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2 / 2)

陳鎰側過了頭,用力的吐了口濁氣,告訴自己不生氣。

「不過是奢侈之物,你若是舍得銀錢,到茶庄也能買到。」徐有貞做出了一個請的姿勢說道。

陳鎰頹然的說道:「那能一樣嗎?」

徐有貞摸了摸下巴說道:「有什么不一樣的嗎?不都是茶而已。」

貢茶乃是貢品,也就是御用之物,但其實民間也有大量的買賣,口感色澤都是一樣的,唯有形制不同。

比如北宋末年,宋徽宗就喝龍團勝雪,民間賣的就是大龍茶,都是一樣的貨。

「當然不一樣!」陳鎰看著徐有貞明知其中不同,還明知故問,就是氣的牙癢癢。

這家伙真的是越來越欠揍了!

茶這東西,自然分好壞,其實多數,就是喝個名罷了。

能堂而皇之的享受貢茶,這是特權。

「你別去貴州了,就在京師吧,我要去雞籠島的。」陳鎰依舊勸說道:「這可是左都御史,總憲啊。」

陳鎰今天尋徐有貞,自然是敘敘舊,當然他還有個目的,就是讓徐有貞回心轉意,回京做官,他想外出做官拿奇功牌了。

「誰愛坐誰坐。」徐有貞壓根就不上當。

陳鎰滿臉悲苦的說道:「老徐啊,我年歲比你大一點,這身體眼看著不行了,再不去雞籠島,這輩子怕是不能去了。」

「你都有奇功牌了,就留在京師唄。」

陳鎰打出了一張感情牌。

徐有貞苦惱的說道:「可是,貴州百姓需要我啊。」

他有著極為豐富的治水經驗,是朝中最會治水的那個人,眼下貴州的百姓種植的三七、金不換,采摘的桐果炸出的桐油、六枝廠、滇銅廠的煤炭和銅出不去。

雲貴川黔最大的矛盾就是交通。

徐有貞打出了一張國事牌。

「你母親年歲已高,家中還在尚在蒙學,你說你一直來回奔波個什么勁兒?想想你的母親,再想想家中幼子,是不是留在京師更好一些呢?」陳鎰又拿出了一張親情牌。

孝道。

「自古忠孝難兩全,既然食國之俸,自然要為陛下分憂。」徐有貞稍微思忖了下說道,他打出了一張忠正牌。

忠孝不能兩全,徐有貞的確是不孝,但是他的母親表示了理解。

陳鎰和徐有貞拉扯了幾個回合,讀書人的拉扯總是這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辨不明的。

陳鎰最終放棄了勸說徐有貞回京的打算,他自己不願意摻和京師的狗斗,又有奇功牌在身,陳鎰最終放棄了自己的打算。

次日清晨,天蒙蒙亮,徐有貞便再次出發了。

京中開始會試,這次的會試與以往不同,多了一道算學試卷,即便是僅僅相當於小學六年級的數學題,一些舉人也是算不明白。

朱祁鈺沒有降低難度,他看過卷子了,十分的簡單,連小學六年級的數學題都算不明白,還是回家種地,不要當官了。

他沒有去貢院檢視會試,科舉取士太多人盯著了,大明在這塊極為成熟,想要舞弊的幾率幾乎為零,非要折騰個大新聞,給天下百姓看看笑話,也不是不行。

他按照往常的安排,去了石景廠。

徐四七從昨天就帶著人把石景廠里里外外的打掃了一遍,連廁所都掏了一遍,還撒了一層的石灰。

徐四七每七天到聚賢閣匯報一次石景廠、工匠學院的諸多事務。

陛下每七天到一次石景廠,視察也好,湊熱鬧也罷,反正陛下能到石景廠,那代表了陛下的重視。

國子監和翰林院,陛下一次都沒去過。

七天一次的大掃除,是所有官廠的定例,鋪灑石灰、草木灰等物,是為了衛生,這也是京營的慣例。

「平身吧。」朱祁鈺翻身下馬,看著石景廠就是心滿意足。

這里是工匠聚集的地方,他很喜歡這里。

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系和物質基礎,石景廠的工匠們,無疑是生產力穩步前進的重要保障。

在官廠上工的工匠們,待遇可不差。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官廠每天下了工,所有的工匠都必須洗澡,每天如此。

石景廠別的可能會缺,可熱水不會。

徐四七今天帶著陛下來到了燋炭司,面色古怪的說道:「陛下,臣翻看典籍,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事。」

「哦?是什么?」朱祁鈺很喜歡工匠們有發現、有發明。

眾所周知,陛下有些奇怪的小愛好。

比如很喜歡機械,為此專門在十大歷局弄了個墨翟的廟奉祀墨翟。

徐四七開口說道:「《天工開物·燔石》里說: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成質之後,入水永劫不壞。億萬舟楫,億萬垣牆,窒隙防淫,是必由之。」

「百里內外,土中必生可燔石,石以青色為上,黃白次之。」

「後來臣就申請禮部調閱了永樂年間龍江造船廠的志書,發現了一種石灰的制作方法。」

徐四七摸出了一個方形的石塊說道:「就是這個。」

朱祁鈺拿過來看了許久,這是一個在後世很常見的水泥疙瘩…

徐四七繼續開口說道:「這種石灰摻合桐油,就可以用於填船板縫,也可以坐樁,龍江造船廠上四塢和下四塢的塘底,都會先抹上這種石灰,加水膠結碎石。」

「還有一些立柱之下,都會有這種石灰,這種東西加水硬結,十分的方便快捷。」

朱祁鈺確信,就是水泥,也就是水硬性石灰。

「可以用來鋪路、抹牆、填縫、砌牆,用途廣泛而多樣。駕步司那邊已經在試著用它鋪路,效果極好。」徐四七發現了一種很有用的石灰,十分的興奮。

朱祁鈺有些感慨,大明還真的是,什么都有。

「這玩意兒好做嗎?」朱祁鈺問起了工藝,不能量產,說什么發明創造?

徐四七趕忙說道:「簡單,燔石(石灰石)敲碎,舂磨研碎,加入黏土,放入石灰爐中煅燒便是。」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

可不就是石灰嗎?水硬性石灰。

石灰石加黏土,扔進窯中燒鍛,最原始的水泥就出現了。

而且還要加入黏土,還是硅酸鹽的石灰。

「鋪的路在哪里呢?帶朕去看看。」朱祁鈺興趣盎然的說道。

看一群舉人面對等同於六年級的數學卷子抓耳撓腮,哪有看大明工匠們發明創造有趣?

這可都是生產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