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斗機部隊之傷(2 / 2)

原來戰事強度並不算大,與四二年起抗聯發起的歷次戰役相比,也就算是一場中等規模的朝鮮戰場,卻一反常態的熱鬧了起來。但在朝鮮戰場,抗聯的攻勢表面上看是聲勢浩大,但卻是穩扎穩打與虛張聲勢相互結合,將日本朝鮮軍穩步向南的一步步的壓縮。

不過雖說在朝鮮戰場上,楊震始終控制著攻擊節奏。但楊震卻調集一部分戰術轟炸機,組成了以a二零攻擊機為核心的戰術攻擊集群,將朝鮮海鮮嚴密的封鎖起來。朝鮮海峽上的每一條船,都成為抗聯攻擊機的攻擊目標。

面對抗聯的封鎖戰術,為了保證本土與朝鮮南部之間的聯系,日軍大本營冒險削弱了本土的防空力量,想方設法的抽調了四個疾風戰斗機組成的航空戰隊,為來往朝鮮半島與本土的船只護航。

抗聯護航的戰斗機群,與從日本本土起飛的日本戰斗機群,在朝鮮海峽上空連續爆發了數次大規模的空戰。抗聯的拉七戰斗機與雅克九戰斗機群,與日本陸軍的疾風戰斗機群不斷的在朝鮮海峽上空進行著激戰。

相對於日本東海岸日本海軍僅存的戰斗機群,與鋪天蓋地的美軍艦載機,以及英軍從歐洲戰場調來的航母編隊艦載機,發生的連續空戰。盡管抗聯與日本陸軍,都投入了相當一部分的有生力量。但卻沒有日本東海岸戰場的空戰,那么的引人注目。

但連續爆發的空戰,盡管參戰的抗聯航空兵戰斗機部隊損失很大,但日本陸軍駐本土的戰斗機群也一樣損失慘重。連續幾場大規模的空戰下來,在加上沖繩戰場上的損失。日本陸軍留守本土的戰斗機部隊,在被打掉了三百多架戰斗機後,徹底被打掉了元氣。

此時的日本本土航空工業,大部分被轟炸機摧毀。再加上四四年底東海大地震的損失,以及喪失了航空用鋁的最大來源,日本本土的飛機生產能力,已經下降到了一個若有若無的地步。被打掉十架飛機,能補充一架就已經很不錯了。

與飛機產量迅速下滑相對應的是,飛行員的補充越來越困難。成批的空戰老手,不是陣亡在中國戰場,就是損失在太平洋戰場。本土防空作戰,也損失了很大一部分飛行員。那些匆忙訓練出來的少年兵,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空戰能力,都遠遠無法與他們前輩相比。

日軍大本營咬牙拿出了三百多架最新式的疾風戰斗機,但其參戰的飛行員卻未能將這種戰斗機,優異的性能發揮出來。面對抗聯在預警機指揮下的同樣性能優異的戰斗機群,在空戰之中遭受了異常慘重的損失。

只是此戰過後盡管打掉了日本陸軍航空兵的骨頭,但是抗聯本就不多,經過連續苦戰後,幸存數量更少的拉五fn和拉七戰斗機,也只能全部退出一線。尤其是拉七這種被稱之為二戰之中,格斗性能最出色的戰斗機,在此戰過後全部退出了抗聯的編制。

營救回來的飛行員,被調往後方准備接手德制戰斗機。再加上拉五fn戰斗機因為機體壽命的原因,全部退出一線作戰序列。在完成飛行轉換之前,盡管涉及到的飛機數量不多,但是出現的空檔,也抗聯的戰斗機部隊實力有些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