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空前大戰(1 / 2)

抗日保安團 虎籠山人 2924 字 2023-03-17

「殺!殺!殺!」

訓練場上熱火朝天,一隊身穿老百姓服飾的士兵正端著刺刀連續來了三記凶猛地突刺。其實他們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士兵,而是接受軍事訓練的民兵。當然,在抗日戰場上,不管是軍人,還是民兵,都是保家衛國的戰士。

場上這些人都是由各村百姓精心挑選出來的,富有正義感和犧牲精神、勇猛頑強,並且在本村頗有威望的年輕人。他們將在這里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其中包括各種實戰演習和戰爭體驗,考核通過之後才能回原村擔任民兵連長或者指導員。

根據38年擬定的「一萬個民兵連長」計劃,這已經是第三十六期了。加上各根據地和軍分區培訓的,受訓的總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萬人。據八路軍總部方面統計,加上最近一批,至少在五萬人以上。

「司令員!」

「哦,是老程啊!」

鄭衛國正看得入神,程政委突然走了過來,朝訓練場上看了看,欣慰地說:「司令員,這一批小伙子的基礎很好啊,學習能力也很強。」

這一批學員的文化程度較之以前已經有了明顯提高,識字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九,大部分人都有高小以上文化。而且在培訓前就在村民兵連或者縣、區的短期培訓班訓練過,已經有一定的軍事素養了。說句不自誇的話,隨便拉出去一個都能在**里面當個班長。

「嗯,確實不錯!」鄭衛國笑著點了點頭。說:「這都是你和楊教授的功勞啊!」

程政委忙擺手道:「哎,我沒幫上什么忙,楊教授的功勞倒是真的!」

抗戰初期,由於日軍多次掃盪和圍攻,後來更是進行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致使根據地大部分學校停課。

楊教授畢竟是知識分子出身,對於教育極為重視。在恢復根據地建設的會議上就提出,要在根據地各縣每兩個行政村設置一所初級小學(小學一到三年級),每區成立一所高級小學(四到六年級),爭取讓大部分兒童都能入學學習。

這一計劃得到了鄭衛國的大力支持。不過敵後辦學是很困難的。不僅要防止敵人破壞。還需要大量的經費。在部隊急需向蘇聯購賣武器的情況下,鄭衛國下令開源節流,愣是從不寬裕的口袋里擠出了兩百萬大洋的教育特別費。

到41年春,根據地五十余縣共恢復和新辦初級小學8745所。高級小學859所。初中17所。高中5所,另外還有2所職業技術學校,入學青少年達到967582人。有22個縣的青少年入學率達到99%(絕大部分都只念了一個初小)以上。除了普通的學校教育以外,根據地還開展了廣泛的社會教育。

在抗戰前,冀中根據地90%的農民都是文盲(其實這個識字率在當時已經算非常好的了)。為了提高軍民的文化水平,冀中行署於1938年冬開展了「冬學運動」,39年的規模更大,各地普通開辦民眾學校和識字班,動員男女青壯年入校學習。據深縣等44個縣統計,各縣共開辦民眾學校1504所,識字班9745所,學員總數超過20萬人。

1939年10月,冀中行政公署在各縣教育科長聯席會議上,再次發出開展冬學運動的號召,要求結合冬學開展抗戰教育和掃除文盲。為此,各縣專門成了冬學委員會。行署專門編印了《大眾千字文》和《民眾學校戰時問題講授提綱》。

在行署的組織和發動下,人民群眾的學習熱情被徹底激發出來。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父親和兒子、妻子和丈夫、嫂子和小姑並肩上陣、競賽學習,爭到「學習英雄」和「文化戰士」的場面。

至於部隊的文化教育就抓得更嚴了。各連隊都有文化教員,戰士們都是一手拿槍,一手拿著識字課本。邊戰斗邊學習是抗戰軍民的真實生活寫照。正是這種學習浪潮才讓根據地軍民的文化水平快速提高,為反「掃盪」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這次招收學員的精神面貌就可以看出,根據地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景象。

鄭衛國和程政委站在訓練場邊看了一會兒。程政委突然低聲道:「司令員,延安傳來消息,蘇聯和日本可能要議和。」

「嗯,我早就看出來了!」鄭衛國微微點了點頭。

程政委也跟著默默地點了點頭,暗嘆一聲,說:「唉,要是再給我們一年的發展時間該多好啊!」在他這樣堅定的布爾什維克心里一直把解放全人類作為最崇高的理想,把蘇聯當成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希望。而現在作為gc主義運動的領袖蘇聯竟然要跟最大的敵人之一——日本法西斯媾和,心里的難受和迷茫是可想而知的。

