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1 / 2)

還在以馬來亞半島作戰時期的老眼光,看待澳大利亞的日本軍隊,在對敵軍的作戰能力判斷上出現了相當大的失誤。殊不知新加坡戰役時期參戰的澳軍,只是一個三流雜牌部隊拼湊出來的。當時澳軍的真正精銳,都在北非戰場廝殺呢。

對敵軍作戰能力的判斷,引起的後果就是日軍自身在兵力部署上,也出現了相當大的失誤。他們投入的兵力不僅只有兩個師團,而且參戰的這兩個師團,都是不滿編的師團。兩個師團,沒有一個是全建制抵達澳大利亞的。

按照日軍新式三單位編制以及與抗聯作戰的習慣,這兩個師團出動的時候,合計應該有六個步兵聯隊,十六到十八個步兵大隊。兩個炮兵聯隊中的主力,以及搜索、輜重、工兵聯隊也應該是雙份的。

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要視戰況再加上配屬的加強炮兵、工兵等部隊組成。但在澳大利亞之戰中,日軍抽調的這兩個步兵師團,全部的步兵大隊相加卻是只有十四個,相當於缺少一個半聯隊還多。

而每個步兵大隊四個步兵中隊,普遍只來了三個中隊。甚至有兩個步兵大隊,只來了兩個中隊。雖說每個步兵大隊配屬了一個機關槍中隊,或是獨立迫擊炮中隊一類的加強兵力。但是每個師團的總體兵力,直線下降到一萬兩千人。

即便加上兩個獨立混編聯隊,但攻擊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下降。這兩個獨立混編聯隊,不過是以一個滿編步兵大隊為基干,加強了其他大隊的兩個步兵中隊,以及一個機關槍中隊,在配屬了炮兵、工兵組成的簡編聯隊而已。

而加強的炮兵,不過兩到四門山炮。其實際的作戰力量,盡管炮兵火力得到了增加,但是作戰步兵的數量,與中國關內戰場上的日軍聯隊相比普遍只到一半左右,與關東軍普遍超編的情況更是無法相比。

不僅步兵數量沒有到齊,只到了一多半。就連兩個師團的炮兵聯隊,也只來了一個炮兵大隊外加四個獨立炮兵中隊。師團整體炮兵支援火力與當初在中國戰場相比,幾乎是下降了三分之二。

兩個工兵聯隊都沒有來,只來了三個獨立工兵中隊,最多在加上一個由朝鮮人組成的野戰獨立工兵大隊。兩個輜重聯隊,加一起只來了四個輜重中隊。這兩個師團按照抗戰前期,以及關東軍現在的標准來看,每個只相當於一個加強版的獨立混成旅團、

也就是說這兩個簡編版的步兵師團,七算八算實際兵力加在一起只有兩萬余人。與抗聯在東北戰場上的對手比較,兩個師團只相當於關東軍一個師團。除了聯隊一級火力強於中國關內戰場,略差於東北戰場之外。實際上的兵力配置,甚至不如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治安師團。

即便是再加上兩個獨立混編聯隊,加上配屬的獨立工兵、重炮兵、裝甲兵,以及地面防空兵,日軍投入在澳大利亞戰場上的兵力也四萬多人。兵力上的一次性投入,可謂是相當的不足。

而在火力上除了從菲律賓拆卸下來的四門美制二百四十毫米岸炮之外,口徑最大的火炮就是四門一百五十毫米加農炮,五門四年制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即便連配屬的獨立炮兵都算在內,山野炮加在一起也不過七十多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