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胡思亂想(1 / 2)

看完電報前半部後,對於後面軍長自請處罰的報告,楊震也只能搖了搖頭。處罰不處罰的,現在說這些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所經歷的作戰方式不同,也就意味著眼光的不同。幸好,雖然有一定的損失,但軍部和主力已經進抵蘇南游擊根據地,開始了休整,並著手做渡江的准備。

只要吸取了一定的教訓,這個損失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問題是他們真的能認清楚教訓的本身嗎?楊震更希望的不是他們該怎么去吸取對付那些游雜武裝的經驗,而是該如何接受不在輕敵的教訓。

誠然這些依附各種勢力生存的形形**的游雜武裝裝備差,訓練更差,甚至用烏合之眾來形容他們都可以說是高看了。但往往就這些不起眼,不會為任何一支正規軍將領正眼相看的小角色卻是最容易讓人在忽視,但也是最容易在他們手中吃虧。

先不說明末的那位曾經覆滅了一代王朝的梟雄李闖王,就是死在一些地主團練的手中。就說紅軍長征的時候,很多時候吃地方民團的比國民政府中央軍的還多。死在那些民團手中的干部、戰士,恐怕很難說的清楚究竟有多少。

掉隊的干部、戰士落在國民政府的正規軍手中,只要不是高級干部,基本上都能活下來。但要是落在這些為了邀功買好的游雜武裝手中,基本上沒有活下來的可能。甚至就是想要痛快的死都不可能。

西路軍失敗的原因,除了方方面面的原因之外,很大一部分就是被青海一帶的地方民團武裝吃掉的。而那位犧牲在長征路上,號稱龍潭三傑的情報工作創始人之一,幾乎挽救了整個上海中央的傑出情報人員,根據調查就極有可能犧牲在貴州民團的手中。

更別提幾年後,新四軍五師的那位師長犧牲的原因,也是在消滅那些游雜武裝的時候,被冷槍擊中而犧牲的。而同樣幾年後,劉鄧大軍在千里躍進大別山後,轉戰大別山的過程之中,當地那些連武裝都算不上的小保隊更劉鄧大軍帶來的危害,更是讓一些老干部在幾十年之後都念念不忘。

在楊震看來,對手的規模不論大小,但只要手中有槍,就應該去認真的對待。不管三戰區出於什么心態,將那些連番號都沒有武裝,推到一線去。但是這些武裝畢竟是要依靠三戰區、第二游擊區所生存的。

在眼下重慶已經宣布新四軍為叛軍的情況之下,即便是為了最基本的生存,不管願意不願意,他們都要出手的。更別提,弄好了還能撈到武器一類的好處。而在很多人看來,周邊都是三戰區部隊,已經成為喪家之犬的新四軍,即便吃了一個悶虧,也沒有能力急於報復。對於這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這些牆頭草一類的武裝,不落井下石才怪。

也許這些連武器都湊不齊的人都沒有被軍長放在眼里。但在楊震看來,也正是這些熟悉當地情況,不會和你死打硬拼,只會采取騷擾戰術的游雜武裝卻是更難的對付,也更應該引起重視。強龍不壓地頭蛇,老祖宗的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