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2 / 2)

綉花樓的冉思娘,是冉姓,早就聽說是天人下凡之姿,這也舍得?

楊愛也是無奈,大明已經到了靖遠府了,那是王驥靖遠伯的地盤,王驥已經在南京被摘了腦袋,這靖遠府直接被大軍不戰而克。

他能怎么辦?

他只是個土司土酋罷了!

王驥都兵敗了,大軍都打到大門口了,他也沒辦法。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他只能舍了冉思娘,送給朝廷去看看情況。

一個土酋忽然開口問道:「那太平伯楊俊不是楊宣慰的本家嗎?」

楊俊掛的是討逆副將軍印,掌控四勇團營,自從四勇團營南下開始,就有人傳聞,楊俊和楊愛是本家,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這種謠言用腚想一想,也知道不可靠,就是為了削弱他們播州楊氏的威望罷了。

這就是土司。

在他們看來,大軍征討又能如何?最後還是要走的。

大不了就是投降耳,抵抗大軍,哪有內斗重要?

播州楊氏的地位太高,還不如趁著大軍平叛,把播州楊氏拱下來。

楊愛頹然的嘆了口氣高聲說道:「一個姓罷了,沒關系。」

人心太散了,這隊伍太難帶了。

楊俊在靖遠府衙駐扎,這里還有一塊當年王驥立下的靖遠碑。

楊俊只感覺的腦袋嗡嗡的一片響,王驥的這塊碑和當年太祖文皇帝的碑文,並列而立!

這王驥何嘗有一點點的恭敬之心?

楊俊怒極憤怒的喊道:「把這王驥立下的碑文給挖出來,砸碎,一個字也不要留下!」

楊俊的確和他爹楊洪的關系極差,但是他對他爹的戰功從來都是仰望的份兒。

楊洪跟著太宗文皇帝打了一輩子仗,南征北戰數十載。

一個文官封伯,還是依靠養寇自重封起來的伯爵,居然敢跟太宗文皇帝所立碑文並立!

他楊俊也是太平伯,和王驥一樣都是流爵,沒有世券。

楊俊和他爹關系不好,那是他爹喜歡楊傑那個讀書識字的嫡子,不喜歡他這個舞刀弄槍,整日想要軍功封侯的庶長子。

楊俊的怒氣很復雜,他說不清楚自己怒氣何來,但是他很憤怒,所以他就把王驥立下的碑文給砸的一干二凈。

「楊都督,播州來使者。」一個裨將神秘兮兮的說道:「是個巧娘們!」

楊俊看著軍士把王驥立下的碑刨了出來之後,砸的稀巴爛,才松了口氣,來到了府衙大堂之內。

兵部左侍郎吳寧,內官李永昌也都到了。

的確是個巧娘子,這未摘下帷帽,就是一股靈秀的氣質。

「誒,別摘帷帽。」楊俊看著冉思娘的動作,趕忙說道。

這摘了帷帽,就沒法處理了!

冉思娘停下了摘下帷帽的手,嘆息的說道:「我家族長說,將奴家送於大將軍了。」

楊俊搖手說道:「相比較之下,我更關心你家族長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准備跟大軍硬碰硬,還是准備投降啊?」

冉思娘趕忙說道:「我家族長不知道大軍何意,才派思娘前來詢問。」

「將軍容稟。」

「王驥逆賊,悍然起兵謀反謀叛,我播州只有兩萬土兵,實在是無法阻撓,只能無奈附逆,還請大將軍向陛下稟明,我播州土司並無謀反之意。」

楊俊了然點頭說道:「好了,這位娘子還請暫且下去休息。」

楊俊知道了土司齊聚海龍屯的想法了,他們主要還是想要歷史固有地位。

這種想法是不符合聖意的,打還是打的。

大軍的牙旗不插在海龍屯上,這幫人是不知道改悔的。

沒有人會在大軍還未到時,就先投降。

當然楊俊不知道巴黎可以在德軍未到巴黎之前投降,在巴黎投降之前攻占巴黎,是一個歷史性難題。

楊俊拿出了堪輿圖說道:「龍岩山的防線,整體分為了三部分。」

「一線由婁山關、三渡關、上渡關、老君關、烏江關、河渡關、黃灘關、崖門關、落濛關等組成,這些眺望警戒陣地,迫使我們不得不在山下,提前展開攻擊陣形。」

「二線由養馬城、養雞城、海雲囤、龍爪囤等組成中間攔敵鎖,迫使我軍不得不再次變陣展開陣形。」

「同時,由東面的養馬城、養雞池、養鵝池等組成後勤補給線,屯駐大量糧食、軍馬等物資,滿足長時間兵力消耗需要。」

「三線則是由鐵柱關、銅柱關、飛虎關、飛龍關、朝天關、太平關以及萬安關、城牆等,構成的龍岩山核心陣地,是敵人主力所在,也是最後一道屏障。」

「四勇團營在休息半月之後,將會兵分七路,在五日內,攻破第一道,在十日內攻破第二道,雲集在龍岩山之下。」

楊俊手里的堪輿圖十分的詳細,如何攻伐海龍屯,楊俊有自己的想法。

楊俊繼續說道:「圍困海龍屯之後,圍而不攻,圍三缺一,讓龍岩山之地,可以內外溝通,我們在各地設伏,打掉對方的敵援!」

「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兵部侍郎吳寧搖頭說道:「將軍家學淵源,屢有戰功,我沒有意見。」

李永昌更是搖頭,跟軍將討論怎么打仗,那不是班門弄斧嗎?

楊俊看了許久,笑著說道:「那就暫時定下這個戰略規劃,因機而動。」

楊俊要圍點打援,要知道土人的土酋,都在海龍屯了,還有比這更好的圍點打援的機會嗎?

只要將龍岩山的海龍屯團團圍住,那些忠於土酋的土人就會從四面八方不斷趕來。

只要占據有利地形,將援助敵人盡數消滅,可以利用海龍屯決戰,對日後戰局大有益處。

楊俊坐直了身子說道:「那么現在就剩下一個問題了,那個冉思娘怎么解決?」

楊俊是不能留冉思娘在軍中的,不是刺探情報之類的問題,而是因為因為軍紀不容。

李永昌想了想說道:「不如送於陛下?」

「好主意!」楊俊左手握拳打在右掌之上,滿是笑意的說道:「留在軍中是個禍害,對女人動手又非大丈夫所為,送於陛下最合適。」

吳寧眉頭緊皺的說道:「陛下能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