公平地說,在抗戰初期蘇聯對中國的幫助是很大的,也是唯一一個願意幫助中國的國家。特別是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他們沒有領中國政府的薪水,卻在為中國人民流血犧牲,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管中俄之間的恩冤如何,這些曾在中國的藍天上與日寇搏斗的英雄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懷念。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蘇聯援華並不是什么國際主義精神,而是實打實地為了蘇聯的國家利益。援助中國有利於減輕日本對蘇聯的威脅,就這么簡單。

1941年春,德國侵略蘇聯的企圖日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怎么可能為了幫助中國而兩面樹敵呢?所以蘇聯與日本媾和是必然的,不管是不是斯大林當權都一樣,就跟羅斯福不會為了幫助中國而對日本禁運一樣。

對此。鄭衛國看得很清楚,也早有准備,見程政委有些沮喪便安慰道:「放心吧,老程。我們不是早有准備了嗎,天塌不下來。咱們中國人的事情還得由自己來解決!」

程政委松了一口氣,慶幸地說:「幸虧你看得遠,要不然我們真要吃大虧了。」又問道:「綏遠那邊最後一批武器什么時候能到?」

鄭衛國略想了一下,說:「還得三、四個月吧!主要是因為綏遠邊界大雪封山,很多物資都滯留在蒙古境內。」

程政委焦慮地說:「唔,四個月可不行。能不能讓他們快一點兒?」

鄭衛國面色頓時凝重起來。忙問道:「你們已經得到了准確消息?具體時間是什么時候?」

1941年4月12日,歷史強大的慣性再次將車輪推回原有軌道,日本外務大臣松岡洋右同全聯盟gc黨(布爾什維克)總書記斯大林、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進行會談,4月12日達成協議。次日正式簽訂此約。

條約共4條。有效期5年。主要內容是:

雙方保證維護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系,相互尊重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如締約一方成為第三者的一國或幾國的戰爭對象時,另一方在整個沖突過程中保持中立。並同意暫不簽訂有關北庫頁島權利轉讓的附屬議定書。簽約同日。雙方還發表聲明:「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條約簽訂之後,蘇聯便開始減少援華物資輸出,直到完全中止。而在此之前滇越鐵路已經被日軍切斷,英國人又一度關閉了滇緬鐵路。中國的國際援助幾乎斷絕,使得國民政府的右翼勢力再次抬頭,抗戰勢力進一步分化,這加劇中國抗戰的苦難。

而日軍方面,北進派已被基本壓制,南下派則成了主流。海軍事實上已經在密謀偷襲珍珠港。不過在那兒之前他們還必須做一件事,就是徹底打垮中國的抵抗力量,為大軍進入東南亞做准備。作為日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鄭胡子自然是首當其沖,戰爭的陰霾迅速籠罩在冀中。

滴滴答答……電台的發報聲響個不停。周參謀長忙得滿頭大汗,不時在電報稿上簽字,然後交給身邊的人去辦理。

鄭衛國把帽子放在桌上,開口問道:「老周,情況怎么樣?」

周參謀長面色凝重地說:「相當嚴重啊,總座!如果我的判斷沒錯的話,小鬼子這是要用傾國之力來打我們!不光是華北方面軍,日本關東軍和國內軍也極有可能出兵。」

說著拿來一份秘密文件遞給鄭衛國並講解道:「總座您看,據說西尾壽造已經干不長了,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西尾壽造就是中國派遣軍總司令,他雖然在當時並不出名,但在後世的歷史研究者看來卻是日本陸軍中最為成功和最有才能的軍事戰略家之一。注意,有戰略兩個字,這在日軍高級將領中是不常見的。

有趣的是,在日軍內部,這種腦子比較清醒的將領總是被認為是膽怯的家伙,背叛了日本陸軍的傳統,從而不受信任。西尾壽造回國之後,先是在軍事參議官的位置上做了幾年冷板凳,後來因為跟東條英機發生沖突,被一捋到底,攆到預備役去了。

鄭衛國哂笑道:「這個家伙還算有兩把刷子,最好把杉山元那樣的蠢貨換上來!」

西尾壽造擔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期間很快穩住了陣腳,並重新搶占了戰略主動權。現在南昌、宜昌等戰略要地均已淪陷。換句話說,鄭胡子好不容易扭轉的大局又被這家伙給扳回去了,所以早恨得牙癢癢。現在見他倒霉,自然是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