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2 / 2)

日軍在澳大利亞戰場投入的兵力不足,除了東南亞戰場整體數量處於劣勢的日本陸軍軍,面對著英美澳三國其實也是三流的守軍。風卷殘雲一般的戰果,讓日本陸軍上下對曾經有相當兵力參加東南亞作戰的澳大利亞陸軍,都相當的輕視之外。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日軍無奈的選擇。日軍戰線拉的太長了,運輸能力又有限。兵力擴充的速度,跟不上占領區的擴大。占領區需要兵力保護,清剿被打散的同盟**隊,控制和鞏固新占領區。後方的戰略重點部位,就像台灣也需要重兵防守的。

還要保證在中國戰場上已經不能在稀釋的兵力總數,外加保持南滿還要保護南滿工業區關東軍的實力,這都是需要大量的兵力和裝備的。在又不能影響國內正常工農業生產的情況之下,日軍眼下在太平洋戰場上多少有些捉襟見肘。

而且南太平洋戰場上,主要是以島嶼爭奪戰為主。這些熱帶島嶼風景都很是不錯,但是有一個特點,就是絕大部分島嶼都沒有自持能力。甚至有一些小一些島嶼,連農業生產都沒有,當地的土著還是過著漁獵生活。

即便日本人按照精兵的標准訓練部隊,但是在精銳的兵也要吃飯,打仗也要用武器彈葯。在這些島嶼上作戰,所有的物資都要千里迢迢的從大後方轉運。這些即便有些土著居住的島嶼,也沒有糧食可供日本人使用。

日本人就算在有忍耐力,在戰場上在習慣就地征發。可在沒有地方去征發,也沒有人種地的情況之下也只能通過海運,向作戰地域補充糧食、彈葯,工程人員外加機械設備,有時候甚至還有淡水。

手伸得太長的日本人,只能在除了東南亞之外的太平洋島嶼上,盡可能的部署縮編的師團。這樣可以在基本保證各個師團基本戰斗力的情況之下,盡可能減少後勤方面的壓力,保證部隊的供應穩定。並騰出噸位來,一次性盡可能多的將物資同時運上岸。

因為在到處都需要補給,到處都在與美英澳軍作戰,距離本土又幾千公里的情況之下。誰也不知道下一波的補給,會在猴年馬月抵達。不一波盡可能的帶齊,萬一運輸船隊被擊沉怎么辦?難道讓士兵啃著野草,去與那些可惡米英鬼畜拼刺刀?

沒辦法,一個整編師團的確戰斗力強勁。但是這後勤補給所需的物資,也遠遠的超過那些縮編師團。在南太平洋戰區面積廣大,又是以島嶼爭奪戰為主,所有的作戰物資只能依靠海運。

再加上在中國戰場上連續的巨大損失,日軍兵力擴充的速度暫時還滿足不了需要,需要不斷的組建新的師團。而日軍擴編的時候,一向都是采取的以老帶新的手段。這兩個師團在此戰之中,每個師團直接被扣下了一個聯隊,調回國組建新的師團。

新補充進兩個師團的聯隊,則還在本土和中國內地組建之中。日軍派出這倆縮編師團,也是一個無奈的舉動。不過雖說是縮編師團,但這兩個師團都還是以精銳為主。比一年後部署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那些拼湊師團,作戰能力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