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2 / 2)

唐雲燕則是從殿外走來,顯然探了探頭,看到了朱祁鈺便是展顏一笑。

大宴賜席的時候,她跑去偷偷見過一次。

唐雲燕臉色有些羞紅,抿著嘴唇,肌膚若是朝霞映在雪上晶瑩,又像是剛出水的芙蓉那般澄澈,她的表情有些訝異,隨即慢慢的走上前來,怯怯的說道:「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朕躬安。」朱祁鈺再次平靜的點了點頭。

上次在大宴賜席上也只是遠遠的看了一眼,只看到了燦若星辰的眼睛,和半張驚為天人的俏臉,但這近前來一瞧,確實是美人。

行步如輕雲之出遠岫,吐音如白石之過幽泉。

這氣質,一看就是家宅不寧。

朱祁鈺也算是明白了,為什么會有紅顏禍水這個詞。

他確定,也能生孩子。

朱祁鈺站起身來說道:「下面的就不看了,就這兩個,圈吧,朕還有事,興安,你帶著去見一見孫太後,然後就領去泰安宮見一見母親。」

「朕還得去寶源局看看。」

「恭送陛下。」兩位俏娘子,彼此愣了許久,眉目之中全是驚愕,聽說陛下雷厲風行,沒想到卻是如此的雷厲風行!

胡濙長松了口氣,陛下終於把這件事辦妥了。

朱祁鈺出了掖庭,便翻身上馬,直奔寶源局而去。

寶源局,隸屬於工部,乃是大明的鑄造錢幣的機構,只不過,寶源局鑄幣乃是鑄銅幣。

按照大明的祖訓金銀之禁,寶源局是不能使用金銀鑄幣的,所以他們每天就是鑄造銅錢。

大明為了推行大明寶鈔,在洪武二十六年,下令革罷各地寶源局,大規模鑄錢這事兒,就停下了。

只剩下了應天府和順天府兩個寶源局。

在洪武二十六年之前,大明一共兩次鑄銅錢,共計4億多枚,約合白銀20萬兩。

計省也在慢慢發揮著作用,他們推算,按照大明百姓人數的初步預算,大明每年需要鑄造銅板20億到30億才能保證大明的使用,也就是說每個人要有50枚新銅板才能夠用。

因為北宋時期,就曾經每年鑄造銅錢30億枚。

但是南京、北京寶源局加起來,年鑄銅幣不足兩千萬,約合三萬兩白銀。

這是個什么概念呢?

景泰四年,也就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的那天,倭國朝貢大明,用白銀、女人、礦物等,換走大明五千一百余萬枚銅錢。

倭國十年一朝貢,大明兩京寶源局加起來打造的銅錢,大明鑄的銅錢,就直接下去一半。

這還僅僅是倭國,大明有二十七個朝貢國,有十五個不征之國。

大明的銅錢大量外流,永樂通寶,成為了整個南亞和東南亞的實質性的貨幣。

這就是大明離譜的地方,幾乎所有的朝臣,都覺得海貿,導致了國內大量黃銅流失,應該禁止海貿通商。

朱祁鈺是完全無法想明白,大明掌握著鑄幣權,怎么就把財經事務,搞成了這個糜爛的樣子!

他帶著緹騎來到了門可羅雀的寶源局,顯然寶源局主事王炳富,絲毫沒想到陛下能來。

這胖胖的主事,坐在院子里的藤制躺椅上,晃晃悠悠、慢條斯理的說道:「今日無事,明日再來。」

顯然陳炳福以為是有人要來上工,但是今天寶源局沒啥事兒,就以今日無事為由,讓來人離開。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日記里寫道:今日無事,然後巴士底獄被攻破,路易十六葬送在了自己親手設計的斷頭台上。

今日無事,可不是什么好說辭。

「你說什么?」朱祁鈺打量著這院子,寶源局的院子後面是工坊,現在全部閑置,他轉悠了半天,這王炳富依舊是一動不動,繼續晃晃悠悠的在躺椅上閉目養神。

橡樹下,掛在樹梢上一個鳥籠,一個茶壺,一個茶杯,再加上一把蒲扇,輕輕煽動,這日子是極其的舒服。

這么一趟,就是一整天。

朱祁鈺可以想到這家伙每日,大約就是這個樣兒。

他在寶源局轉了這么大會兒,這王炳富依舊是絲毫不以為意,繼續晃著搖椅。

「都說了!今日無事,你還非要…!」王炳富猛地坐了起來,有些急了,說話較快,他話說了個半截,便吞了回去。

他眼睛瞪得豆大,看著陛下那常服的顏色、天子十二章以及前後五條金龍紋,有點呆滯的轉過頭來。

十二緹騎就這樣,靜悄悄的矗立在院子里,一言不發。

一陣風吹過,一片落葉打著旋落在了王炳富的面前,他動都不動一下。

「陛、陛、陛、陛…下!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王炳富一個腿軟,哆哆嗦嗦的跪下行了個大禮!

這陛下怎么每天神出鬼沒的!

今天居然溜達到了這寶源局來!

朱祁鈺嗤笑了一聲說道:「朕躬安,不過,你不安了。」

他自認為自己是個勤勉的皇帝,陳循天天念叨什么?

念叨陛下是天下人的表率,當以身作則,但是他今天就是突然來寶源局瞧瞧,就看到了什么叫做人浮於事。

這豈止是人浮於事,簡直就是拿著大明的俸祿,玩忽職守。

工部營繕司主事蒯祥為了石景廠,整日里忙里忙外,泡在工地上,幾個月未曾回家,這寶源局主事,卻是整日里喝茶。

都是工部,可這一樣米,果然養百樣人。

「明日就去職吧。」朱祁鈺搖頭說道。

大明的寶源局糜爛已久,這王炳富就是也干不了什么,這個狀態,的確也有一定的原因,寶源局的工坊有銅,就打兩錘,沒銅,就歇著。

寶源局除了這么個主事,其余全是雇役,甚至負責寶源局銅爐的爐頭,都是以銀雇役。

朱祁鈺打算讓寶源局煥然一新。

這里不能在這么爛下去了,掌握了整個東南亞鑄幣權的地方,這么爛下去,大明能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