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干什么!(2 / 2)

可是從大明的角度而言,他不能那么做,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拔都薩萊,更符合大明的利益。

胡濙為什么以陛下為先,因為他知道,陛下以國事為重。

大明皇帝和禮部在這件事上,達成了一致。

胡濙離開了聚賢閣,抬頭看了看天空的太陽,烈日當空。

朱祁鈺處理著手中的案牘,他猛地甩出去一本奏疏,憤怒的說道:「金尚書這個兒子,真的是虎父犬子!」

「居然私下里怨懟朕只給了金尚書一個流爵,而沒給世侯,機事不密禍先行,這件事還被朝中清流給知道了。」

「混賬!」

興安嚇得一個哆嗦,自京師之戰後,陛下很少如此的憤怒,尤其是這奏疏,乃是朝中公文,陛下很少將奏疏扔出去,這是真的生氣了。

興安拿起了奏疏看了兩眼,全然明白了怎么回事。

「陛下,這件事會不會是曲解?」興安趕忙說道:「金濂的兒子金福安雖然胸無大志,既無韜略,也無文采,但是其人敦厚,何故如此口出狂言?」

「金尚書為人性情暴烈,和陛下內帑針鋒相對,脾氣不大好,得罪的人也比較多,是不是有人故意曲解?」

朱祁鈺站起身來,站在窗前,余怒未消的說道:「去把金福安和他的孫子金誠尋來,朕親自過問。」

「臣遵旨。」興安走出了聚賢閣,和成敬叮囑了幾句,立刻帶著東廠的番子,前往了東城朝陽門外的金府,那是陛下賜下的宅子。

興安親自去辦,就是怕這事其中有人作梗,他自己去比較安心。

不到兩刻鍾的時間,興安就把金福安和金誠父子二人帶到了聚賢閣前,整個過程興安緘口不言,只待陛下親自問詢,金福安忐忑不安的走進了聚賢閣。

「臣金福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金福安帶著兒子,三拜五叩的行了個大禮。

金福安按大明制,有一個錦衣衛鎮撫使的官職,不視事,只領俸祿,可世襲三代。

胡濙的長子胡長寧就有這個官職,胡長寧無子早亡,胡濙的次子胡長祥世襲了這個官職。

這是大明科層制官僚制度,恩蔭制的一種。

「昨日宵禁之後,你是不是與人在燕興樓上吃酒?」朱祁鈺的怒氣已經去了大半,開口詢問道。

金福安顫顫巍巍的說道:「是。」

「在酒席上你說朕薄待金尚書?」朱祁鈺眉頭緊蹙的問道。

「沒有,陛下臣從未說過此話!」金福安人都嚇傻了,他忽然驚了一身的冷汗說道:「昨日臣臣的確是口出狂言。」

朱祁鈺又細細詢問了幾句,才知道金福安為何會口出狂言,貪杯是一方面,有人故意給金福安下套,套金福安的話。

朱祁鈺斟酌了一番說道:「你的父親為大明奔波一生,得罪了不少人,他們都等著金尚書倒下去的那一天,現在你的父親薨逝了,你做人做事萬分小心,不要再給挾怨報復之人機會。」

「這次朕寬宥你,若有下次,決不輕饒。」

金福安跪在地上才喘了口粗氣,低聲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跪安吧。」朱祁鈺揮了揮手,讓金福安回去便是。

興安送走了金福安後,並沒有回到了御書房,而是去了燕興樓,取了份文牘,才回到了御書房,遞給了陛下,等待著陛下的抉擇。

朱祁鈺看完了這份文牘,和金福安所說無二。

喝了酒之後,一起吃酒的狐朋狗友,就開始抱怨居京師大不易,金福安就開口說了一句,要是他父親是世爵就好了。

就這么一句,被人抓著了把柄,又引導金福安說了幾句,變成了一份彈劾的公文。

「這種事是不是常有?」朱祁鈺靠在軟篾藤椅上,金濂屍骨未寒,就已經有人對他的家人動起手來,就連金福安都說不清楚,到底是誰拱火,哄著他說出那些話。

興安抿了抿嘴唇說道:「是。」

「他們怎么敢如此!金尚書為大明兢兢業業一生,無垢無塵,渾然如玉,當得君子之稱。」朱祁鈺的神情有些茫然的說道。

興安猶豫了下,他要說的話本不應該說,但他還是說了出來。

「因為金尚書唯陛下馬首是瞻,乃是投獻之人。」

「臣未曾聽聞有人這么為難過少師楊士奇的家眷,而且吉安府楊氏,在吉安府那可是數一數二的豪門大戶。」

「而金尚書的父親是百姓,金尚書的兒子,又有些耿直憨厚,就是個普通人。」

朱祁鈺靠在藤椅上,面色陰沉的說道:「這件事不太好查,讓盧都督配合你,把這個背後的人,給朕揪出來。」

「臣遵旨。」興安再次領命而去。

在大明,在順天府,在京師,皇帝想知道的事兒,興安和盧忠兩個人,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這事給弄清楚。

沒到傍晚的時分,盧忠就回到了聚賢閣。

「是戶部主事,左侍郎張鳳。」盧忠將書證、物證、人證都給查辦齊全了,若是陛下要辦,那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增補,如果陛下不辦,這件事就到這里停下了。

朱祁鈺看完了這些書證和物證,厲聲說道:「混賬玩意兒!」

「金尚書臨走的時候,依舊不肯讓他的同鄉右侍郎沈翼為戶部主事,僅僅是因為沈翼當初正統十二年,有求財之意,他張鳳不知感恩戴德也就罷了。」

「他想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盧忠俯首說道:「金尚書性情暴烈,張鳳能力有限,時常被金尚書斥責,金尚書時常感嘆戶部無人,曾經請徐有貞到戶部去,因此張鳳懷恨在心。」

朱祁鈺敲著桌子說道:「朕打心眼里瞧不上這個張鳳的能力,一本各地所欠正賦的賬,算了兩年了,他還沒算明白,還是金尚書親自做才弄好,若非金尚書力保,他今日安能求尚書之位?」

「好呀,朕還沒任他為戶部尚書呢,這就耍起明公的威風來了?」

「兵部左侍郎江淵有沒有摻和這件事?他可是因為金濂臨終遺言,被降了職,未曾懷恨?」

盧忠趕忙說道:「沒有,臣查過了,江侍郎最近忙得頭昏眼花,戶部尚書金濂薨逝,這戶部一團亂麻,這稽查糧倉之事,就全落到了江侍郎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