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1 / 2)

忠順親王雖然荒唐樣子有部分是裝出來的,但比起其他幾位皇子,確實是文不成武不就——為了低調,他不認真上課不認真辦差,現在即使想彌補,已經晚了。何況他覺得自己現在這樣子挺好的,也沒准備改變。所以在面對水珏的強大武力的時候,忠順親王毫無還手之力。水珏憋悶之下,只得放棄武力打擊報復的想法。

畢竟又不是真的生氣,切磋的對手太弱,確實沒意思。

於是忠順親王繼續傳播著他閑王的荒唐名聲,而水珏則繼續給她哥打工,還是功勞會被人吞了的那種。想想她不加官不封爵,這么努力的給她哥打白工,也是蠻可憐的。

雖說如今新君已立,忠勇親王登上皇位的希望越發的渺茫,但甄家在金陵經營多年,又和當初的金陵四大家族同氣連枝,如今金陵官場,仍舊是忠勇親王的地盤。

就算當了皇帝,有些事也是沒轍的。水靖又不能直接下旨把忠勇親王砍了,也不可能直接把金陵官場的人全換了。

不過水靖之前看似不作為,卻也不是真的不作為。在金陵,他也埋了足夠多的釘子,現在正是讓水珏來驗收的時候。待明年春闈之後,就有一番大的人事變動了。

水珏如今出京,就是替水靖巡視一番,看看誰是忠勇親王真的死忠,誰又是可以拉攏的牆頭草;就算有了可以替換的人,也不能直接就把人換了。畢竟治理一個地方,又不是讀書人做文章,紙上談兵就成的。人總是要慢慢換,一些人還是得留下來繼續做事。

水珏感覺到,在金陵的活動,除了她本身埋下的暗線之外,還有其他人在幫助她。只略微思考了一會兒,水珏就知道是誰了,不由暗自笑那人真是傻,自己不過是空口許下一個諾言,就傻乎乎的湊了上來。他不知道,負心的女人很多嗎?

不過水珏覺得自己的品性還是不錯的,所以他也不算托付錯人。

本來水珏的行程其實挺緊湊的,但為了安那人的心,水珏在離開金陵之前,還是決定見他一面。水珏還想著什么時候「病愈」,好加入忠順親王的宴請中,順帶找機會見他一見。畢竟她來到這個社會,在這個社會的眾人面前,不能太離經叛道,私相授受什么的,當然是不成的。

只是她還沒想好具體的措施,那時機就自己撞上來了。水珏也不由感嘆,她與柳理,實在是有緣。

..................................

有句話叫「天高皇帝遠」,有個詞叫「父母官」,這些描述,當然不是憑空來的。實際上,皇帝對地方細節方面的掌控,確實不強。這也是許多皇帝明知道朝中誰忠誰奸,甚至已經拿捏好了證據,卻仍舊不敢輕舉妄動的原因。

這個時代信息傳遞極為落後,皇帝高居皇宮之中,就算是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京城中的消息,在有人有意欺瞞下,也處於盲聾的狀態,更別說外地的消息。外地的官員考核,所看的一是幾年一次進京的自我述職——這個一般皇帝是不會認真聽的;二是當地的稅收;三是密探的消息以及當地是否平穩;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則是上司或者京城官員的推薦。這一條條的,看著就知道有很大水分。就算是皇帝對朝中掌控能力再強,掌控的也不過是國家大事政策的頒布,以及軍權。若是一些重要且繁華的地方的治理狀況,皇帝可能還派有探子查探一二,其余大部分地方,皇帝是根本不知道治理情況如何的。

而派遣外地的官員也想升官、也想在皇帝面前弄個好印象,就算不能當個京官,好歹去個底子好的地方,又輕松又有油水。所以外地的官員大多都是和京城中的官員有聯系的,即使清官好官也不會例外,只是圈子不同而已。皇帝所能做的,就是把握源頭。只要源頭的京城大官掌握在自己手心,外地的官員再怎么,也出不了大亂子。

