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三、胡天八月即飛血(一)(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766 字 2023-02-06

「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黑水河上游,距離北海不足兩百里的大片密林之中,俞襄看了看天空,心中浮起這句詩。

現在還只是八月,這里已經大雪紛飛了。

「連長,發現羅剎人了,他們的據點就離這里不到十里!」

喘著粗氣的偵察兵快步跑了過來,雖然備著馬,可是在齊膝深的雪里,馬匹行動的速度還未必比得上人,因此他是用滑雪板溜過來的。

「多大的圍子,有多少人,這狗娘養的天氣!」俞襄罵了一句粗口。

他雖然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到了軍隊之後,少不得學上一些粗話。他如今的職務是北方軍團的一個連長——按照俞國振的要求,他是以「方襄」這個名字參軍的,因此就連他的頂頭上司,都不知道自己手下的這個連長竟然是華夏朝的太子。

否則的話,俞襄也不會有直接來到一線與羅剎人相遇的機會。

北方軍團的總督軍王浩然倒是知道俞襄身份的,他也特意將俞襄所屬的部隊設為預備隊,為的就是怕俞襄出什么問題。但是最近出了一些狀況,西邊的蒙古人有些不安穩,王浩然將自己的行營西遷,暫時未關注黑水附近的羅剎人,結果給俞襄找到了機會,瞞著王浩然主動請纓,從上司那得到了偵察羅剎人的任務。

俞襄可不只想著偵察。他心中明白,這對他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只要王浩然稍回過神來,那就意味著他再也沒有可能親臨一線。因此,他必須抓住這個機會,來一場平生真正的戰爭。

「若是父親……父皇,他定然會如此,當初他十五歲時便帶著叔伯們與水寇搏斗,我是父皇長子。便是比不上他當年也不能差得太多啊。」

俞襄性格確實象俞國振,而且因為環境的原因,他比俞國振更多了幾分張揚,少了幾分隱忍。那個偵察兵將俞襄手中遞過來的大裘衣披在身上,方才還一身汗,可是停下來之後,立刻冷得發抖。緩過勁後。他報告道:「一共一百多個,我大致計算了一下。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之間。武器是火槍,還有一門小炮。」

「軍紀呢?」

「軍紀很差,隔著老遠我就聽得他們在大聲喧嘩,似乎還在喝酒,不過這些羅剎鬼警惕性還有點,比起女真人強,他們在圍子里都立了望樓……」

偵察兵拿起一根樹枝。將羅剎人的布置一一畫在了雪地上。俞襄摸著剛長出葺須的下巴,看著地面上的圖案。琢磨了一會兒然後道:「咱們吃掉這個據點,抓些俘虜!」

「好!」

周圍沒有一個勸止的聲音。眾人一個個都顯得興奮無比。

俞國振組建北方軍團的目的就是與羅剎人打一場大仗,在俞國振給予高級將領的各階段戰略目標中明確說了,對羅剎人要做好打三十年持久戰的准備。初步目標是將之趕出黑水以北海之間的廣闊黑土地帶,這一目標必須在五年內實現,因為五年之後,俞國振就要開始對東北進行開發,需要一個穩固的周圍邊環境。第二步目標是奪取整個苔原——這是俞國振自擬的華夏歌中明確了的華夏領土,但是因為氣候環境極為惡劣,所以在這塊地方,只會零星建一串據點,用鐵路與公路將這些據點連起,為以後的大范圍全面開發做准備。第三步則是將羅剎人趕回烏拉爾山以西,讓這個傳統上的歐羅巴國家回歸傳統。但俞國振對羅剎人的警惕性並沒有到此結束,他可是知道這些北極熊的胃口有多大,因此他還有第四步終極目標,徹底肢解沙俄,讓沙俄在十四世紀以來擴張吞並的各個領主獨立,扶持一個親華夏的莫斯科公國。

整個計劃,俞國振認為大約需要三十到五十年的時間,他並不著急。但是俞襄這些低級軍官並不知道他的計劃,這些低級軍官想的只是打仗,打仗,立功,立功。隨著華夏軍聲威遠播,他們越來越難有象樣的仗打,一個個可都欲求不滿。

故而俞襄決定打下這個據點時,竟然沒有一人反對的。

「打歸打,咱們要打得漂亮,不僅僅是要勝,要抓著俘虜,咱們自己還得盡可能少傷亡。」俞襄蹲在地上,用手拍了拍雪面,濺起的雪屑沾了他一身,他卻絲毫不理會:「霍彥的事情,大伙都知道吧,他就是急著立功,結果被從華夏軍趕了出去,此後便一直有些蹉跎,你們哪個想當他?」

霍彥的事情,對於華夏軍來說,是個公開的秘密,幾乎所有軍官在教訓那些年少輕狂的部下時,都會舉出他的例子來。此次俞襄北上之前,俞國振曾與他徹夜長談,便舉了霍彥的例子,告誡他無論如何決策,哪怕打敗仗都無妨,但若想著拿弟兄們的性命去換取個人的榮耀,那么哪怕他是俞國振的兒子,也將受到懲處。

俞國振很明確地說了,懲處只有一個,就是剝奪他的繼承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