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日軍的反擊(1 / 2)

抗日保安團 虎籠山人 2654 字 2023-03-17

從山西大同到包頭有四百多公里的車程,即便日軍的摩托化部隊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推進也需要花費10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事實上,以當時日軍的後勤保障能力很難達到這個水平。而且大同日軍在出發前還需要集結、准備,這就給綏遠**贏得了一段極為難得的准備時間。傅作義將軍認為至少在一天以上,事實證明他估計的不錯。

包頭,西腦包要塞,第八戰區前敵指揮部。寬敞的隱蔽工事內懸掛著一張巨大的軍用地圖,第34師參謀長范子俠正在給參戰各部的將領們介紹敵我態勢。

「現在包頭周邊的日軍大小據點已我軍摧毀殆盡,不過北面的固陽、昆都侖,東面的薩拉齊尚有敵騎兵第一旅團的殘部固守。西面的大佘太、北面的白雲鄂博、百靈廟、東北方向的石拐鎮、東南方向的托克托尚有偽蒙軍共計五個師的兵力。」

范參謀長總結道:「無論是攻是守,我們接下來都必須確定下來並立即著手准備。否則日軍援兵一到,看似良好的局面就會急轉直下!」

傅作義長官嗯了一聲,問道:「那你們聯合參謀本部的意見呢?」

為了便於指揮,經趙雲祥師長建議,傅作義組建了一個臨時性質的聯合參謀本部。該機構由參戰各部共同組建,以期實現情報共享,協同指揮的作用,並由第34師參謀長范子俠出任總參謀長。

范參謀長忙道:「經過我們參謀本部合議,一共擬定了三套方案供傅長官備選。」

傅作義接口笑道:「三套方案?你們是在學諸葛孔明,搞什么上中下三策嗎?」

范參謀長臉微微一紅,解釋道:「幾套方案之間倒談不上高下,只不過實現的難易程度有所區別罷了。」

甲案(概論,下同):以騎二軍為先導,第35軍主力沿鐵路線直撲歸綏(今呼和浩特)。81軍、八路軍大青山支隊負責清剿鐵路以北的日偽軍據點,第34師負責清剿鐵路以南的日偽軍據點。再調馬占山挺進軍和馬鴻賓第81軍為後援,與日軍全力爭奪塞北。

乙案:集中兵力東進。拿下敵騎兵第一旅團駐地薩拉齊(今土默特右旗)。以新32師北掃固陽、大佘太等日偽軍,廓清後方,然後拆除從薩拉齊到包頭之間的鐵路,堅壁清野,退回包頭固守。

丙案:主力留在包頭休整,一邊疏散百姓,一邊把繳獲物資轉運回五原。待日軍援兵趕到之後。各部節節抵抗,徐徐撤退。如果日軍繼續追擊就等回到五原之後再利用內線優勢與敵決戰。

這三套方案中間,甲案的實現難度最大,不過一旦成功收益也是最大的。綏遠**各部將掌握整個綏遠,從而擺脫眼下困守綏西的不利局面。以綏遠200多萬人口,再輔以軍屯。至少可以組建十萬大軍。這樣就能形成一股戰略性的力量了,進可以威脅山西、察哈爾,甚至可以從熱河進軍東北,退也足以自保。

乙案相對保守,但只要在這個冬天擋住日軍的攻勢,那綏西五原地區就有了可靠的屏障。包頭地區相對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物資也能讓第35軍實力大漲。更重要的是,有了包頭。通往外蒙的物資通道就更安全了。不像現在只能走狼山余脈,冬天異常難走不說,還有被日偽軍襲擊的危險。

丙案說白了,就是撈一把就走。見好就收,操作起來最為簡單,不過收益就相對微薄了,而且對包頭地區百姓的抗戰熱情也是一種傷害。如果這次不戰而退,以後再反攻包頭可能就得不到鄉親們這樣的支持了。

雖然思路不同。但這幾份方案都擬定得非常周密,內容翔實,條理清除,思路明確。敵我兵力、戰力統計都有嚴格的數據支持,一看就是受過嚴格軍事教育且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人搞出來的。

傅作義長官看完之後,並沒有立即做出選擇,倒是對方案本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一連讀了幾遍。略顯驚訝地說:「這么漂亮的作戰方案,自打我從軍以來還是第一次見到。范參謀長,你們東北講武堂出身的軍官都能達到這種水平?」

范參謀長笑道:「傅長官過獎了,卑職只在天津的東北軍隨營軍校學習過。沒能進入東北講武堂學習。不過這些東西也不是在東北軍時期學到的,東北講武堂大概也是沒有的。」

傅作義疑惑地說:「那是從何處學來的?」在場的其他將領也紛紛看了過來,眼神里充滿了好奇。

第35軍處在一個相對閉塞的環境中,對先進的軍事思想還是很渴求的。歷史上傅作義就經常委托人給他帶外軍的軍事著作。不難想象,如果傅作義對現代戰爭有更多接觸的話,其軍事才能必然更上一個台階。

范參謀長也沒隱瞞,解釋說:「哦,這些東西都是卑職接受第四十一集團軍改編以後,從冀中軍校高級將校班學來的。可惜時間太短,只學到了一些皮毛。」

冀中軍校高級將校班是鄭胡子有感於部隊高級將領軍事素養不足而專門設立的,有全日制班,也有夜校班。范子俠等人上的就是夜校班,白天帶部隊,晚上充電學習。像他們這種作戰經驗豐富的將領學起軍事來,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成長起來非常迅速。

傅作義贊嘆道:「怪不得貴軍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名聲大振,等這仗打完了非找鄭長官要一些教官來不可!」感慨一番之後又對眾軍官問道:「這甲、乙、丙三套方案大家都看過了,不知有何看法?」

軍官們頓時議論紛紛,少壯派多支持甲案,或者乙案,認為應該趁我軍掌握戰場主動權之際加強進攻,獲取更大的戰爭紅利。老成些的將領則認為不能一再冒險,認為應該見好就收,待實力進一步壯大之後再殺回來不遲。

雙方各有各的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傅作義長官也在風險和機遇之間猶豫不決。就在這時。新31師師長孫蘭峰大聲道:「既然拿不定主意,不如先消滅包頭城內的殘敵如何?」

傅作義略點了點頭,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第101師師長董其武想了一下,反對說:「根據八路軍提供的情報,日軍從大同增援而來的是兩個摩步大隊。明顯對我軍實力不了解,估計過低。如果消滅了包頭城內殘敵,那敵軍可能會對我軍實力有新的認識。恐怕不會再派這么少的部隊來送死了。」

見各自意見又不統一,傅作義長官也有些苦惱,主要是這次包頭戰役進展太順利了,以至於讓他們都有些措手不及。

范子俠參謀長趁機勸道:「傅長官,現在的情況很明顯了,打與不打。各有利弊。唯今之計,還是盡快確定接下來的方略為宜。是繼續擴大,還是保住現有態勢,抑或是戰略回縮,傅長官都得拿出一個決斷來!」

眾將領很快也認同了這個觀念,就是大方向必須先定下來,否則就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思路。這將對接下來的戰事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古人說:綱舉目張。戰略思想統一之後,具體的戰術行動才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