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該到了收獲時刻(2 / 2)

但現在中央已經下達決定了,也只能盡全力了。不過在楊震看來只要有心,辦法總是會比困難多。這些東西也並不是太難弄,只要下定決心的話,辦法還是應該有的。實在不行,勸說中央可以將水電改為火電。

只是楊震並不清楚,怎么中央會想起搞水電來了?在水利資源並不豐富的宣化地區,搞水電的成本並不是很劃算。宣化不僅本地就有煤礦,而且距離大同的直線距離,也不過百余公里。按照資源分布來看,搞火電更恰當一些。

水庫是要修的,修建鋼鐵廠必然要保證充足的水力供應。可在修建水庫的同時,想要一並解決鋼廠耗能的問題,單從宣化本地的水利資源來看,並不是很恰當的。看來在這個問題上,自己應該找主席或是副主席好好的談談。

不過按照楊震的判斷,以石景山鋼鐵廠,不眼下應該說石景山煉鐵廠為基礎。再加上天津大大小小二十五家鋼廠的設備,以及日本人運到唐山的那幾部平爐。即便不增加新的設備,等到這個宣化鋼鐵廠建成之後,產量也可以達到三十至四十萬噸。

當然這其中恐怕鋼的產量,短時間並不會太多,應該主要還是以鐵為主。首先石景山鋼鐵廠,雖說名義上是鋼鐵廠,但眼下所有的設備,都還是煉鐵設備。即便是日本人在接手,讓這座從開始建設,到七七事變北平淪陷已經幾十年過去,一爐鐵水都沒有出的鋼鐵廠恢復生產,並從國內訂購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產能。

但主要的產品還是以煉鐵為主,暫時還無法產鋼。即便依靠平津唐三地,目前可以煉鋼的小高爐,這鋼的產量至少在短時間之內還是很有限的。平津地區的小高爐數量不少,但總體的產能卻相當有限的。所以在暫時無法增添大型設備的情況之下,鋼產量還是有限的。

考慮到北滿的富鐵礦有限,滿足北滿目前的鋼鐵產量已經很勉強,所需鐵礦石還有一部分需要從抗聯搶占的朝鮮茂山鐵礦提供。楊震認為可以將目前已經拆卸完畢的,朝鮮清津煉鋼廠部分設備也運到宣化。

只是楊震這么一參合,後世曾經輝煌了幾十年的首鋼,直接被他搬遷到了宣化,成了十幾年後龐大的宣鋼集團。倒也不用為了減輕北京環境壓力,又是壓縮產能、又是整體搬遷的。也有效的減輕了幾十年後北京出現的水荒,減輕了河北對北京的供水壓力。

而且楊震在鋼鐵生產上,提出鋼鐵生產不僅僅滿足於粗鋼生產。而是提出了兼容並蓄,高低有致的產業發展模式。在建設鋼鐵工業的時候,不能只是簡單的滿足提高粗鋼的產量。工業建設可以以鋼為綱,但是要采取高低產業齊頭並進的辦法。

楊震認為在下一步工業建設之中,以華北根據地現有的工業基礎來看,步子應該還可以邁的再大一些。在宣鋼建設的同時,以唐山現有的工業基礎為依托,建立新的鋼材生產基地。眼下主要是以軍工用鋼以及汽車用鋼為主,未來要將高等船舶用鋼也要列入規劃。

原本楊震也是以為,鋼廠直接就可以生產出鋼材來。但是直到北滿的鋼鐵廠,建設並投入運行之後,他才知道煉鋼與扎材完全是兩碼回事。煉鋼廠出來的是粗鋼,也就是鋼坯。要想扎制成各種可以使用的鋼材,還需要各種設備和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