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對楊震又愛又恨的德國人(1 / 2)

而且眼下的中國,因為國際形勢沒有後世惡劣,使得遠沒有後世封閉。每年來國內旅游和訪問的外賓,數量雖然並不算大,但是總體數量也並不算少。尤其是各大城市,這些外國人來華沒有出租車很不方便。

眼下全國只有北京有一個規模不大的,只有幾十輛波蘭制造的華沙汽車的出租車公司,這么幾十輛老式的汽車連北京地區使用都不夠用,更何況其他地區?而且引進小轎車生產線需要花費外匯,那么現在進口轎車作為領導人和政府部門的使用汽車,就不花費外匯了?

都是花費外匯,那么進口只供應領導人和一定級別干部使用,無法創造任何經濟效益的原裝車。與引進生產線,自己生產和制造可以出口創匯創造經濟效益的汽車,那個對中國的經濟更有益?

最關鍵的是,在楊震看來小轎車是一種商品。那么既然是商品,也可以對外出口的。國內的生產工藝在短時間之內的確不如西方發達國家,但是無論是人工還是原材料的來源,也比西方便宜的多。

只要大致的質量過關,價格制定合理,就算搶占不了高端汽車市場,但是中低檔的汽車市場還是沒有問題的。楊震不相信采取了德國工藝,德國技術生產的性能優良,但是價格低於西方國家產品的中國人自己制造的小汽車,在國際市場上就一點銷路也沒有。

後續事情走向,的確也基本上按照楊震預想的發展。讓開國總理和黨內經濟學者沒有想到的是,這批在他眼中至少在現在還沒有任何用處的小轎車、電視機、電冰箱生產線建成之後,帶來的效益卻遠非他預想到的。

尤其是楊震堅持在汽車上安裝他自己設計的,其他國家小轎車還沒有安裝的外置倒車鏡,以及生產幾種小排氣量的汽車,在國外市場上大受歡迎。特別是在石油危機之後,中國人制造的小排氣量汽車出口數量可謂相當的驚人。

除了以價格和耗油量低搶占了一部分西方國家中低檔市場,以及中東和南美的部分市場之外,還基本因為質量過硬,外觀遠比東歐生產的家用轎車時髦,基本上打垮了東歐的家用轎車行業。每年向東歐國家出口的小汽車數量,就達到了十幾萬輛。

特別是在東德市場,幾款中國制造的擁有他們西德兄弟血脈的小汽車,極其受到歡迎。每年在東德的銷售量,就達到了七八萬輛。整個東德的大街上,跑的全部都是中國轎車。因為歷史和車輛本身性能的原因,蘇聯轎車在東德基本上是相當不受歡迎的。

不僅僅是在東德,就是在其他東歐國家,也因為當地民眾對蘇聯歷史上的反感,而市場被中國貨給搶占。蘇聯人生產的各種汽車,只能利用其對東歐國家的控制采取政治上的高壓,才勉強保住了政府用車的市場。

甚至就連蘇聯本國的市場,也被中國貨給搶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如果不是蘇聯人嚴格限制了中國汽車的進口數量,恐怕他們國內的什么莫斯科人、嘎斯汽車基本上沒有什么銷路。蘇聯人引進意大利生產線和技術,生產的拉達轎車恐怕也很難銷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