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九、急敲登聞效陳東(一)(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21 字 2023-02-06

黃宗羲既是興奮,又是不安。

在他身後是近千名士子,其中既有太學生,也有在這些天里聞訊趕來的廩生,黃宗羲自以為保密得當,這幾天里趕到金陵城來的士子數量竟然有數千之眾。

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士子趕來。

這與江南文風極盛有關,而且也與俞國振在這五年時間里打造的通行於長江中下游各地的水運航線有關。各種小火輪穿行於長江運河之間,使得江南的交通運輸空前便利,而黃宗羲派人出去,僅僅是幾天間,就聚來了這么多人。

有些人甚至連黃宗羲都沒有想到會來。

人群把他擠著,給他力量,也讓他覺得自豪。

登高一呼,贏糧景從,不過如此!

就在這時,一個人氣喘吁吁地從人群中擠出來,擠到了他的身前,一把揪住了他的胸口。

「黃太沖,你快把人散了!」

揪著黃宗羲胸襟的人,不是顧炎武,也不是歸庄,而是侯方域。

一臉灰敗的侯方域身體都有些發抖,也不知是激動的,還是擠的。黃宗羲輕蔑地看著他,推開他的手,正了正自己的衣冠。

子路當初正冠而死,也不過是如此吧。

黃宗羲此刻心中滿滿盪盪都充盈著一種使命感,在俞國振建立新朝的五項決策中,連前朝的諸多官員,都被他隨意打發掉,那么天下的士子今後的前途可想而知。此次召集江南士子鬧一次學變,向俞國持施加壓力。即使不能改變俞國振的決定,卻也可以振奮士林的人心士氣。

因此,對侯方域這個「變節者」,黃宗羲沒有半點好感。

「侯兄,你自去吹捧新朝,換取你的榮華富貴,道不同不相以謀。我等承續東林賢者之風,必不與名教敵人妥協!」

此語說得正氣凜然,周圍一片叫好之聲。黃宗羲環首四顧,美中略有不足,這叫好之聲都是來自士林。而旁邊的那些看熱鬧的百姓,卻是一個個默不做聲。

這讓黃宗羲多少有些不快,不過也沒有什么,百姓們只是畏於強權,故此不敢吱聲,但他們回去之後,自己領導士林給俞國振一個下馬威的消息,便會傳遍天下。

「黃太沖,你瘋了,你這般做。是以卵擊石!你原該再隱忍,寄希望於二三十年後……」

侯方域湊在黃宗羲耳畔低聲說道,黃宗羲驚訝地看了他一眼,卻還是把他推開。

無論侯方域如何巧言令色,黃宗羲走到現在這一步。都不會退縮了。

「你帶著你的如意算盤去吧,去隱伏,象蛇一般縮入洞中冬眠去!」黃宗羲推了他一把,正待再說,突然間就聽到軍號聲響起,緊接著。大批的華夏軍士兵從四面八方涌了過來,將這些士子與普通百姓隔離開來。

黃宗羲知道最重要的時刻到了,他高傲地昂起了頭,沒有再理睬侯方域。

從侯方域方才短暫的話語里,黃宗羲約摸明白了他的心思,他大約是想潛伏入華夏體制之內,避開俞國振如朝陽初升一般的騰起之勢,寄希望於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人。這個算盤打的很如意,因為侯方域的年紀很輕,足以同俞國振拼壽命。但是黃宗羲卻有一種危機感,如果俞國振控制住全部局面,下一代、下下一代人還知道東林君子的錚錚鐵骨么?還知道儒生清流的風采風度么?

到時候,就算儒學大昌,可是沒有了東林,這大昌的儒學也必然是變了味的貨色!

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直到周圍又是一陣喧嘩,黃宗羲才醒悟過來。

現在可不是發呆的時候,那些華夏軍過來,想必接下來就是武力彈壓了,甚至可能流血……

「自古以來,正人君子斥奸邪,揚正氣,未有不流血者。先君太仆卿公,於閹黨氣最盛之時,為國流血,死於牢獄。某黃太沖不肖,不敢墮先君清名,此華夏朝激濁揚清第一滴血,請自黃太沖始,勿涉其余士子也!」

想到這里,黃宗羲跳上路旁的一處台階,揚聲大喊,聲嘶力竭之下,竟然將周圍的一片喧鬧弄靜了下來。

他又喊了第二遍,眼見那些沉默的百姓似乎流露出敬仰之色,他心中覺得,只要再添一把火,今日之事便成了大半……

但就在這時,周圍卻一片銅鑼之聲響起,此後他無論說什么,周圍都沒有人聽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