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1 / 2)

緹香山脈是南北走向,愈往南去,秋林間的景致愈發斑斕。

墨綠與金黃,交織著血紅的楓葉,透過白霜與霧靄,更顯得明麗多彩。

兩人走到山巔時,目之所及,山下紅楓綿延。風過簌簌搖曳,如驚濤拍岸,潮聲陣陣。

洛明川笑道,「過了這座山,就是興善寺了。」

殷璧越舉目遠望,遍野紅楓之中,依稀可見山腰上碧瓦飛甍的影子。

就像一顆明珠,綴在翻涌燃燒的火海之間。

道魔大戰和天劫之後,很多強者隕落,很多宗門在戰火中斷了傳承。現在的大門派,大多是在天劫之後的『末法時代』才逐漸興起,發展壯大的。

興善寺則不同,興善寺雖然沒有亞聖,但傳承從未斷過。論起佛法正統,更勝有亞聖無妄法師的皆空寺。

殷璧越未曾與佛修打過交道,折花會上的印象也只停留在行事低調,沉默少言上。提起『佛門雙寺』,許多人想到的只有慈悲兩個字。

洛明川心中想著興善寺醫修妙手,師弟的白發之症或許將有轉機,不由放松下來。

寺院依山而建,遠望去青灰的屋頂,杏黃的院牆層層疊疊,綿延一片。

這樣大的寺院里,少說也有上千僧人修行。

然而山門並不如何壯闊,與其他大門派相比,甚至顯得有些寒酸。

不知經歷了多少年的風霜雨雪,最上端正刻著的『興善寺』三個大字,只余輪廓,早看不出最初的筆鋒頓挫了。

但就是這般光景蕭瑟的石門,卻依然保留著『諸聖時代』的原貌。

三門並立,中間一道殿堂式重檐大門,兩邊各有一道小門,象征涅槃解脫的三種法門,「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是那時典型的寺院建築風格。

每個來到這里的人,都能看到一個門派的歷史與榮光。

明黃袈裟的年輕僧人站山門外,眉目沉靜。

他看到山路上並肩而來的兩人。分明穿著一樣的滄涯道袍,氣度卻截然不同。一人君子端方如暖玉,一人白發冷眸如寒冰。

年輕僧人想到誦過的經文,「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君子端方也好,不近人情也好,不過是表象,又如何能代表一人的本質。

他宣了一句佛號,迎上前去,「二位施主,請隨小僧入寺。」

殷璧越和洛明川一怔,想不到會有人等候相迎。但隨即想到寺中有高僧住持,這座山的動靜盡在指掌,怕是他們的來意也早已猜到。

洛明川行了一禮,「勞煩了。」

年輕僧人側身避開這一禮,道了聲『阿彌陀佛』,領他們進入山門。

殷璧越踏過山門的瞬間似有所覺,驀然回頭,看見高大的石門上,刻著『苦海無邊』四個大字。或許是錯覺,他覺得這四個字,比正面刻著的『興善寺』要清晰許多。

年輕的僧人低眉垂眼,領他們繞過重重佛堂,一路上不時有灰衣僧侶停下向他行禮。

殷璧越兩人才知這僧人輩分不低,應該是寺里哪個高僧的親傳弟子。

寺院很大,有人灑掃,有人誦經,然而處處寧和靜穆,不聞喧嘩。

行走其間,周身都沐在栴檀木香的淡淡煙氣里。

但不知道為什么,殷璧越始終無法放松下來。

就仿佛這般平和的表象之下,有一只冷漠而殘忍的眼,在暗處注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最終跨入了寺里最恢宏的金頂佛殿。

殿宇高闊,明黃的經幡與寶蓋從梁枋間漫垂而下,重重疊疊,浸在裊裊青煙里。一眼看去,讓人生出無邊無際的錯覺。

金身佛像高大無匹,仰目才可看到佛首。

與之相比,佛前立著的金襕袈裟老僧,則顯得低矮許多。

但沒有人會覺得他渺小,因為他是興善寺方丈。

全寺僅余的兩位『凈』字輩之一,凈海法師,是與皆空寺亞聖無妄法師同年歲的高僧。

洛明川和殷璧越遠遠想不到,等在這里的會是這樣一位大人物。

兩人上前行禮,發現佛殿中仍立著不少僧人。雖然威壓不露分毫,修為看不出深淺,但皆著明黃袈裟。

兩人行的是道門禮數,僧人們以佛禮相回。

這樣大的場面之中,先開口的自然是凈海,他說話語調平和,不疾不徐,猶如念誦經文一般,「兩位施主遠道而來,一路辛苦。貧僧已知殷施主來意,非是疑難,還請移步一敘。」

他後一句只對殷璧越一人說,言下之意再清楚不過。

殷璧越下意識看了一眼洛明川,他們還未開口,這人便知他們為治病而來,著實境界高深。

洛明川也沒想到,凈海法師如此輕易就許諾親自出手相助。但天下皆知佛門慈悲,他此時也並未多想,只念著師弟的白發之症不足為慮了,便對殷璧越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