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2 / 2)

元昭宗何許人也?

和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以天下為棋盤,對弈之人。

而且元昭宗下的還挺不錯。

嶺北之戰,大明三路齊進,中路軍徐達戰敗,東路軍李文忠損失慘重,馮勝節節勝利,但是因為另外兩路大敗,只能棄地千里。

嶺北之戰後,大明為了安撫天下舊元藩屬國,不得不立下了十五個不征之國安定人心。

因為當時,高麗王辛禑都派了謝恩使李子松,前往北元朝廷朝貢。

高麗王辛禑的地位大約等同於漢少帝劉辯。

高麗在大明和北元之間反復橫跳。

在捕魚兒海之戰後,高麗王辛禑被李成桂廢為了庶人,隨後被殺,高麗國滅,李成桂建立朝鮮,正式對大明俯首稱臣。

昭德有勞曰昭,元昭宗在草原上的名望極高,如日中天。

草原人無不懷念元昭宗。

畢竟那是元朝為數不多的有成君王,也是少數能和朱元璋在天下這個棋盤山,下兩手的人了。

元昭宗死後,朱元璋還專門派人到了草原上吊祭,說元昭宗一死,元朝、北元的氣數,就徹底盡了。

不出朱元璋所料,元昭宗的弟弟元天帝,就被大明打出了捕魚兒海之戰。

除了元天帝和他的兒子單騎逃脫之外。

元天帝的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里禿妃,並公主等一百二十余人,官屬三千,軍士男女共七萬余口,馬牛駝羊十五萬及寶璽、圖書、金銀印等物,悉數被大明繳獲。

大約等同於元天帝打出了一個縮小版的靖康之難。

自此之後,北元再無人敢稱帝了。

滿都魯雖然年紀尚幼,但是他代表了兩個哥哥來到了官山議事台。

官山議事台,是什么地方?

這里是當年成吉思汗告天攻金打的地方,成吉思汗當年是金國的附庸,金國長期在草原上執行減丁政策,每個三年都要大規模狩獵一次,還扶持塔塔爾人當狗,左右撕扯,蒙兀人深受其害。

這里是當年忽必烈答應了阿里不哥,召集蒙古七十二部,確定自己中原皇帝和草原可汗的地方。

官山議事台,有九十九山泉環繞,設有涼城、是蒙古夏營盤所在,是草原人的千年龍脈。

滿都魯看著吵吵嚷嚷的韃靼王和瓦剌,一言不發,大明軍隊已經在興和所開始了攻城拔寨了!

連單於城(雲川衛)都被拔掉了!

瓦剌、韃靼、兀良哈的台吉們,聚在一起,首先討論的不是退敵良策!而是討論應該立誰為草原太子!

也先想要里自己的長子為太子。

脫脫不花想要立在津口學漢學的幼子小王子為太子。

兀良哈則是一言不發,左看看,右看看,打算兩頭下注。

這怎么可能打的退大明!

那可是二十萬的虎狼之師!

若是朱祁鈺知道滿都魯的想法,一定會說一句,此時此刻,正如他當初登基前的彼時彼刻。

當初大明朝在朱叫門被俘後的第一次朝議,也是議論的太子之位,然後確定了郕王監國、朱叫門庶長子朱見深為太子的格局,還發生喋血奉天殿的一幕。

這種格局,直接將大明的朝堂撕裂成了兩派,黨禍立起。

若非朱祁鈺借著退敵之功,直接廢了朱叫門的太上皇帝號,逼得朝臣不得不廢掉太子,大明的朝堂現在還是兩個聲音。

一個朝廷兩個聲音是什么後果?

黨禍,歷來都是亡國之禍。

朱祁鈺要是不廢掉朱叫門的太上皇帝號,才真的是亡國之君。

滿都魯剛十四歲,但是卻站起身來,十分平靜說道:「大汗說,要立孛兒只斤·馬可古兒吉思為世子,已經報於大明朝廷,送於四夷館就學。大皇帝已下了聖旨,立小王子為世子。」

滿都魯此言一出,立刻讓整個議事台變得極為安靜。

阿剌知院猛地站了起來,憤怒不已的說道:「這等決定,乃是通敵之行徑!我等所不齒也!」

「你們這等行為,是為黃金家族蒙羞!我蒙兀人起於肯特山下,傲視天下寰宇,其領土之袤,蒼鷹從東飛到西,一次也飛不到盡頭!」

「你們也配姓孛兒只斤嗎?」

滿都魯就知道會被這么說,他左右看了看,頗為疑惑的說道:「那我們今日在這里做什么呢?議如何退大明之天兵。」

「為何要議呢?」

阿剌知院不屑一顧的說道:「若非大明大皇帝興兵北伐,我們當然不用聚集於此,商量退敵之策。」

果然乳臭未干的小兒也,連這等事都不清楚。

滿都魯深吸了口氣說道:「是啊,大明大皇帝陛下興兵北伐,我們打不過,所以才只能在水草豐茂的時候,聚在這里討論如何退敵。」

「而不是在需要放牧的時候,引領著草原上的牧民,應該如何放牧,哪里有水源,哪里有牧草,讓孩子讀書識字。」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古今通論!自古國家興廢,氣運之常耳,豈人力所能為?」

「自古生死廢興,非一時之偶然,乃天地之定數,逆天而行,致使百姓流離失所,就是黃金家族該做的事嗎?」

「我們黃金家族代長生天牧民,而非讓他們和不可力抗之敵作對,憑白送命。」

滿都魯突然面色一變,厲聲說道:「還有你們這群肯特山下的養馬奴,現在指責我韃靼部,不顧黃金家族之榮光,那你們呢?」

「大明文皇帝征伐我韃靼人之時,你們做了什么?馬哈木獻媚皇帝膝下,獻貢馬千匹,請印信封爵,得封順寧王!」

「你們瓦剌人能有今天,全是依靠與大明的朝貢貿易,不斷收攏部族,你阿剌知院,又是何德何能,指責我們韃靼人不願以打仗!」

阿剌知院猛地站了起來指著滿都魯,連點了數下,憤怒的說道:「你!」

這乳臭未干的稚嫩小兒居然如此善辯!

滿都魯吐了口濁氣,無奈的說道:「大明也不錯了,承認我之祖宗昔起與沙漠,執彎弧奮矢,入城中國,百年橫行天下,九夷、八蠻盡皆歸之,彼時我大元入住中原乃是天命。」

「此時天命至大明,亦如彼時。」

「我韃靼人,不參加此次集寧之戰,你們好自為之吧。」

滿都魯說完,甩了甩袖子,翻身上馬離開。

明太祖高皇帝實在是高,用天命這兩個字,給了草原人一塊臣服大明的遮羞布,滿都魯借著這塊遮羞布,給了韃靼人最後的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