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台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2 / 2)

因為熊廷弼應當算是楚黨,和東林、閹黨都尿不到一個壺里。

文官因為解禎期之事,逼著朱祁鈺罷免王直,和王化貞丟廣寧,殺掉熊廷弼性質類似。

武舉負責的人,是陳汝言,陳汝言現在是兵部左侍郎,雖然當尚書能力不夠,但是做左侍郎還是夠得。

戶部尚書金濂站出來俯首說道:「陛下,臣有本啟奏。」

朱祁鈺並未馬上奏對,而是問道:「金尚書的胃痛可能好些了?」

金濂趕忙說道:「承蒙陛下聖恩掛懷,已然好多了,調養好身體,臣還能為陛下多效犬馬之勞數年。」

金濂的胃痛一直是冉思娘在看,跟哄小孩一樣,加冰糖忽悠金濂服用康復新液。

大皇帝和大蟑螂之間的恩怨,自此灰飛煙滅。

太醫院在朝陽門外,找了一個地方,專門養殖大蠊,熬制康復新液,以治百姓胃病所用。

朱祁鈺知道那個味道又甜又膩又臭,憋著笑說道:「嗯,金尚書請講。」

金濂奏稟道:「陛下,臣以為鼓勵海商至倭國販銀,銀子有點不大夠用了。」

「又不夠了?」朱祁鈺看過金濂寫的萬言書,句句肺腑,每一句都指向了錢荒的害處,鞭辟入里,錢荒則民斷無可安。

佐以襄王朱瞻墡的利柄輕重論,金濂說的道理,看起來就更有道理了。

但是御制銀幣才行幾年?

這就又沒銀子了?

「陛下,朝廷還欠著天下八十年的鑄錢呢。」金濂趕忙解釋道。

朱祁鈺伸出手打斷了金濂的哭窮,疑惑的說道:「朕不是已經還了兩年了嗎?怎么還是八十年?!」

金濂洋洋灑灑的說了半天,朱祁鈺聽明白了。

的確是在還錢了,但是大明在發展…

還得多,欠下的就越多。

所以朱祁鈺只是滿足了當前發展需要的銀幣數量,但是還債還遠遠不夠。

這賬,這被子,怕是還不完了…

金濂往前走了半步,眼神里帶著光說道:「陛下,把倭國的金山銀洞挖空了,大約就夠用。」

「好,鼓勵海商去倭國販銀,怎么個鼓勵法?」朱祁鈺有些好奇的問道。

「增加密州市舶司銀幣數量,方便海商倭銀換銀幣,減免去倭商舶停泊市舶司港口費用等。」金濂拿出了一本奏疏。

現在大明水師正在緩緩恢復,舟山水師已經開始營建,廣招船工,訓練水師。

在水師恢復之前,大明的確沒什么法子去,但是大明有政策。

「最主要的是張榜告示,告訴海商們,倭國遍地白銀,自然蜂擁而至。」金濂俯首說道。

就像馬可波羅吹中原遍地黃金一個路數。

事實上,大明的消息閉塞,倭國有銀,大家都知道,但是能讓多少人發財,那就沒人知道了。

金濂的意思是把倭國有多少銀子的事兒,告訴天下,那自然會有人前往。

比如已經虎視眈眈的橫林費氏費亦應,早就摩拳擦掌發大財了。

朱祁鈺點頭,大明錢荒,只能從賊子倭國身上找補了。

「准。」

金濂俯首歸班。

什么天可汗,什么萬邦來賀,朱祁鈺不在乎那個,大明自己都顧不嚴門呢。

他首先是大明皇帝,大明君父,才是四海一統之大君,才是其他蠻夷諸國的宗主國。

大明優先。

朱祁鈺自己欠了八十年的錢荒,這窟窿越還而越大!

難道他們老朱家要一直背著欠賬坐天下?

王直出班,把定俸和加薪,補發薪水之事說了出來。

金濂立刻站出來,大袖一甩,高聲喝道:「陛下,臣-反-對!」

「行制定制,都是既往不咎,哪里有往前找補的!此亂法,臣不奉詔!」

「陛下,臣老了,不中用了,也病了,還是還沒到耳昏目聵的時候,陛下啊!這不符合禮法啊!」

金濂直接耍無賴了。

王直看著金濂撒潑無賴的樣子,滿是疑惑的說道:「沒多少錢,頂多補二十萬銀幣,金尚書何故如此呢?」

「金尚書也補俸祿啊。」

金濂一仰頭說道:「陛下,臣,安貧樂道!」

好一個安貧樂道,一句話整個朝堂群臣都是眉毛直跳。

你金尚書戶部一顆燈芯也就罷了,陛下聖恩補俸,又不是你金尚書的錢,你安貧樂道別帶著大家一起!

清廉節儉,安貧樂道是一種政治正確。

金濂一句話噎的王直說不出話來,陛下那邊答應的那么爽快,卻卡在了戶部。

張鳳站出來俯首說道:「陛下,既往不咎,過往不補,為何要補俸?臣以為不妥。」

張鳳是金濂的左侍郎,金濂生病之後,張鳳就管著戶部大小事務,只有拿不准的時候,才去請教金濂。

戶部尚書都一個性子,葛朗台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含淚,同道中人啊!

群臣捂臉,大明的戶部尚書,這都怎么了?

朱祁鈺萬萬沒想到會在戶部卡住,他疑惑的問道:「國帑今年虧空了嗎?朕記得去年還有八十萬兩結余,朕回京之後,還分了戶部近三百萬兩銀子,這怎么又沒錢了嗎?」

「有錢,戶部還有四百一十萬兩白銀。」金濂俯首說道。

朱祁鈺點頭,這又多了點,金濂持家有道,他點頭說道:「既然有錢,那補二十萬兩的俸,不是輕而易舉嗎?」

張鳳痛心疾首的說道:「這大明朝上上下下,哪哪都要錢,貴州現在要錢,河套現在要錢,這都是大頭,還有各種用度,陛下啊!」

朱祁鈺聽明白了,戶部就是屬貔貅的,只進不出。

朱祁鈺看向了都察院總憲陳鎰,示意都察院的大噴子們,起點作用。

別整天噴王直的時候,火力十足,為天下官員謀福利的時候,卻一點作用沒有。

張鳳哀嚎一聲,伏地跪在了地上大聲的說道:「陛下啊,開源節流,方為興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