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新月旗的陰霾(1 / 2)

城管無敵 老老王 2680 字 2023-03-13

夕陽西下,落日的余輝灑在如同牛角般狹長的金角灣上,平靜的海面滿是波光粼粼,宛如黃金在閃光。

上午那一批慷慨大方的「蒙古十字軍」,給君士坦丁堡市民們帶來的巨大心靈震撼,直到已經日落西山的此時此刻,依然讓這些被困於圍城之中的中世紀御宅族們彼此津津樂道、長吁短嘆不已。

雖然這一回從黑海北岸過來的「蒙古十字軍」,總共也只有一艘船、寥寥數十人,在戰場上似乎起不到多少作用。而且,他們也並不能代表術赤兀魯思可汗的態度,僅僅只是「幾個信仰基督教的部落貴族的自發義舉」……但是,這些蒙古人慷慨捐獻給皇帝的豐盛財物,卻實在是解了君士坦丁堡目前的燃眉之急。

——那一箱箱的胡椒、丁香、豆蔻等東方香料,對於中世紀的歐洲人來說,簡直就是散發著好聞氣息的黃金;而那些晶瑩如雪的白糖和精鹽,在市民們眼中的價值,恐怕也不亞於等重的白銀。

至於那些細膩如玉的瓷器,和柔軟光鮮的絲綢,更是從古羅馬時代就在地中海世界廣受追捧的硬通貨。

如此富有視覺沖擊效果的震撼場面,對於這些在圍城中生活枯燥的人來說,實在是一件難得的談資。

作為中國人來說,恐怕很難理解中世紀歷史上西方人對待香料的痴狂——在香料來源最匱乏的時代,歐洲的香料甚至一度與黃金等價。而中世紀歐洲人對香料的渴望,更被認為是西方地理大發現的一大動力。

而在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即使是在歐洲基督教世界的東大門,千年以來的東西方貿易樞紐,歐洲進口東方香料的最重要集散地君士坦丁堡,這么大的一批香料、絲綢、瓷器,也絕對稱得上是價值連城。

因此。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感謝了「蒙古十字軍」的慷慨大方之後,立即就宣布要把其中一箱胡椒運到金角灣對岸熱那亞人的加拉塔租界,作為貨幣向他們高價采購一批糧食。用於向全城軍民連續分發三天的免費面包——當即又讓聚集在碼頭附近的帝國臣民們歡聲雷動,欣喜不已。

然後,皇帝又撥出滿滿一大箱胡椒。作為額外獎勵的軍餉,分發給東羅馬帝國的雇佣軍,以及志願前來君士坦丁堡參戰的威尼斯、熱那亞、加泰羅尼亞和那不勒斯勇士,當即就讓這些雇佣兵的士氣提升了一大截——在中世紀的歐洲,胡椒是真的直接能當錢用的。

由於氣候和緯度的關系,歐洲本土是不能出產胡椒的,都是阿拉伯人從印度弄到了埃及,再批發給在那做生意的威尼斯商人,然後被威尼斯商人再次批發,因為層層加碼和萬里販運。所以在歐洲市場上零售時,自然就貴到了價比黃金的程度——這年頭歐洲的胡椒一向是要按粒賣的。如果是胡椒粉末的話,那可就更倒霉了,稱重的時候不僅要關緊門窗,屏住呼吸。買主還要一遍遍地檢查秤上有沒有作假……

此時的歐洲市場上,一磅肉豆蔻可以換一群羊,一磅丁香等於三倍重量的黃金,一粒胡椒基本等值於一枚金幣,故而有著「胡椒幣」的美稱。

事實上,在中世紀的歐洲。胡椒確實是一度作為黃金白銀的替代品,充當流通貨幣使用。

譬如中世紀英國各郡繳納給英王的租稅,往往就包含若干磅的胡椒。這一習慣延續了很長時間,直到1973年,查爾斯王子渡過泰馬河去接受象征意義上的公爵封地時,封地的貢品依然包括一磅胡椒——作為象征性的租金,「胡椒幣」在歐洲一直被使用到了上個世紀。

而在遙遠的中世紀,這些進獻給王室的胡椒,當然就不是象征性的貢品了,而是大家都喜愛的硬通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世紀的胡椒簡直就像現代的美元一樣,是最受歡迎的「國際貨幣」。

因此,來自後世的穿越者只要花一點錢買一袋胡椒帶在身上,立即就會變成大受歡迎的超級富豪。每次付賬的時候掏出一二粒胡椒……簡直比後世的白金vip信用卡還要有面子!

