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七、新朝自有新氣象(三)(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776 字 2023-02-06

俞襄並沒有在俞國振的登基儀式上公開露面,至少沒有站在俞國振的身邊去,他一身華夏軍的制服,看上去和普通的華夏軍沒有什么區別,若是有的話,就是他站在方子儀的身邊。在俞國振去召開國務聯席會議的時候,他們母子則是隨意地坐在碼頭江畔的一幢高樓之上。

「母親……啊,以後要稱母後了,你似乎不是很高興?」俞襄的性子比起俞國振要跳脫,他出生的時候俞國振基業已經小成,此後的成長又趕上新襄事業蒸蒸日上,這讓他的性格也帶著了一些昂揚的銳氣和稍許傲氣。

不過他身為長子,與方子儀的關系最為親近。

「自然不高興……襄兒,皇帝皇後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有時間,你去見見慈良,他會告訴你,太子也不好當的。」

「我對當什么太子沒興趣!我想的是當大將,這一回父親該會分封元帥吧?可惜了,要再晚幾年,我也可以弄個元帥當當,聽聞北面建虜之後又出了羅剎人,我要去打羅剎人!」

年少氣盛的俞襄在母親面前還展露出幾分孩子氣,方子儀卻沒有因為他的孩子氣而掉以輕心——俞國振的兒子,怎么會亂說話,這小子在玩心眼!

「你是說真的?」她輕輕皺眉:「你想去北面?」

俞國振准備與羅剎人爭奪黑水和北海之事,在華夏高層已經是人盡皆知了。為了能動員全部力量,俞國振將黑水、北海對於華夏的意義說得很透徹:即使如今的實學技藝還無法完全開拓黑水與北海,但在不遠的將來,這些地方也必然將為華夏進一步工業化提供無盡的資源。而且,在華夏收復遼東之後,在遼東推廣大種植園農業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遼東肥沃的黑土、廣闊的平原與規模化的農業生產相得益彰,僅僅三年功夫。就成為華夏最大的油料作物供應地和第三大糧食供應地,而鍋駝機的廣泛使用,也讓東北那原始森林開始為華夏的造船、建築和家俱等行業提供上佳的原料。

總之,這一仗必打,而且打了之後,對華夏的好處極大!

但是俞襄想去與羅剎人作戰,就非方子儀所願了。換了別的時候。太子自然不會輕易出征,那可是國之儲君。但以方子儀對自己丈夫和兒子的認識。俞國振真會做出讓俞襄出征的舉動,而且會作為一個普通軍官出征,卻不是坐鎮於安全之處指揮的統帥!

「瞞不過娘親。」俞襄笑了起來,然後眼睛微微眯了一下:「此戰之後,陸上的大戰就不會太多了,想要立功,只怕是最後的機會。除非娘親願意讓我轉到海軍去,或者還能撈著仗打。」

方子儀沉默了好一會兒沒有出聲。

她知道。新朝自有新氣象,俞國振早就在家庭會議里宣布了。今後俞家子孫,未服兵役者,不得繼任皇位,甚至不得封有爵位。用俞國振的話說,就是不對這個國家承擔責任者,就無權享受這個國家收獲尊重。這個命令在家內有兒子的幾個女子心中,都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但俞國振別的事情依著他們,這件事情卻堅持不肯讓步,最終眾人只能服從。

「各位伯伯叔叔們都說我是當然的下一任皇帝,但我不願意讓人覺得,我只是有個好老子,便可以當皇帝。況且,一國之帝若不知兵……」

「你不必想著說服我,我是不會同意你去冒這個險的,哪怕你不繼任帝位。」方子儀緩慢地道:「此前我一直在替你父親擔心,如今又要為你擔心……我不明白,你們為何非要以身涉險,非要讓我揪心!」

俞襄撓了撓頭,知趣地閉住了嘴,說服方子儀的事情,看來還是得交給無所不能的老子啊。

正在這時,他聽得下邊廣場一陣喧嘩,有人大叫「出來了出來了」,他傾出身向那邊看去,恰好見著幾個文官在士兵護衛下將新的文告貼在公示欄處。

「方才是朝廷組成,已經讓底下人議論紛紛了,現在應當是國號、首都與旗號吧,父親會定國都於何處?」

這個問題因為俞襄的級別不夠,所以他都不知道,因此他內心中也滿是好奇。

而擠在廣場上的左興更是等不及,催促滕漁道:「如何,如何,都城是不是在金陵?」

國號為華夏,是沒有什么懸念的,以紅邊金底赤龍旗為國旗,這也不出人意外,但唯獨這個都城之所,卻讓人吃驚。

「不是,不是金陵!」滕漁訝然道。

「那是燕京?」

「也不是,都不是,都城暫時不定,以上海為代國都,以燕京為北京,金陵為南京,西安為西京……為何會是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