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2 / 2)

「大家問是不是要在河套地區設立農庄法,也是要的,我們可以快速的獲得大量的軍士,來抵抗瓦剌人對河套地區的覬覦。」

金濂眼睛一亮,事實證明了一個能打勝仗的京營,何其的重要,但是維持一個能打勝仗的京營,又是何其的昂貴。

京營存在的必然性,就將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了所有人面前,這么一大筆開支,從哪里來?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去維持義勇團練,就成了一個戶部需要頭疼的問題。

戶部尚書金濂高呼一聲:「陛下聖明!」

能省錢的陛下,就是聖明的!

朱祁鈺看著群臣的樣子,笑著說道:「關於河套地區的經營,你們還有問題嗎?」

「朕打算把它建成塞上江南,而不是把它變成人間煉獄,朕不是渠家人,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壓榨百姓,朕不能。」

「朕是大明的天子,他們是大明的臣民。」

「即便是從最市儈的財經事務的角度出發,勞動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准,那么負責勞動的百姓,就是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現在投入多少,日後,他們會百倍,千倍的回報大明。」

工部尚書石璞,十分疑惑的說道:「陛下,河套少鐵啊,這要是營建水利工程,那需要的農具、工具,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都要從京師運送過去嗎?」

塞上江南,可不是空喊口號就可以建成的,那是需要鋼鐵去支持的!

不僅僅是鋼鐵的意志,還需要真的鋼鐵。

沒鋼沒鐵,沒有農具,沒有工具,那也是白說。

朱祁鈺十分滿意的點頭,工部終於發揮主觀能動性了。

他笑著說道:「石景廠總辦蒯祥得再辛苦一趟,等到打下了東受降城,就准備去勝州(今鄂爾多斯)建立新的煤鐵廠,就叫常勝廠就好了。」

「勝州常勝廠。」

「瓦剌人之所以要占著河套不走,不僅僅是他們在河套有大量的牧場,需要經營,他們還需要勝州的大量的煤田,供他們進行過冬取暖使用,勝州,就有他們需要的露天煤場。」

「石景廠的工匠學院要負責對常勝廠進行一切支持,無論工匠還是工具,都要提供一部分。」

「還有疑問嗎?」

石璞搖頭,對於工部而言,他們的好日子突然就來了一樣。

在以前,身為六部之末的工部,能做的事情極少極少,雖然貴為六部,但是就連督辦皇家陵寢這種事,都是由趙輝、孫忠這些外戚去做。

左右不過是撈錢,誰撈錢,不是撈?

但是現在有了計省之後,就有了計劃,他們只需要按照計省的計劃進行,就大有可為,石景廠只是小試牛刀罷了。

工部在此次的河套開發之中,將負擔絕大多數的工程營建任務,比如官道驛路的修建,比如河套地區的水利工程,比如勝州的煤炭開采,比如河套地區的農具、工具的開發應用。

這些都需要工部深度參與其中,提桶跑路的日子似乎是一去不復返了。

忙,忙點好,忙就代表著權力。

朱祁鈺左右看看,大家對河套開發的事兒,頗為關心,這是好事,只要解決了一些問題。

大明軍隊日後開拓了任何領土,都可以作為樣板去參詳,最終完成對這些領土的徹底統治。

開發河套,先建立起官道驛路,然後再設立府州縣鄉,編民為戶,興修水利。保障民生。

這一套是極為完整的開發流程,這是奔著把河套開發成塞上江南的目的去做。

朱祁鈺看著群臣,至少在開發河套這件事上,大家達成了統一的共識,擰成了一股繩。

朱祁鈺很欣慰,沒有看到有朝臣為渠家為代表的商幫說話,這一點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不枉費朱祁鈺登基近兩年來,不辭辛苦的釣魚、打窩、修魚塘,至少他們的屁股,現在不敢坐到肉食者那一側。

因為朝廷正在逐漸變成了很大一只肉食者。

在自然界中,誰能夠更有效的捕獵食物,誰就可以成為肉食者,決定了它在自然界的地位。

在朝廷,在大明亦是如此,誰能夠吃的更多,誰的權力就更大。

大明始終是一個官本位的世界,商賈家財再過於豐厚,也要讓孩子們參加科舉考試,博得功名,最終去做官。

金濂深吸了口氣問道:「陛下,西受降城,也就是陛下要建的新的靖虜府,會設置稅監鈔關,在三府之地的集市上,也要設立稅監,那靖虜府留存幾何?」

金濂提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利益劃分。

林綉立刻說道:「金尚書,不是說了嗎?五五分賬,內帑國帑對半,這怎么又提出這個問題了呢?」

這個之前利潤這一環節,已經討論過了,為何現在金濂又要拿出來說呢?

王祜立刻說道:「那地方也需要留一些啊,這部分呢?」

林綉嗤之以鼻的說道:「那是朝廷的事兒了,內帑該是多少,是多少!」

朱祁鈺笑而不語,不回答這個問題。

大明最大的那只食肉者是誰?

正是他這個皇帝,錢袋這種事自然要鎖緊了。

胡濙咳嗽了一聲,示意金濂適可而止,和地方上如何溝通利益分配問題,那的確是朝廷的事兒,主意不能打到陛下的錢袋子里去。

鹽鐵會議結束了,朱祁鈺要講的貨幣流通問題,依舊沒有講出來…

這次的鹽鐵會議,更多的是討論河套地區的開發問題。

其實這里面朱祁鈺沒有講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去做百姓的工作。

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由於謙去負責。

無論怎么換角度,集寧的確被付之一炬,那的確是個巨大的爛攤子。

興安拿過了一本奏疏,和小黃門耳語了幾聲,俯首說道:「陛下,宣府兵科給事中、宣府總兵官高遠送來奏疏,宣府的貢市,要開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