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跨越歷史的會師(上)(1 / 2)

城管無敵 老老王 2687 字 2023-03-14

「……中華錦綉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

強虜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抵抗將仇報!

家可破,國須保!身可殺,志不撓!

一心一力團結牢!努力殺敵誓不饒!

努力殺敵誓不饒!

中華錦綉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

文化疆土被焚焦,須奮起大眾合力將國保!

血正沸,氣正豪!仇不報,恨不消!

群策群力團結牢!拼將頭顱為國拋!

拼將頭顱為國拋!」

……

浙江省西北部的崇山峻嶺之間,伴隨著一曲自從「九一八」事變之後,就唱紅了大江南北的《抗敵歌》,一支風塵仆仆、衣衫襤褸的軍隊,正在坎坷崎嶇的山路之間,深一腳淺一腳地艱難跋涉。他們身上披著御寒的大衣不僅式樣顏色五花八門,而且上面滿是血跡、焦痕和破口,充分顯示出了這一路上的艱辛與征塵。

十二月初的江南,雖然不比大雪漫天的東北和華北,但也已經很冷了。一片陰寒刺骨的山霧之中,這些身穿帶著紅領章的灰軍服,頭戴灰色八角帽,上面有布質紅五角星的士兵,全都被凍得直哆嗦,只得一邊在山路上小步慢跑著,一邊從衣服內層摸出被體溫捂得稍微有點軟的雜糧餅,塞進嘴里慢慢咀嚼。

——這就是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第十九師,一支「孤軍轉戰東南三千里」的英雄部隊。

紅十九師的前身。是活躍於福建戰場的紅七軍團。

早在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之前,黨中央和中革軍委經過反復醞釀,就決定派遣一支部隊深入敵後。向浙閩皖贛邊區開展游擊戰爭。其戰略意圖是將反「圍剿」戰爭擴展到國民黨統治腹地。

這樣一來,就可以調動和牽制一部分國民黨軍隊,緩解和減輕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壓力,為中央紅軍的長征創造有利條件……但很顯然,這也是一項極為危險的重任。

——提一旅孤軍挺進國民黨統治的腹地,毫無疑問將付出極為重大的犧牲,承受無數艱難困苦的考驗。

因此。在今年7月,中革軍委決定由紅七軍團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內部保持軍團編制),打著抗日救亡的旗號。向敵後進行戰略轉移……總的來說,這是一支投出去問路的軍隊,是一支一石三鳥的隊伍。這支部隊是否能夠在敵後取得作戰成功,關系著一個醞釀已久的大計劃——紅軍大部隊的長征。

於是。正在東線征戰的紅七軍團。於1934年7月初從福建連城奉命趕回瑞金,准備北上。

當時紅七軍團的軍團長是尋淮洲,軍團政委樂少華,軍團參謀長粟裕,軍團政治部主任劉英。總的來說,這是一支富有實戰經驗的精干部隊,但在東線的屢次血戰之後,軍團兵力損失慘重。當時已經僅剩下四千余人,而且武器裝備嚴重不足。有一部分戰士甚至沒有步槍,只得用紅纓槍來湊合……

可盡管如此,處境艱難的黨中央和中革軍委,還是給這支部隊下達了作戰任務:最大限度地在福建、浙江開展游擊戰爭,創造游擊區域,在閩浙皖贛建立新的根據地;開展反日運動;深入敵人遠後方去消滅敵人單干部隊,破壞杭州至江山的鐵路與公路運輸線,吸引「圍剿」中央蘇區的一部分敵軍回援其後方。

為了執行新的艱巨任務,紅七軍團在瑞金經過短暫的休整,突擊補充兩千多名新戰士之後,就攜帶五百多擔抗日宣傳品以及一些炊事用具,組成一支浩浩盪盪的「搬家大軍」揮師北上,挺進閩浙皖贛邊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抗日先遣隊的這次行動,也是對幾個月後主力紅軍西征的一次預演。

於是,中央紅軍主力日後在長征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麻煩,被「投石問路」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幾乎是一個不落地統統提前體驗了一遍,而且實際形勢還要更加的惡劣和嚴峻!

——浙江是蔣介石的老巢,反革命勢力的社會基礎雄厚,保安團的數量眾多,保甲制度也較為嚴密,交通與通訊又很捷便,所以敵人在浙江總是能及時掌握紅軍的行動情況,從各方面調動部隊圍擊紅軍。抗日先遣隊卻只能機械地按照中革軍委規定的時間、地點、路線、里程慢慢地走,差不多天天要打掩護仗、遭遇仗。雖然因為浙江保安團的戰斗力極差,紅軍取得了不少戰術性的勝利,但整個處境卻越來越被動了。

而且,對於紅軍指戰員來說,因為在浙江戰場沒有根據地或游擊區作為依托,有時即使有了戰機,大一些的仗也不敢打——浙江省到處是反動統治勢力,幾乎沒有群眾基礎,一仗打下來,出現的傷員根本無法就地安置。而抬著傷員行軍打仗,則是非常困難的。一個傷員要兩個戰士抬,還要一個戰士替換,長距離抬下去,就削弱了部隊的戰斗力。但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傷病員丟了,那是革命軍隊所絕對不能允許的。

盡管處境十分不利,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廣大指戰員們,依然以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勇敢頑強的戰斗精神,排除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在浙江戰場上連續行軍作戰,不斷深入敵人腹心,擊退了敵人無數次的截擊,追擊和「圍剿」,打了一些勝仗,粉碎了敵人消滅這支紅軍的企圖。

除此之外,他們在沿途還盡可能地開展群眾工作,宣傳黨的抗日救亡主張,在崖石上、牆壁上、電線桿上刷寫「抗日反蔣」、「紅軍是抗日的隊伍」、「打土豪。分田地」、「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等標語,散發《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告農民書》等宣傳品,號召勞苦大眾團結起來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國民黨政府的反動統治……從政治上呼應中央紅軍長征,擴大了黨和紅軍的影響。部隊雖然戰斗和非戰斗減員較大,但沿途陸續給各游擊區留下了一千多名軍事骨干力量,作為發展紅色政權的種子……

就這樣,尋淮洲和粟裕帶著這支僅有幾千人的小部隊,前後轉戰閩、浙、贛、皖四省的幾十個縣鎮,拖著十多萬國民黨圍剿部隊到處兜圈子。歷時近四個月,行程一千六百多公里,最後終於甩掉了追兵。突破了封鎖線,勝利抵達江西東北部的閩浙贛蘇區,與方志敏同志領導的地方紅軍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