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被震動的世界(一)(1 / 2)

城管無敵 老老王 9654 字 2023-03-13

三十二、被震動的世界(一)

北非,昔蘭尼加(現代利比亞的班加西)海灣

絢麗的夕陽緩緩落下,而它的余暉則讓雲朵染上了嫣紅的色彩;而在逐漸黯淡的天空中,點點星輝已經在快樂地眨著眼睛。<-》徐徐的海風吹過干燥的沙漠海岸,送來帶著咸濕味兒的新鮮空氣。

地中海的墨luse浪花,輕輕拍打著雪松木質地的船舷,卷起白色的泡沫,又徐徐退散下去。

五十多艘地中海上的霸王三列槳戰艦,靜靜地停泊在這片沙漠港灣之中,任憑四周潮起潮落。

在希臘羅馬時代,這種三列槳戰艦是當時西方海洋強國的主力艦。它有大約四十米長,五到八米寬。每一艘戰艦里擁擠著大約二百多名船員。其中在甲板上安置著武士和水手,劃槳手則藏身於甲板之下。這些劃槳手分成彼此錯開的三層,每人手持一根長長的船槳,按照敲鼓手的節奏,整齊劃一地劃槳。當這些密密麻麻的船槳一起伸出去的時候,整艘戰艦看上去就象一只漂浮在海上的蜈蚣。

之所以要在一艘船上安排這么多的劃槳手,是為了提高這種戰艦的速度,以發動當時最流行的撞擊戰術三列槳戰艦的船頭,有一個數米長的巨大尖頂,上面裹著青銅或鐵片。當戰艦全速沖向敵人的時候,尖頂可以一下子撞破對方的側舷。一旦進水,戰船會要么沉沒。要么擱淺,喪失戰斗能力……但問題是,如果船只的速度不夠快。撞擊就變成了接舷戰,只有速度超過10節,才能有足夠的沖量撞破敵艦的船舷。

因此,為了增強戰艦的驅動力,將撞擊戰術的威力發揮到極致,塞滿劃槳手的三列槳戰艦就誕生了。

三列槳戰艦有兩面風帆,不過一般來說。它主要靠劃槳手推進。當所有劃槳手全力劃動的時候,三列槳戰艦的速度可以爆發到14節。在當時,這是一個驚人的速度將近50噸的龐然大物以每秒7米多的速度沖向敵人。可以產生巨大的沖量,再堅固的木質船板,在它的金屬沖角面前也會變得不堪一擊。

從希臘羅馬時代到中世紀的威尼斯共和國,這種劃槳戰艦一直在地中海上縱橫馳騁。廝殺爭雄。直到工業革命時代。它才被蒸汽機船的徹底淘汰,不甘心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不過,雖然三列槳戰艦看似威力巨大,但建造一條這樣的戰艦,需要大量的金錢,而把它運轉起來,又需要大量的人員。由於船上載了太多的人員,擠占了大量的艙位空間。使得戰艦上能夠儲存的淡水和食物極為有限,通常只夠三天之用。不要說橫渡大洋,就連從雅典直航到埃及都做不到,基本上每天傍晚都要靠岸。如果不能及時靠岸補給的話,全船官兵都會餓死渴死。

而且,運轉這些戰艦的代價也非常高昂光是這么多劃槳手的生活費就已經非常可怕了除了作戰之外,它根本無法挪作他用。因此,在和平時期,各國往往都舍不得如此空耗人力物力,讓這些戰艦無所事事地四處游盪,只能留下一小部分戰艦,用於巡邏和驅逐海盜,然後把大部分戰艦拉上海岸封存起來,可能二十幾年都不會再碰它們一下。等到下次啟用的時候,這些戰艦往往已經腐朽毀壞,變成了一堆干柴……於是只好再重新打造一支艦隊。更要命的是,由於在船舷開了太多的孔洞來安置船槳,導致這種戰艦的結構非常脆弱,遠不如普通商船那么可靠。一旦大風暴到來,幾乎是鐵定會載著一船人葬身海底。

因此,這種戰艦很少敢在遠海航行,大多都是在海岸線邊上打轉,以便於隨時靠岸避風和取水購糧。一旦看不到陸地,船員就會感到萬分恐懼……如果把這樣好似玩具一般脆弱,干舷低得讓人發慌的三列槳戰艦,放到東方世界的廣袤大洋上,那么除了被浪花拍碎,被風暴掀飛之外,絕對不會有其它的下場。

