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國內外變化(1 / 2)

抗日保安團 虎籠山人 2592 字 2023-03-17

「什么?一個小團全殲日軍一個聯隊!」鄭衛國拿著戰報仔細看了一遍,不敢置信地說:「難道留守東北的關東軍已經弱到這種地步了?」

「弱到不見得!」周參謀長笑道:「我看最主要還是缺乏戰斗經驗。您看看,竟然在那種地形埋鍋做飯,而且連警戒哨都沒有派出去。這哪里像是在行軍打仗?簡直是學生在組織春游嘛!」

周參謀長這話算是說對了。由於到處都需要用兵,第25師團的精干老兵和有戰斗經驗的軍官早就被抽調一空,剩下這些官兵都是在東北地區成長起來的日本和朝鮮青年。跟前輩們相比,他們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戰斗經驗和戰斗意志就差得遠了。

硬要比較一下的話,估計跟抗戰初期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差不多。這樣的部隊文化程度高,學習能力強,假以時日一定能成長起來,但前提是給他們足夠的時間。

鄭衛國眼睛中閃過一道寒芒,有些歡喜地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第63軍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北上了。通知馮占海,立即向冀東挺進,一定要日軍反應過來之前占據冀東,隔絕東北和華北。」

「此外,東北挺進軍也要加快行動,最好能提前進入科爾沁草原。」

按鄭胡子的計劃,63軍將搶占冀東作為前進基地,然後越過遼西走廊直撲東北腹地,到時候就能與俄國遠東地區的北方方面軍遙想呼應了。甚至能夠得到美軍戰略轟炸機的直接支援。

與此同時,馬占山的東北挺進軍(現在番號是北方方面軍第二軍)也將從蒙古草原逼近東北,搶占遼西,與63軍從西、南兩面夾擊東北的日偽軍。

然而,不待第63軍出發,國內外又接連傳來幾個消息,差點兒讓鄭胡子措手不及。

一天之後,周參謀長匆匆趕了過來。

鄭衛國問道:「老周,第63軍開拔了嗎?」

周參謀長點點頭說:「已於今日上午正式誓師北上了!」又道:「總座。您還是先看看這個吧!」

鄭衛國接過一看,眉頭微皺,疑惑道:「第37師團在暗中集結?」

第37師團現在隸屬於山西第一軍,部署在以運城為中心的地區,擔負著監視中條山第五集團軍的任務。鄭衛國曾打算吃掉這個師團,但最後沒能成功。之後一段時間,第二戰區忙著對部隊進行第二次改造(即由正規化向野戰化轉變),韜光養晦,就沒有再動手。

「依照你們參謀部的情報分析,這第37師團是要進攻。還是要撤退?」

周參謀長搖頭道:「情報有限。暫時還看不出來。不過眼下我中條山守軍實力大漲,光靠一個第37師團肯定是吃不下的,所以撤退的可能性更大。」

日軍眼下基本放棄了晉南,出了第37師團以外。也就臨汾的第41師團可以就近增援。不過現在的中條山守軍已經發展成齊裝滿員的十個師,還配屬有大量技術兵種,別說兩個師團,就算四個師團也未必打得過。

何況現在的中條山守軍並不是孤軍奮戰,兩翼還有山西新軍可以就近增援呢!要不是鄭衛國不希望過分刺激日軍,影響大戰略的話,早就主動發起攻擊了。

鄭衛國想了一下,贊同道:「確實,看來日軍是要進行戰略收縮了。」

其實自打華北地區的鐵路系統被徹底破壞以後。華北的戰略價值就大大降低了。因為占領區的大量物資(比如煤礦、羊毛、糧食、棉花等)都很難運出去,同時外面的物資運進來成本也高了許多。

這種情況下,還要維持近20萬日軍和差不多相同數量的偽軍,對日本政府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即便42年之後,日本政府在華北搞起了「以戰養戰」的新經濟政策。但這同樣是對日本人力和軍力的嚴重浪費。要知道這40萬軍隊無論放在哪里,都是一股戰略性的力量。

周參謀長也有相同看法,笑道:「是啊,現在的華北對於日軍來說就是一個純消耗性的戰場。要不是為了面子,只怕早就撤了!」

鄭衛國哼了一聲,說:「現在想撤,只怕有些晚了!」

周參謀長驚訝地說:「總座打算留下這些部隊?」

鄭衛國點了點頭,沉聲道:「雖然我不知道日軍打算把這些部隊撤到哪里去,但我相信一句話,敵人所堅持的,就是我們要反對的。他們想撤,我偏不讓他們如願!」

周參謀長忙道:「可是,我們挺進東北的大戰略怎么辦?」

鄭衛國擺手道:「互不影響,第37師團就交給第五集團軍。其余部隊仍按計劃行動。」

現在已經快到八月份了,等部隊進入冀東,再挺進東北少說也是九、十月份,眼看就要進入冬季了。東北的冬天可是難熬得很,所以根據之前的計劃,第一批挺進東北的只有三個軍,即第63軍、東北挺進軍和第97軍。沒辦法,東北實在太冷了,糧食也難籌集,一下子派去太多的部隊,過冬就是一個大問題。

這樣的話,第二戰區的直屬部隊就還有第3軍、第9軍、第15軍(均隸屬於中條山第五集團軍)、第40軍、49軍、51軍、53軍、57軍、69軍、新5軍、新8軍等11個軍的強大武力。再加上八路軍、山西新軍以及傅作義系統的部隊,實力仍然在敵華北方面軍之上。如果岡部直三郎有什么動作的話,鄭胡子也不介意給予迎頭痛擊。

周參謀長想了一下,說:「好,不過牽一發而動全身,到時候日軍其它部隊肯定會增援和牽制,我們得擬定好一個總體戰略。」

鄭衛國點頭道:「這個是必須的,就由你們參謀部統一安排。」

兩人又就國內外形勢扯了一通。主要是三件事情,當然,最後一件比較復雜,也可以說是四件事兒。

第一就是與中央軍的摩擦問題。自打十二月事變和中條山整軍之後,華北地區幾乎沒有游雜武裝了。各路雜牌只有三個選擇。投共(也包括投鄭)、投國、投日。靠著強大的政治委員制度,第一類部隊基本都同化了;第二類部隊在華北立不住腳,又擔心被鄭胡子吞並,只好紛紛逃到河南和江蘇;第三類部隊則遭到了重點打擊,已被消滅殆盡。

不過少了游雜武裝和日偽軍的緩沖,二戰區和中央軍的地盤就直接挨上了。自衛立煌這樣比較開明的將領去職以後,雙方的矛盾也是日益加深。

中央軍方面對第二戰區這個獨立王國感到非常不滿,一直想把手伸進來,鄭胡子當然是不肯。於公,失去了華北這個基地。挺進東北就是白日做夢了;於私。讓湯恩伯等人的部隊進了華北。怎么對得起支持他的父老鄉親?

但是中央軍(主要是一戰區)方面有委員長和軍政部的支持,可以堂而皇之、名正言順的調動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