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民國豪華撒錢之旅(2 / 2)

城管無敵 老老王 2549 字 2023-03-14

就算某些東西在現代世界根本沒人要,也可以拿到克里奧佩特拉女王的古埃及時空去。民國年代的玩意兒在那邊已經足夠用了!比如這邊的稻種就能播種到尼羅河畔……為此,他們還專門租賃了幾座倉庫。

於是。大筆日元、英鎊、法郎和美元鈔票滾滾涌入上海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海的失業率,促進了上海市場的經濟繁榮,增長了有關當局的稅收……並且根本沒有引起官方和商界的多少關注。

這些「完美偽鈔」沒有引起注意的理由也很簡單,在此時中國沿海的各大城市里,日元、英鎊、法郎和美元基本上都屬於常見流通貨幣,甚至遠比中國各家軍閥與銀行發行的票子更加靠譜,更受老百姓的信任——北洋政府的鈔票,就經常兌現不出銀元來——故而在當時的中國境內,各種外幣的市場保有量大得驚人。按照當時的一份粗略調查,僅僅是在中國市面上流通的日元,就超過五億之多,而這還是在日本占領東北三省,關內反日風潮高漲的情況下。至於英鎊和美元在中國市場上的流通數量,恐怕還要更高一些。

此外,上海又是整個東亞最大的貨幣流通中心——或許有些人會感到難以置信,但此時的上海確實是世界四大都市之一,與倫敦、巴黎、紐約並列,論繁華富庶甚至要勝過香港、東京和新加坡。

這個時代被列國租界分割的上海灘,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市,非但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而且股票、黃金、外匯等金融市場的規模,全部都雄踞亞洲第一。它不僅是僅次於芝加哥的全球第二大期貨交易中心,還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現貨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的鑽石現貨交易中心,以及全球三大有色金屬定價中心之一。世界各國的著名銀行、保險公司等等幾乎都在上海落戶,而上海也是國民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有著「中國錢包」的美譽……所以,穿越者們帶進上海灘的這些鈔票,根本就沒能激起多少波瀾,就被輕松淹沒在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汪洋大海之中。

與此同時,這個世界的歷史車輪,還依然在沿著固有的軌跡,繼續向前滾滾行駛……

——————————————————————————

上海公共租界,婦女解放運動旗手「瓊瑤先生」金奇娜家的小洋樓客廳。

在最初的幾次「血拼」之後。已經逛街逛膩了的諸位穿越者們,就把采購辦貨的事情交給雇員,然後窩在金奇娜家的小洋樓里。一邊看管著性命攸關的跨時空蟲洞,一邊靠看報紙或聽收音機來打發時間。

在1934年的夏天,國內最重要的新聞,自然就是國民黨軍隊在江西「剿匪」作戰節節勝利的捷報。

「……蔣委員長於南昌行營發表重要講話,隆重表彰了廣昌會戰的立功將士……並且再次重申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鼓勵將士盡早剿滅赤匪,光復匪區。統一國家政令……

……近來又有人奢談抗日……剿匪的工作,實是抗日的前提,要抗日就要先剿匪。能剿匪就一定能夠抗日。大家總要記住我們革命的生死成敗,我們國家的絕續興亡,在目前完全決於剿匪,剿匪如果失敗。那就一切都要失敗。都不可挽救。你想匪都剿不了,哪里還能抗日,這不是自欺欺人之談嗎……」

「……『攘外必先安內』啊!蔣光頭可是被這一條策略給拖死了呢!」

聽著收音機里的新聞廣播,王秋忍不住搖頭嘆息,「……身在二十世紀,卻依據明末的經驗來考慮問題,坐在國家領袖的位置上,卻還是抱著地方軍閥的思路。陳腐狹隘,沒有全局觀念。如何能成得了大事?」

——在這個時代待的久了,王秋也漸漸明白了蔣光頭為什么頂著舉國民怨沸騰的壓力,也依然鐵了心要「攘外必先安內」:首先,日本侵略的東北和華北,在他眼中都並非自家地盤,丟掉一點也無所謂;其次,江西紅軍卻跟他的江浙地盤近在咫尺,又是不死不休的仇敵,即使是暫時縱容姑息,也萬萬不能的。

如果是站在地方軍閥的角度上,這么做自然是無可厚非。但偏偏他卻給自己弄了個中央政府領袖的名頭,結果就等於是把自己放到了火爐上烤——早在北洋政府時代,馮國璋大總統就早有結論:在這年代的中國,中央政府的名頭就是一個大火坑,看著閃閃發光的很光鮮,但真正坐上去的滋味可實在是要命:洋人威逼、文人譏諷、軍閥聲討、學生鬧事……能到手的好處沒多少,賣國求榮的屎盆子卻都往你頭上扣!

在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大陸因為擔著一個中央政府的名頭,結果就在台海爭端之中吃了不曉得多少苦頭——台灣人可以不把自己當成中國人看待,但北京政府卻不能不把台灣人當成同胞來照顧。譬如台灣和菲律賓爆發漁業爭端,菲律賓水兵開槍掃射台灣漁民,台灣那幫娘炮草莓兵連屁都不敢放一個。當時**方面可沒有幸災樂禍,更沒有落井下石,而是竭力聲援,給菲律賓施壓……誰知最後還被台灣綠營大肆抨擊,宣稱寧要菲律賓的子彈,不要**的幫助……真是讓人氣得七竅生煙,費心費力還不討好!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你既然要當全國領袖,就得把全體中華兒女當成自己人來照顧!

——總而言之,很多地方軍閥可以做的齷蹉事,身為中央政府卻是萬萬不能做的。

而蔣介石就是既想要中央政府的權威,又不想承擔中央政府的職責……偏偏在近現代中國,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早已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人心所向,成為了任何政權統治合法性的基礎,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只有首先堅決地「攘外」,從洋人身上刷聲望值,博取到足夠的民心和支持率,之後才能夠較好地「安內」。

建國初期,**如果不是在朝鮮戰爭之中打出了威風和氣勢,之後的公有化改革哪里會有這么順利?

相反,在日寇逐步入侵的大背景之下,蔣介石的妥協退讓政策,簡直是一再觸動了中華民族的逆鱗,激起了廣大愛國民眾的憤怒,把自己的名聲和國民政府的合法性,都給逐漸丟得干干凈凈。等到了西安事變爆發的時候,倘若蔣介石再繼續采取對外妥協的反動政策,作為其統治支柱的軍隊都要造反了!

——在很多時候,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做得到的人,就會成為英雄;而做不到的人,則會成為英雄的踏腳石。

「……但是,不管蔣介石的妥協退讓政策再怎么人心盡失,瑞金的中央蘇區這回可是在劫難逃了。」

根據報紙和廣播里的信息,再結合歷史資料,楊教授在一張民國年代的江西地圖上,標出了當前國共兩軍的對峙戰線,「……不過……用裝備了飛機大炮坦克車的百萬大軍,合圍進剿缺槍少彈連飯都不吃飽的十萬紅軍,靡費軍餉連番鏖戰整整一年,才堪堪打下了中央蘇區的北大門廣昌,距離瑞金還遠得很……就是俄國人打車臣戰爭都沒有這么丟臉!這蔣委員長的本事,還真是只能指揮一個班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