而若是皇帝自己把握不住那源頭,那源頭下的地方,就等於基本上失去了控制權。

就像如今水靖雖然已經登記,但是忠勇親王在金陵經營多年,甚至將手腳伸到了江南一代,整個王朝的糧倉之中。水靖雖然看著憂心,卻也有心無力。他很明白,即使找到那些地方官的把柄,將人換下來,但換上去的人選是否忠心且先不說,就算是自己的人,也難以在金陵呆下去——強龍壓不過地頭蛇,不過如此。

因此水靖還真不能拿忠勇親王怎么樣。不但不能處置他,還得在明面上捧著他,安他的心。不然這人要是心里一橫,不顧國家安穩,做出一些魚死網破的事,水靖也會很頭疼的。

不過雖說控制不住源頭,下面會亂,反過來,處理好下面,摘掉所有根系,上面的大樹就可以輕而易舉搬動了。水靖在未登基之前,已經潛移默化的在地方培養自己的勢力,而水珏上一次出京,也沿路埋下了許多種子。現在條件成熟,她再次出京,給種子澆水施肥,督促它們發芽長大。等種子開花結果,這金陵也就不受忠勇親王的掌控了。

水珏保守估計了一下,最多三四年的時間,甄家和金陵四大家族對金陵的控制,就會被瓦解掉。到時候,忠勇親王就是砧板上的魚,任人處置了。

只是令水珏沒想到的是,她看中的男人比她想象中的還要厲害,居然已經控制住金陵大半商業往來,並且籠絡不少中立勛貴與根基不穩的新貴。因著柳理年紀小,並未參與到奪嫡的漩渦,等他顯山露水,忠勇親王注意到他,想要拉攏的時候,海晏帝又已經登基。因此他不屬於任何皇子的勢力,自然也不會被甄家忌憚——畢竟甄家本來就以官場為主,金陵的商業本就是其他商人瓜分,現今不過是整合了而已。而官場中人,向來看不起商場中人。若不是柳理有勛爵在身,又有舉人的功名,恐怕忠勇親王還不會注意到他。

但水珏可不是這種迂腐的人。在她原來的國家,商業可是立國的命脈之一。為了獲得更多財富,水珏連連征戰,打開附近國家的大門,讓自己國家的商品能夠傾銷出去。婧國的國力比水珏這一世的國家要強大許多,也已經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治國理念,以穩固統治。其中之一就是重視商業。婧國先祖本來就是大商人發家,自然不可能歧視商人。而她多年的從商經驗發現,越是商業來往緊密的地方,就越統一。比如甲乙兩地,若是兩地都產吃穿,那么有人有分裂之一,便可分割甲地和乙地,在其中之一占地為王。但若甲乙兩地商業來往緊密,導致甲地擅產糧便只種糧,乙地擅織布便只織布,各自用最便宜的東西交換相對而言不怎么便宜的東西,若有人想要占地為王,就只能占領兩地,不然就缺吃或者缺穿。

更重要的是,兩地商業來往緊密之後,人員也會來往緊密,社會風俗就漸漸趨同,形成認同感,漸漸會認為是一個地方的人。許多村落擴展成大城鎮,就是這么來的。

因著這個發現,婧國才會越來越穩固,疆域越來越廣,卻轄內少有叛亂,連收復的異族之地也會很快融為一體。

水珏將此舉和水靖討論後,水靖眼前一亮,十分贊同。想當皇帝的人,大部分都想當一個名垂千古的皇帝。而這種人,往往是不怎么「守前人規矩」的。況且本朝雖說有過重農抑商的舉措,但對商人並無太大歧視,在法令上也並沒有特殊歧視的待遇,比起前朝商人不得為官等法令,顯得寬和許多。那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就是被封了爵授了官的皇商。而本朝開國皇帝也看到了海外貿易帶來的巨大財富,海外貿易一直持以鼓勵態度。

太上皇也非常重視這一塊,也是水珏「無意間」帶來的忠勇親王一脈私吞鼓勵海外貿易的資金,隸屬朝廷的皇商多年未曾真正出海,導致太上皇一直對海外信息的了解為虛假這件事,讓太上皇下定了將忠勇親王排除在皇位繼承之外的決心。

若是忠勇親王知道自己這么早就被排除在外,一定會氣得嘔血。

不過太上皇的心思也好理解。作為皇帝,多疑或者寡義,甚至小事情上暴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國家大事上要看得准、拿得穩。海外貿易不僅是國庫重要來源之一,對海外諸國的警惕也是立國的根本。要知道,前朝的時候有個鄰國曾經是橫跨廣袤地區的超級帝國,若不是後方內亂,估計都打到這邊的土地了。而那帝國雖說在本朝開國時漸漸衰弱,但「海外有強國」這種理念,已經深深的植入了當朝統治者的心中。要知道本國也曾經是弱國,後來漸漸崛起。那么現在看著虛弱的海外諸國,會不會也崛起到威脅到本國統治的程度?

