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1 / 2)

興安帶著他聽到的內容,憂心忡忡的回到了泰安宮內,陛下已經休息,只能明日在稟報陛下。

想要扳倒於謙的關鍵,是讓陛下不再信任於謙,顧耀的那套法子,確實是有那么一點言官巧言善辯的味道了。

次日清晨,再次早朝,朱祁鈺坐在奉天殿的寶座上,等待著上朝的一眾儀式。

興安在早朝之前,將事情事無巨細的稟報。

「混賬東西!」朱祁鈺正好了衣冠。

在原來的歷史線里,景泰帝是不太信任於謙的,比如孫忠舉薦的廣西總兵官柳溥,於謙說不行,景泰帝就強行調回京師任京營的副總兵官。

親親之誼,曾經深深的影響了那個從郕王到皇帝的景泰帝,反而釀成了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的勢力能夠不斷擴大的原因,正是景泰帝為了防備於謙。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興安高聲喊道。

王直左看看右看看,出班說道:「自古人君即位之初,中外軍民其心未一,但朝廷處置得宜,庶幾有備無患,臣等謹以合行事宜,條具以聞。」

王直的奏疏很長,但是這奏疏,早就是送文淵閣,經過了反復的確認之後,才當堂奏稟。

其實就是宣布。

各地御史需要進行更換、各地鎮守太監也需要更換、一些布政使也需要更換,比如福建布政使宋彰,在福建搞出了冬牲,直接激起了民變。

比如南京鎮守太監薛越,聯合南京戶部尚書黃福把鍾山孝陵的山場,給賣了。

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寢,這山場被賣的事情,還是朱祁鎮北狩之後,豐城侯李賢,才呈戶部,最終稟報到了朱祁鈺手中。

朱祁鈺命令有司稽查,還派了兩個千戶,帶著兩百校尉到了南京,盤查之後,調查詳盡,增補之後,才送回了京師。

那黃福人都死了九年了…

而且這事兒,還不是黃福本人干的,而是黃福的侄子一家子做的,那黃福到底想不想做?

反正黃福沒有居中獲利,其家人也沒有,甚至他們家,從頭到尾都不知道此事。

可是這黃福怕是要倒霉了,到了地底下,朱元璋也要將其剝皮揎草,才肯罷休吧。

在朱棣的墳頭開窯挖煤,朱棣還能商量下,擱朱元璋的墳頭買賣林場,那到了地底下…

朱祁鈺只好把當年案犯抄家,收回了山場。

而鎮守太監薛越,送到太醫院,為醫學做貢獻了。

太監不是不能用,朱祁鈺也用太監,甚至還在燕興樓,設了暗道偷聽朝臣說些什么。耳目之臣,你不用,你不是聾了、瞎了嗎?

但是太監沒朱祁鎮這個用法,事事倚重,倚掌為手腳,偏聽偏信,大明這么多的法司,監察御史,還有緹騎、黃衣使者,怎么就把大明上下,搞得烏煙瘴氣呢?

給的權力太大了,宦官就會和官僚們勾連在一起了。

「臣有本啟奏。」右僉都御史李賓言站出來俯首說道:「陛下,大同左右、雲川、玉林、天城、鎮虜、陽和、高山八衛、先是共設儒學四所。」

「至是議者言:地臨極邊,其軍余選調差操之外,別無空閑人力,廟堂齋舍,至今未立,乞行革罷,其軍中子弟,有願就學者,聽於附近學校肄業,依例科貢。」

朱祁鈺愣了愣,認真的品了品這段話,眉頭緊皺的問道:「天下衛所設立儒學,乃是太祖祖制,大明天下衛所,何其繁多,這八衛儒學四所,為何要拿到朝堂上奏稟?」

朱祁鈺可不是瞎說,大明的衛所學校很強,大明有許多名臣武將皆出衛所儒學堂。

名臣比如正德年間的李東陽,出自金吾左衛儒學堂,隆慶年間,張居正是在荊州衛儒學堂,天啟年間,葉向高出自福州衛,孫承宗出自保定右衛,袁可立出自睢陽衛。

將領就更多了,比如石亨出自寬和衛,成化犁庭的將領趙輔出自濟寧左衛,嘉靖年間的戚繼光出自登州衛,俞大猷出自漳州衛,萬歷年間的麻貴、大同右衛、李如松出自鐵嶺衛,天啟年間的滿桂出自宣府衛,崇禎年間的孫傳庭出自振武衛。

這些人都是在衛所的儒學上的課。

李賓言本來以為這就一件小事,正統年間革罷衛所儒學舍,何其繁多?

正統元年,敕諭全國凡是有武衛的地方都要設衛學,選優秀的武官與軍士子弟入學接受教育。

後來,逐漸變成了兩衛、三衛、四衛一學,每年都有革罷。

在衛所上學的軍生,沒地方上學之後,去哪里上學呢?

府州縣學。

他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邊軍有選、調、差、操之重任,沒有空閑人力維持這四所儒學啊,再說了京師廟堂齋舍,都沒弄好,在邊鎮極邊之地,設立學校,還是太浪費了。」

浪費?

「你的意思是,我大明天下衛所的百姓、軍中子弟,都不用上學了嗎?」

朱祁鈺滿是疑惑的繼續問道:「御史不是老喜歡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什么亂七八糟的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