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0章大朝(2 / 2)

北雄 河邊草 1519 字 2023-02-14

除了修訂唐典之事,今年還要進行一次人口復查,元貞四年的時候,第一次人口普查結束,當時伴隨著田畝制度的頒行,倉促了一些,還是不夠充分。

很多失地的農民回到了田間地頭,接下來又陸續有不少降軍被解散,回到地方安置,當時為了盡快恢復生產,給予了農民大量的優惠政策。

農民安定了下來,貴族們也陸續回鄉置產,或者是收回之前因為戰亂而被迫放棄的田土,在這個上面,大唐基本上還是持有支持態度的。

貴族們有著財力物力,不管李破對貴族階層有著怎樣的成見,都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郡縣之間,貴族鄉望是一支能夠穩定地方局面的力量,貴族們回來了,大體上和後來胡漢三之流還是有所區別的。

很多貴族在鄉間有著不錯的名聲和威望,百姓們見到他們都回到了故土,人心便也穩定了下來。

至於戰亂之時,人們有著怎樣的仇怨,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遺忘。

農民們當時揭竿而起是為了生存,反抗官府的暴政,而當時地方貴族正是官府的代名詞,那會很多貴族也確實是罪有應得,不能造福鄉里也就罷了,還趁著天下大亂壓榨鄉民,你不死誰死?

就像當年李破南下馬邑的時候,在山中見到的那些富戶,他們帶著鄉人躲進深山,卻還想著作威作福,於是就都肝腦塗地,成了山中的游魂野鬼。

但總體來說,當時是大勢所趨,兩個階層本能的就碰撞在了一起,沒有任何的理論指導,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許多貴族同樣也聯合鄉人,結寨自保,像李秀寧,蘇定方,張士貴等人都辦過這樣的事情,甚至於李破本身,其實也是結合了地方勢力,才從諸侯之間脫穎而出的。

等到天下平靜下來,大家就又開始了另一場輪回,新的貴族階層形成,大部分農民則還是農民。

換句話說,階層這東西非常頑固,根本無法消除,只會打破舊有格局,然後重來而已。

自古以來,乃至於後來的歷代王朝都證明了這一點,因為這關乎人性,誰又不想高高在上,俯覽眾生呢?

這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同樣也造成了無法改變的頑疾。

…………

所以到了元貞七年,大唐准備再次進行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接著根據調查結果會推行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政策。

因為大唐的府兵制度,田畝制度等等,都和人口戶籍有著密切的關聯。

大朝會開了一天,說明元貞七年要做的事情不比之前少,比如說臨近的春耕,春天里還要進行一場科考京試,還有今年的各種工程項目,匠作監新創的幾種技術也拿出來展示了一下。

夏天的時候,名醫們還要進京集會,東海的大軍要班師回朝。

林林總總,大朝會上都做出了初步的規劃。

而且這些繁復的政事宣布完畢後,吐蕃……嗯,現在已經沒有吐蕃這個國名了,代之的則是山南三國。

宣了香雄,蘇毗,雅隆三國之人上殿,李破當庭賜給三國之人王服,印信,宣布三國各有其主,皆為大唐藩屬,一應軍政,王位傳繼,皆需報於大唐得知。

但凡有人私自行事,便為逆臣賊子,余人可共討之。

區區兩三年,大唐便把剛剛統一在一起的吐蕃給拆成了三個國度,回到了山南當初的原始狀態。

接下來就很簡單,文化認同唄,把中原文明輸送過去,先將其拉入中原文化圈再說,至於同化,算了吧,高原那地方不是唐人能夠隨意去到的,所以人種同化只能交給後來人去努力了。

李破在時,只能保證三國不歸一統,只要他們一直處於分裂狀態,對大唐的河西地區就沒多少威脅。

至於這種狀態會持續多久,李破自然也不曉得,如今大唐的身軀已經幾乎伸展到了極限,如果能把北方草原再納入掌握之中,那么大唐的版圖便會非常完整,是會讓後來人很絕望的那種程度。

李破沒有厚賜來者的意思,還命三國之人必須每年派人來大唐朝貢。

之後按照規矩,大唐會和三國通商,留一些質子在大唐任職,順便派人給他們劃定一下邊界,警告他們不得互相侵犯,最多也就是派上些人象征性的駐扎在山南,時刻關注三國的動向等等。

一切其實都按照新羅的成例在辦理……

至於細節上的事情,則還需要時間來商議,反正看他們也不著急回去。

此時香雄來的迷夏王子壯著膽子請求大唐皇帝陛下賜姓,這估計是他從鴻臚寺的人口中聽到的,覺得是個好事,於是便提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