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為了理直氣壯的抓貪(2 / 2)

朱祁鈺滿是笑意,王直前面說給足俸實俸加俸,後面就說到了這么做的具體原因。

抓貪反腐。

王直的意思是:貪官的罪孽不可寬恕,貪官的濫征私派,把百姓害得很苦,大皇帝屢次申飭,但是依舊不改,在朝廷正項錢糧之外,不斷加派,巧設名目,恣意妄為。

這些錢,或者進了自己腰包,或者進了上官的腰包,極為可恨。

「誰來反腐抓貪?」朱祁鈺有些好奇的問道。

王直拿出了一本奏疏,上面有三個名字。

第一個是王翱,就是吏部左侍郎王翱,因為得罪了楊士奇在外做官二十五年不得回京。

掛右僉都御史印的王翱,在巡按江西時,黜貪墨吏五十七人,斬二十七人,懲貪抑奸,大為吏民畏愛。

第二、三人是左鼎、練綱,京師童謠:左鼎手,練綱口。就是說左鼎下手狠辣,練綱不為強權敢於直諫直劾。

左鼎是正統七年的進士,練綱宣德十年的舉人,入太學。

朱祁鈺有些玩味的說道:「這個練綱,好像是咬王尚書最凶的那一個吧…」

左鼎是僉都御史,練綱是監察御史,是咬王直最凶的那幾個。

這倆人,王直居然要用他們去反貪抓腐。

「是。」王直也是無奈,他要用這倆人,但是這倆人對他意見很大,是連章彈劾王直的主攻手,火力很猛。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就用練綱吧,左鼎還是算了。」

練綱是個舉人,他爬的再高,也不會對王直有什么威脅,舉人的官場天花板並不高,出身差,就望輕。

朱祁鈺這么做是為了保住王直的身前事,身後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王直是老師爺,自然知道陛下此舉的目的是為了保他,但他還是搖頭說道:「陛下,左鼎他心狠手辣。」

王直還是要用左鼎,可見其推行反腐抓貪的決心。

楊士奇是怎么對付和他有小摩擦的王直、王翱、李賢等人?

王直差點被流放,王翱在地方兜兜轉轉二十五年,李賢被趕出京師。

王直這可以說是一片公心了。

「那好。」朱祁鈺點頭說道:「就這三人吧。」

「濟兒的學業怎么樣?胡尚書老說好,吳敬也說好,王尚書現在也是太子少師,他怎么樣?」

王直笑著說道:「臣也說好,皇長子朱見濟十分聰慧。」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朱見濟的學問還是不錯的。

朱祁鈺點頭,王直俯首告退。

朱祁鈺看著王直離開,對著興安說道:「你去把左鼎和練綱尋來,朕有話對他們說。」

「是。」興安俯首離開。

職司監察、稽察的科道言官,在澄清吏治、整肅官風方面是有積極作用,也是他們的本職工作。

洪武十六年時,開濟為刑部尚書,開濟干了一件常人都想過的事兒,那就是李代桃僵。

開濟收受一死囚家賄銀萬兩,用另一死囚做替死鬼,他還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錢物。

開濟的做法立刻為獄官所揭發。

開濟與侍郎王希哲、主事王叔徵,三人一起殺死了這名獄官。

監察御史陶垕仲得知了此事開始直言上諫。

刑部尚書開濟聖眷正隆,開濟的妻子郭氏在宮中做女史,是馬皇後跟前的近人。

但是陶垕仲絲毫沒有顧忌,直到把開濟彈劾進了錦衣衛的天牢里,讓沉冤得雪。

宣德年間,御史顧佐有顧青天,大明包拯之美稱,於大臣貪墨不法,鐵面糾黜,朝綱為之肅然。

宣德皇帝宴去,顧佐獨木難支,正統元年致仕。

天順不順,天順年間有「酷吏」李綱巡按南畿、浙江,三年內劾去浙江贓吏至四百余人,最終被罷黜。

還有嘉靖年間,反嚴嵩等人的桑喬、胡汝霖、謝瑜、王曄、沈良才、何維柏、王宗茂、葉經、周冕、吳時來等等風憲言官,後先相繼,一直在彈劾嚴嵩。

在官僚群體普遍腐敗的惡劣環境下,一些風憲言官,難免不受其影響,屈於權勢、甘為鷹犬者有之;納賄貪污、徇私枉法者有之;身陷黨爭、朋比伐異者有之。

但是也不乏有剛直無畏、忠於職守、鐵面無私之人,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制定《憲綱事類》以來,風憲言官的隊伍中,也涌現出了一批人。

比如這個左鼎,還有練綱。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左鼎和練綱被宣見。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安。」

「你們配合吏部左侍郎王翱,展開督查反腐抓貪諸事,不得懈怠。」

左鼎和練綱互相看了一眼,有點疑惑,他們還以為叫他們來,是要說王直的事兒,卻沒想到先接到了吏部的部政。

朱祁鈺示意他們坐下。

「你們最近一直在彈劾王尚書,朕一直沒有回復你們。」朱祁鈺從頭開始說起了這件事。

左鼎和練綱隸屬於都察院,對吏部的過往並不清楚,郭璡被架空,吏部形同虛設的歷史,他們並不了解。

「十…十…十六年?」練綱吞了口唾沫,大明一共才建國八十多年,就有十六年的時間,吏部天官,根本沒有履行職能,這什么概念?

左鼎是正統七年的進士,他做四川道監察御史是正統八年,那時候楊士奇的兒子已經伏法,楊士奇已經致仕了。

練綱就更不知道了,他只是個舉人。

朱祁鈺繼續說道:「王尚書負責考成法,吏部諸事繁雜,解禎期不法,本身就和王直沒有什么關系,你們還要做別人手中的刀嗎?」

「配合王尚書把反腐抓貪做好,大功一件。」

左鼎和練綱俯首領命。

兩人走後,興安無奈的說道:「陛下都親自教諭了,他們若是想博名望,就會繼續彈劾,若是真的以為王尚書不德致仕,就該收收口風了。」

朱祁鈺保過於謙,京師之戰後,有人彈劾於謙,而且不止一個人,朱祁鈺直接在奉天殿跟他們理論了起來。

朱祁鈺也保過胡濙,賀章彈劾胡濙無德,胡濙在得到皇帝的支持後,承認無德,火力全開,把賀章等人罵的狗血淋頭。

他胡濙無德,那群臣算什么?小人嗎?

現在朱祁鈺再次保王直,是為了大明朝的考成法順利推行。

朱祁鈺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說道:「但願他們不要自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