若到了那種時候,就不是改朝換代,而是國破家亡,甚至民族滅絕的危機了。

當統治者的,心要夠寬夠廣,目光要長遠。忠順親王只專注於眼前的利益,卻缺乏長遠的目光,讓太上皇很是失望。

你吞河道的銀子、吞鹽政的銀子、去貪污受賄,大不了是為害一方百姓,若要補救,其實也挺簡單。甚至河道年年泛濫,沿岸百姓更多的也是罵老天爺——堤岸擋不住洪水,不是常有的事?但是海上的銀子卻不一樣。要探聽海外的消息本就難,而海外的消息又非常重要。斷了這條路,就相當於閉關鎖國,若到了夜郎自大的程度,那就離滅國不遠了。

若是本朝子孫不爭氣導致改朝換代,史書上最多記一筆朝代的興衰;若是國家亡在本朝子孫手中,那么這一個姓氏的人都會被釘在恥辱柱上。

前朝之所以滅亡的那么快,不就是被鄰國威脅,差點滅國嗎?

被那膚色發色瞳色完全不同的異族人統治,就算是山村野夫,也知道是民族危機了。

本朝既然看著這個教訓建立起來,自然不會走同樣的歧路。

不過這些事都是後話,是在水靖完全掌握皇帝的權力之後,才會著手做的事。現在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忠勇親王的釘子全部拔起來。

前面說到柳理在商業上的天賦十分出色,幾乎已經掌控了金陵大半商業往來。在水珏看來,只要上面有人支持柳理不倒,那么金陵落入自己手中,也不遠了。君不見江南權力最大的其實是鹽商,若不取得鹽商支持,那江南的大小官員根本坐不穩嗎?

當然,鹽商是水珏之後會解決的人了。江南這一塊寶地,肯定得牢牢把握在手心才是。

說實話,柳理這種天賦和這么高調的舉措,若他沒有事先和水珏有往來,又立刻和水靖聯系效忠,恐怕就算之後投靠新君,新君也用的不安穩。當君主的,只能說能壓抑自己的疑心,但絕對都有疑心的。

不過水靖已經深深了解了柳理是個怎樣的人,所以無奈就大於懷疑了。對於水靖而言,柳理既然一門心思想要娶(嫁)自己妹妹,那么就相當於是自家人,犯不上懷疑了。

所以說,柳理確實是個厲害的人,顯然這個他也算准了的,不然也不會在柳家尚且無一人有實職的背景下,攬這么大的餅子在懷里了。

不然就像如今,柳府占據的利益已經得到一些人的主意,那些搶奪的或者是拉攏的,就接二連三的來了。若是柳理真的朝中無人,那么也就只能被逼無奈的割讓利益,甚至站在別人的船上以保全自己了。

不過甄家的拉攏還算是比較緩和,畢竟現在不同以往,新君已經繼位,那忠勇親王只要不造反,就永遠最多是個親王,所以處事上,也就低調許多。這次拉攏柳理,甄家就想以聯姻的形勢。在甄家看來,柳理有爵位有錢財有功名,就差朝中的實權。而忠勇親王雖然如今閑散在家,但在朝中經營那么多年,其黨羽中握有實權的大官數不勝數,就單單在金陵,那些官員也幾乎全聽甄家和四大家族的,這門親事實在是天造地設,柳理沒理由不答應。

不過柳理也有充足的理由,他父親才死了一年多,這守孝三年雖然有人不遵守,但有人要遵守,你總不能說不讓別人遵守?柳理還不是什么無能的紈絝子弟,人家是正兒八經飽讀聖賢書的舉人老爺,將來是准備科舉入朝為官的,怎么可能給人留下把柄?這守孝期間不議親,就算是皇帝,都得讓道,更別說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