頭廣場恐怕是全城中最為空闊之所在了,而且因為這些年來商貿繁榮的緣故,這處靠著長江邊的所在甚為繁華,周圍的店鋪一間接著一間。因為碼頭的建設是俞國振派來的人一手操辦的,所有的錢和物也都是俞國振所出,因此廣場帶著濃厚的俞國振個人特色:廣種花木。

不過就算是碼頭廣場,對於擠進來的人來說,還是嫌小了些。

左興一大早便來到了這里,懷里還揣著幾個饅頭,為的就是在登基大典上能尋著個好的位置觀看。這可是一輩子也難得遇到的大事,經此一日,以後向家里的晚輩吹噓時,也有足夠的談資。他是個性子活泛的,尋地方坐下後便與身邊的人聊天,聊著聊著便談到了定都的問題。他自然是力主在金陵的。

但來自北京的滕漁卻有不同意見,覺得國都定在自己老家才是最合適:「老哥這樣說,我卻覺得未必,大明永樂帝尚且知道天子守國門,定都燕京以安天下。咱們今上統帥虎賁之師,武功更勝過永樂帝,在這事上豈有落後於他的道理。沒得說。咱們燕京爺兒們都認定了,都城一定是燕京!」

「這位兄台說的我可不愛聽,為啥非得在燕京。當初在北面守國門,那是韃子能威脅到大明,如今韃子能威脅到我們華夏?給他們生出三頭六臂都休想!」旁邊一個分明帶著南面口音的人道:「都城還用得著選么?自然是我們新襄。龍興之地,處於大華夏之中,水運便捷,毫無疑問!」

聽得他是從新襄來的,左興和滕漁都不吱聲了,兩人訕訕笑了一下,交換了一下眼色,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不屑與嫉妒來。

暴發戶!

兩人心中一般的想法,這些年從新襄來的人,似乎都帶著一股盛氣凌人的暴發戶氣味。動不動就是「我們新襄」如何如何,一見著自己不順眼的,便是「我們新襄如何如何」,得理不饒人,無理便用錢砸出理來!

總之他們羨慕新襄人口袋里的錢的同時。卻絕對不喜歡新襄人的脾氣。

「就拿這廣場來說吧,若不是我們統帥早先布置,若大的金陵城里,連個象樣的廣場都沒有,遇著這樣的大熱鬧,沒有地方可聚。還有,那些站在花壇里的,爬到樹上的,我們新襄絕不至出現這種事情!」

那新襄人指著廣場上的綠化區發著牢騷,綠化區原本種著冬青樹和各種花,如今許多人站在其中,都將之踩倒了。

「呃,我就不信,若是你們新襄也有這般熱鬧,就沒有人去踩那些樹啊草啊的。」

「誰敢?這可是違律之事,說起來你們也該知曉了,統帥當了皇帝,你們也要遵守,新襄的各種規矩,合起來為法、律兩種,法自不必說了,違法者必罰。還有一些是規定日常行為的,諸如不可隨地大小便,愛惜公物,不得肆意破壞公共區域花草樹木……」

新襄來的那人說起新襄的規矩,聽得眾人一愣又一愣的,心中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漸漸多了些擔憂:這么多規矩,管得如此之細,大伙今後是不是連吃飯喝水都要有規矩?

就在一片鬧轟轟中,一隊隊的華夏軍士兵開進了場。

他們先是將爬到樹上的、站進花壇的人清了出來,然後將來看熱鬧的人一隊隊帶好,勉強排成了隊列。有華夏軍士兵維持秩序,廣場周圍的紛亂總算平定下來,而在廣場西側的高台之上,俞國振與崇禎並排而立,看著這人山人海的情形,也不禁吃了一驚。

竟然會有這么多人來看熱鬧,莫非整個金陵城中的男女老幼都來了?

「眾望所歸啊。」崇禎喃喃說了一聲。

「不過是做了一些事情,被百姓們看到了,而且他們當中有不少純粹是來看熱鬧的吧。」俞國振卻仍然清醒:「若是以為他們來此就完全是支持我,那可就太自大了。」

「也算是支持你吧。」崇禎心中仍然有些苦澀,他舉目望去,所有的百姓臉上都帶著笑和期盼,這是崇禎很少見的,仿佛是春風吹過原野,然後原本荒蕪的大地上就出現了綠色,僅僅是俞國振的到來、新朝的建立,便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