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2 / 2)

王復對天發誓,他對也先說的話,立場完全站在瓦剌這邊,他說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

但是瓦剌做不到,唯一有點戲的講武堂,也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

賽因不花將渠家人殺死幾個,偷梁換柱送進了北海,然後換出了幾個夜不收,還找到了四十多個信牌。

讓賽因不花沒想到的是,夜不收的遠侯們,面對有機會逃脫瓦剌魔爪的時候,居然出現了謙讓。

傷病先走,是讓賽因不花連骨頭都震顫的一幕。

王復的書信遠比賽因不花賣俘虜要走的快,幾個夜不收打馬將書信射到了宣府城牆的五鳳樓上,即便是夜里,居庸關夜不開關門是鐵律,但是依靠夜不收,依舊將消息傳遞入了京師。

朱祁鈺在去早朝前,收到了王復的書信。

傷病先走。

同樣讓朱祁鈺愣了許久許久,他叮囑盧忠說道:「賽因不花第一次交接的時候,務必保證不出意外。」

「可派一名天子緹騎至興和所督辦此事,務必保證大明忠義之士回朝。」

朱祁鈺完全沒想到王復在和林如此不惜身,還要想辦法營救夜不收。而且真的要被他做成了。

盧忠猶豫了下說道:「陛下,若是大動干戈,豈不是讓瓦剌人察覺有異?臣以為若是派天子緹騎出京,天下側目,反而不美。」

朱祁鈺連連點頭說道:「是朕心急了,你說的很有道理!那就按著正常的流程走,但是務必保證其安全。」

朱祁鈺將書信遞給了興安說道:「還有名單之上的人,准備厚賞,上英烈冊、建英烈祠,這些夜不收,都是硬骨頭啊。」

王復還干了件事,就是真的拿到了北海被羈押夜不收的殉難名單。

夜不收都是有身份銘牌的,若是死在了草原上,就把信牌交給袍澤,讓袍澤帶回去。

共計四十三名夜不收,他們被俘的時候,並未來得及將信牌交給袍澤,或者整小隊被俘,最終在北海殉難。

「朕有一天,定要迎回他們埋在雪原上的屍骨!」朱祁鈺將名單交給了興安,十分嚴肅的說道。

「會有那么一天的。」興安捧住了名單,放在了袖子里,俯首說道。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走出了門房,翻身騎上了大黑馬,直奔承天門而去。

今日是朝議的日子。

朱祁鈺打馬從御道直奔奉天殿而去,群臣們早就知道了陛下會騎馬過來,所以早就讓開了一條路。

馬蹄聲陣陣,朱祁鈺至奉天殿翻身下馬,一步步的走進了奉天殿內。

盧忠站在丹陛台上,用力的甩了三鞭,這奉天殿朝議終於開始了。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群臣見禮。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躬安,平身。」

興安大聲的喊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王直、王文出列俯首說道:「陛下,臣等請大計閏察,以一貪,二酷,三浮躁,四不及,五老,六病,七罷,八不謹為計,考績擢黜。」

胡濙出列俯首說道:「《禮》曰:三歲,則大計群吏之治,而誅賞之,臣亦請大計,庶察典肅而人知勸懲。」

吏部、都察院、禮部三部已然溝通了大計之事。

於謙本來有話說,突然意識到了自己是武勛了,也不再言語,默不作聲。

於謙忽然覺得,站在了武勛這一列後,無比輕松。

這朝堂上的議論,他都可以站在干岸上看著,頗為有趣。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說道:「歷年吏部、都察院雖有填注考語,但不過虛文。龍鍾庸劣,既得姑容,即才具優長,亦無由自見。於培養人才,澄敘官方之道,蓋兩失之。」

大明每三年一次大計,都是怎么計呢?

就是碳敬、冰敬的孝敬,這個時候都察院的填注考語,多數都是虛假的,把那些庸人劣人都比作是人中龍鳳,這對國家培養人才,澄清官場的初衷是完全背道相馳的。

比如那福建布政使宋彰,一十六年的時間里,得了三次一等甲上、兩次二等乙中的考語。

結果宋彰干了什么?

把百姓逼得走上了絕路,把福建搞得一團亂麻。

朱祁鈺繼續說道:「同榜、同鄉、同師,朋黨橫結,上下沆瀣一氣,官官相護,姑息、因循、怠玩、玩愒、偷玩、賄政,諂媚阿諛之風盛行,屢次大計,如同兒戲。」

朱祁鈺點出了第二個大計困難的地方。

那就是大明的朋黨之風,雖然未曾釀成黨禍,但是因為同榜、同鄉、同師出身,導致地方官員官官相護,最終導致了姑息養奸、有法不遵,有例不循、怠政懶政、崇尚空談、善推諉等等,這些官場的陋習,成為常態。

朱祁鈺說到第二點的時候,吏部尚書王直滿是羞愧俯首說道:「臣羞愧。」

王直正統八年升為吏部尚書,至今已經有七年有余,大計兩次,未能把事情做好。

但是王直之說自己惶恐,未說自己有罪。

正統年間就那個氛圍,連皇帝身邊的太監都以索賄聞名天下,就是王直有力氣,他能用得上嗎?

就比如京察,就是他請旨的,他知道怎么做,但是正統年間,他能怎么做?

除了隨波逐流,即便是有想法,也只能嘆一聲世態炎涼。

難道僅憑他一人就可以澄清寰宇,就可以把這渾濁的世道,變得天朗水清嗎?

他王直何德何能?

區區之力,怎復清天?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

朱祁鈺很不喜歡朝臣們說自己無能,顯然王直不是沒有能力,而是世道不讓他那么做。

朱祁鈺揮了揮手,示意王直站直便是,他繼續說道:「人浮於事,官場糜爛之風,甚至及於講學之書院,此風若是再不止,竊權罔利、流毒善類、燎原之形,不殊董卓,卒以亡國。」

這玩意兒的風氣不止住,朱祁鈺會被人評價為明實亡於景泰了。

豈不是遂了那些讀書人的願,真的成了亡國之君了嗎?

朱祁深吸了口氣說道:「朕今日以立限考事、以事責人為則,定天下考成大計,月有考,歲有稽,三歲考滿,名曰考成法。」

朱祁鈺將手中的一本敕諭遞給了興安,讓興安誦讀。

群臣莫不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