幸運的是,當全世界其它地方的航海家,在驚濤駭浪中拼搏的時候,古代的希臘人和羅馬人,卻可以在地中海這個風平浪靜的大澡盆里,用脆弱的三列槳戰艦來玩戰爭游戲四面都被陸地環繞的地中海,是這個地球上風浪最小的海洋之一。除了少數「狂暴」的冬日之外,一年四季幾乎沒有太大的風浪。早期航海家只需要依靠非常原始的造船技術和很粗糙的造船原料,就可以在這里滿足渡海遠航的需要。

比如說,埃及人用輕飄飄的蘆葦捆扎成的船只,就可以遠航到希臘。而克里特人用繩索捆綁木板制造出來的簡陋商船,更是早在史前時代就已經縱橫地中海只不過每艘船上都必須准備大量舀水器皿,以便於一邊漏水一邊往外舀,爭取讓排水速度超過或等於漏水速度,唯有如此,才能讓船繼續飄在海面上……

因此,像這樣結構脆弱的三列槳戰艦,如果放在風高浪急的大洋上,不過是頃刻間就會被風浪打成木屑的玩具。而在地中海這個得天獨厚的大澡盆里,卻是馳騁戰場的無敵利器。

雖然羅馬共和派的陸軍主力,已經在法薩盧斯戰役之中一敗塗地、所剩無幾,但他們的海軍如今依然十分強悍。僅僅憑借停泊在昔蘭尼加的這五十艘三列槳戰艦,就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海上力量。

而這支艦隊的指揮官,馬爾庫斯?加圖,羅馬共和國當時最富盛名的道德家和最清廉、誠實的政客,也是一位心志堅毅、百折不撓的領袖人物。以及羅馬元老院貴族共和派的領導核心為了跟他那個發誓要毀滅迦太基的曾祖父「老加圖」區別開來,後世的歷史學家一般稱呼他為小加圖。

在出身名門世家的小加圖看來,人格的高潔清廉比什么都重要。容不下任何的委曲求全。

在法薩盧斯戰役結束,共和派大勢已去之後,很多著名的羅馬政客,比如說布魯圖斯、西塞羅,又再一次跪倒在凱撒腳邊屈膝求饒。而當時駐守馬其頓的小加圖,卻極為艱難地帶著一萬多軍隊,硬是突破了凱撒部下的圍追堵截。然後讓士兵充任劃槳手。從希臘揚帆出海,一路撤退到了非洲的昔蘭尼加。

然而,對於他們這些共和派余孽來說。昔蘭尼加這個自治城邦(在埃及被吞並為羅馬行省之前,孤懸於沙漠和大海之間的昔蘭尼加,只是在名義上並入了羅馬版圖,實際上完全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沒有常設的地方行政機構)也並不是適合歇腳的安樂窩:自從龐培在法薩盧斯戰敗之後。整個東地中海沿岸各地的政治風向就都轉變了所有人都只會站在勝利者一邊,而昔蘭尼加人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小加圖發現自己這伙人明明代表著羅馬元老院,卻居然處處不被歡迎。上岸伊始,就發現昔蘭尼加人整天都在談論凱撒的豐功偉績,並且相信凱撒正跟在小加圖的屁股後面窮追猛打,馬上就要追擊到這里來……雖然昔蘭尼加城邦沒有力量也沒有膽量主動出擊,消滅這一萬名羅馬共和派軍隊。但也害怕觸怒凱撒,於是就緊閉城門。給小加圖一伙人吃了閉門羹,害得他的艦隊只能停泊在荒郊野外,士兵們也只能尋找郊外小漁村的破房子休息,連搜集食物給養都很困難,只能用銀幣通過小販們高價收購。

更要命的是,龐培的長子格勞斯.龐培歷史上一般稱呼他為小龐培(龐培烏斯)堅持要指揮艦隊去騷擾西班牙海岸,伺機聯絡他父親殘留在那邊的一些舊部。而小加圖則希望把軍隊帶到迦太基故地的烏提卡(今突尼斯境內),那里還有阿非利加總督率領的一支完整的共和派軍隊,並且在一年前剛剛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全殲了凱撒麾下大將庫里奧指揮的三個軍團,打斷了凱撒伸向南方非洲大陸的觸角。

(凱撒這個人跟拿破侖很像,本身是幾乎戰無不勝的天才,但麾下諸將卻多是庸碌之輩,獨立作戰總是敗多勝少,一離開凱撒本人就會各種掉鏈子,逼得凱撒只好充當救火隊,到處給他們收拾殘局。

下面就會介紹,當凱撒追到埃及去的時候,他的部下究竟搞砸了多少事情,差一點讓共和派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