除了香料之外,砂糖與精鹽在這個時代的歐洲也是值錢的奢侈品——由於歐洲的緯度太高,氣候不夠溫暖濕潤,無法種植甘蔗,所以砂糖只能通過阿拉伯人的地盤從東方進口,價格貴得可怕。那時候歐洲的砂糖是放在葯店里賣的,對於歐洲人而言並非日常調味品,而是仿佛中國人眼中的人參一樣的高級補品。

鹽的價格稍微便宜一點,因為歐洲人能夠自行生產,但由於古代人的產鹽技術落後,價格同樣不菲。

在古羅馬帝國時代,鹽塊曾經被當成羅馬軍團士兵的薪水發放。而在文明大破滅、技術大倒退的中世紀歐洲,那時候的鹽簡直像白銀一樣值錢,每磅純鹽可以賣到兩到三個佛羅林金幣。即使是到了中世紀末期的文藝復興時代,鹽類價格也只是略降,平均每磅一個佛羅林金幣左右——由於用現代工業生產的食鹽更加純凈,所以這批穿越者們精心准備的貨色,在君士坦丁堡市場上的售價還能更高一些。

因此,在得到了如此慷慨的大筆饋贈之後,即使帝國當前的局勢危殆、氣氛緊張,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也還是下令竭力舉辦宴席,款待這些「東方來的救星」……

——————————————————————————————————————

油燈的火光和夕陽的余暉,在室內閃爍著朦朧的光亮,大理石鋪成的光滑地面上,反射著模糊的人影。

透著明顯東羅馬風格的鑲嵌畫。在牆壁上展示出一幅幅寓意深刻的宗教畫卷。

按照羅馬宴飲的習俗,賓客們全都半躺半坐在類似躺椅的軟榻上,姿勢輕松地一邊聊天一邊進餐。

神態庄重的侍從們舉著巨大的盤子,在走廊內進進出出,給客人們端上色彩搭配絢麗的各式食物。

鑼鼓、笛子和豎琴,在室內演奏著歡快的旋律,來自安納托利亞的阿拉伯舞娘穿著異族的服飾。如同水蛇一般擺動著腰肢,在樂聲中翩翩起舞,展現著她們曼妙的身軀和動人的舞姿。

雖然東羅馬帝國的宮廷已經拿出了這座圍城之中僅有的奢侈品。竭力想要營造出一種奢華舒適的氛圍,但這個帝國的貧窮和困窘,依然騙不過有心人的眼睛——宴席上看不到綴滿寶石和珍珠的高腳金杯。已經被換成了白錫杯或陶土杯。餐盤和刀叉也都是便宜的銅器甚至木器,而在這座空盪盪的宴會廳里,除了牆上的古代鑲嵌畫之外,也沒有多少稍微像樣的華貴藝術品,更沒有任何的金銀裝飾。

事實上,為了籌齊軍費,東羅馬宮廷之中的金銀器皿早已被熔化一空,用於鑄造貨幣給雇佣兵發餉,甚至就連皇冠和權杖都不例外,上面珠寶都是贗品——君士坦丁十一世的皇冠。居然是用染上金色的豬皮黏起來的,再飾以彩色玻璃,勉強算是冒充寶石……問題是此事幾乎人人皆知,根本是誰都騙不過。

竭力裝飾的餐具已是如此悲催,圍城之中能夠整出的菜餚則更是寒酸。

坐在下首木桌邊的王秋。先是好奇地啃了一口端上來的黑面包,頓時差點崩了牙——這面包**得仿佛石頭,啃起來好像木材一樣澀口,而且麩皮多得滿嘴渣子,即使啃下來也咽不,下去——接下來。他剛想要喝一口葡萄酒潤潤喉嚨,又聞到一股酸不拉嘰的餿味兒,惡心得他差點兒嘔吐出來。

——中世紀歐洲人吃的面包,跟現代人那種發酵過還加入白糖奶油的松軟面包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是近似於壓縮餅干的一種無酵餅,又干又硬又磕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