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2 / 2)

通過軍校五項六考大評之後,你能帶兵,那自然是為大明發光發熱,英國公一系、黔國公一系,到了明末也有很能打的呀。

如果勛戚們,無法通過,那就領個空銜兒,吃點俸祿就是。

畢業證全都有,帶兵打仗不行,就老老實實的當米蟲。

這樣未來會出現一批非軍隊出身,但是卻是百戶、千戶、指揮同知、都指揮、指揮使、左都督、右都督的虛銜勛戚來。

和後世類似於非軍隊出身的少尉起步,卻有軍銜,就很像了。

「朕自己琢磨的。」朱祁鈺樂呵呵的說道。

於謙眨了眨眼,又撓了撓頭,陛下這話,講的已經很明白了,就是不想說,到底是從何處得來的。

於謙不信是朱祁鈺自己琢磨出來的,包括前面匠爵法、農社法。

他思前想後,總覺得陛下身後有高人!

就是這樣,絕對有高人指點!

陛下在監國之前,就是個普通的王爺,還是個庶出子。

每年俸萬石,折來折去能領三千石,就是不錯的了,除了府上的校尉和典簿,根本養不起人的。

這些政令,在於謙看來,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甚至經過了很多年探索才可能出現的的政令,就這樣簡簡單單的被陛下說出來了。

那陛下背後能沒有高人嗎?

王直嗎?那個看到錦衣衛左都督馬順死在奉天殿上,嚇得雙股亂顫的吏部尚書王直,能想出這種政策?

胡濙嗎?胡濙最討厭離經叛道了,他是禮部尚書,最喜歡的就是舉著禮的大義念經了,陛下最討厭念經還念不明白的人了。

陳循嗎?那個永樂年間的狀元郎,處理文札的確有一手,但是也就有一手了。

他難道這么些年,都在裝?但是一個腐儒,沒有什么地方治理經驗的人,也不像是能拿出匠爵法、農社法、勛軍法的人啊。

徐有貞嗎?那更不可能,徐有貞要是有這種覺悟,於謙當場倒立洗個頭…

於謙思前想後,沒想到朱祁鈺背後的高人到底是誰,但是他也懶得想了。

大明皇帝總是有貴人相助這事,在大明的臣民眼中,早就見怪不怪了。

比如黑衣宰相姚廣孝,能讓八百親兵的藩王造反成功的,天下獨一份了。

於謙也沒有追問的意思,大明皇帝有高人相助,他自然是再樂意不過了。

能輕松點,於謙當然樂意,陛下年少有為,他也少耗點心力,多為大明賣幾年命。

於謙繼續說道:「陛下提到的農庄法的高級農庄和初級農庄,以及生產隊、工分制等等考評法,臣都寫好了奏疏,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但是陛下,地里的庄稼漢,他不識字啊,更不會算,簡單的計算也不會,這怎么算農稅呢?」

於謙對此是擔憂重重,農庄法好不好?

好!在於謙看來,至少幾十年內,可以大幅減緩地方奸勢豪強侵占土地,據為己有。

地方無法官紳勾結,這會極大的增強朝廷的威嚴。

但是如何執行,是眼下的難點。

朱祁鈺其實也想到了這個問題,而且早有准備,興安就在司禮監經廠,做了這事。

以前在朱叫門手里,只是印佛典的地方,現在都印了新的真正的好東西。

朱祁鈺從袖子里掏摸了半天,拿出兩本書來。

「朕早有准備。」朱祁鈺將其中一本書遞給了於謙。

這本書可是他一筆一劃親手寫出來的,里面可是大殺器,值得他親自寫一寫的東西。

於謙打開看了看,面色驚變,隨即心悅誠服的說道:「陛下,大明之甚幸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

「於少保怎么也學的石總兵那般了?一點微小的工作罷了。」朱祁鈺站直了身子,十分平靜的說道。

是個人都想要被誇贊,朱祁鈺也不例外。

但是他的確是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雖然熬了幾夜,但總算是為大明再次偉大,邁出了了一小步。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一小步又一小步,大明必然會再次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