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支付能力瓶頸(1 / 2)

城管無敵 老老王 1742 字 2023-03-13

第二十章、支付能力瓶頸

想要發展社會生產力,就必須攀科技樹,這是左派和右派都無法否認的絕對真理。./

然而,在很多穿越種田流的之中,那些英明神武、殺伐果斷的主角,往往只要動動嘴皮子就弄出了造紙術和活字印刷,不過幾個月就建立了流水線大工廠,再用幾年時間就能搞出燧發火槍和後裝火炮……近代歐洲人辛辛苦苦攀了一兩百年的科技樹,卻在某人的神筆之下,幾乎是在眨眼間就統統完成了!

總之,這些書中的主角們,簡直就好像是個個都帶了游戲系統,仿佛按了《國家崛起》的升級按鈕一樣:只要「呼「地一聲,隨著霧靄般的光幕散去,茅草屋就華麗變身為大理石宮殿,野蠻人就在眨眼間進化成火槍手,獨木舟一下子變成風帆戰艦,鐵匠鋪變成了冶金廠……

與之相比,本朝太祖的「十五年趕英超美」口號真是弱爆了!

事實上,對於任何一個社會體系來說,攀科技樹都是一項規模龐大、千頭萬緒的繁復工作。

比如說,想要從石器時代進化到鐵器時代,你就必須懂得如何燒制耐火磚,尋找鐵礦石,收集木炭和煤炭,還要一遍遍地試驗出合適的爐溫和鍛打次數,以及去除鋼鐵中各類有害雜質的辦法。

但是,在一個生產力落後的農業社會里,你要擁有多么龐大的人口基數,多么富裕的財政收入,才能供養這么多長期脫產的學者和工匠,跟無頭蒼蠅似地去研究不知哪一天才會成功的新技術呢?

更何況,這些在研究中被無謂揮霍掉的巨額資源,完全可以讓你輕松組建起一支武裝到牙齒的精銳軍隊,去征服更遼闊的疆土,掠奪更多的財富……如果你是一位統治者,在這兩者之間又會如何選擇?

答案顯然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在工業時代之前,各種技術進步基本上都只能靠工匠們的經驗積累,以及偶爾的靈光一閃。

同樣的道理,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前,人類歷史上很多貌似很簡單的技術發明,例如馬鐙、馬蹄鐵、黑火葯、水力磨坊等等,都是要耗費以世紀為單位的漫長時間,才能一點點地從萌芽走向成熟的。

幸運的是,在有了時空門之後,上述這一切麻煩事就統統都可以省略了——只要穿越回後世,開著豐田皮卡到市郊的小五金工廠跑一圈兒,什么割膠刀、消防斧、西瓜刀樣樣都有。

當然,西瓜刀和菜刀畢竟不是專門用途的武器,為了更好地充實文德嗣麾下的武裝力量,王秋和馬彤還以拍電影的名義,向一家小五金作坊訂做了一千個鐵槍頭。隨後,為了增強遠程打擊力量,王秋又從體育用品店里搞來了一百多桿標槍,雖然槍頭是鈍的,但只要稍微磨一磨,也能變成鋒利的殺人武器。

接下來,只要再到圖書館里去轉悠一番,用買廢紙的價格弄一堆泛黃的舊書回來,搞初級工業和近代化農業的各種必要知識,就都是現成的了——唯一的麻煩在於,墨西哥的印第安人目前還不懂漢語,所有的工農業技術究竟該如何從紙面上落實,都只能靠文德嗣等人去慢慢琢磨……

幸好,印第安人在文明升級方面需要補充的缺口,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穿越者們只要稍微動一點腦筋,就能讓洪休提茲干王國的文明程度,基本提升到封建時代早期的程度。

——————————————————————————

為什么美洲文明在歐洲殖民者入侵的時候,居然會表現得如此不堪一擊?連非洲的黑人都遠遠不如?

原因很多也很復雜,但歸根究底可以總結成四個字:地理孤立!

對於每一個文明的發展來說,跟其它文明中心之間的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美索不達米亞的小麥和大麥,中國南方的水稻,還有赫梯人的冶鐵術,就是通過不斷的交流,才傳遍了整個歐亞大陸。

而美洲大陸由於地理上的孤立狀態,在文明傳播和交流方面先天不足。與舊大陸在地理上的隔絕,使得被迫完全**發展的美洲文明,在科技樹的關鍵技術上缺口太多——沒有輪子,沒有車輛,沒有帆船,沒有牛馬等牲口,不會冶煉銅鐵,雛形文字(瑪雅文字)在發明之後又失傳了……

沒有輪子就難以運輸,沒有帆船就難以航海,沒有文字就難以記錄和傳播知識,沒有銅鐵就無法抵御西班牙人的刀劍……帶著這么多低級技術缺口的美洲文明,如何能夠跟飽經千錘百煉的歐洲人展開競爭?

現在,穿越者們通過雙向傳送門,帶著海量的現代工業品來到了這個世界,輕而易舉地替印第安人填補了上述低級技術缺口,然後又制造出了更多的高級技術缺口——比如說,此時的洪休提茲干王國,只用了幾天時間,就已經從原始蒙昧的石器時代一步登天,直接進入綠色環保無污染的太陽能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