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為武(1 / 2)

吳敬猶豫了片刻,還是把其中旳細節和陛下詳細的說了說。

太學生不反對的女子學舍的原因很簡單,人會說謊,但是下半身不會。

「不奇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朱祁鈺鄭重的說道:「不要搞出亂子來,特別是女子名節之事,發乎情止乎禮,不可逾矩,不知道多少人等著女子學舍出事呢。」

「校風要嚴。」

吳敬的理由可以歸結為封建思想禁錮對青少年自由戀愛的迫害和青少年正常身心發育等社會問題。

太學生對女子學舍支持態度,讓朱祁鈺松了口氣。

「臣知道輕重,還請陛下放心。」吳敬頗為鄭重的說道。

不知道多少人等著這女子學舍出點丑聞,然後制造輿情,倒逼朝廷關閉這女子學舍。

「錢的事,沈侍郎那邊還卡著嗎?」朱祁鈺問到了女子學舍的資金問題,戶部不放錢卡住了。

吳敬其實不喜歡在陛下說別人的壞話,他不喜歡進讒言這種事,但是沈翼的確卡了女子學舍的資金問題,他低聲說道:「是,不過我還在和戶部溝通。」

朱祁鈺拿起了題本,寫了票證,拿出了自己的私印,按在了票證之上說道:「去找內帑太監林綉,既然戶部不肯放錢,朕的內帑是要支持的。」

朱祁鈺開了一張十萬銀幣的支票給了吳敬,讓他拿錢辦事,先把女子學舍辦起來再說。

沈翼不肯給錢,也是理直氣壯。

當初馬歡辦通事堂的時候,也是內帑出的錢,並沒有讓戶部出錢,這次沈翼也是以舊例循之,理由充分。

「這怕是不妥吧。」吳敬有點拿不准,面色為難的說道。

這女子學舍到底是大明的公事,還是大明皇帝的私事?這內帑出錢,成何體統!

朱祁鈺將票證遞給了興安,笑著說道:「當年朕辦密州市舶司的時候,金尚書也是極力反對,不肯給錢,後來的事兒,你也知道。」

「金尚書在密州市舶司之後,朕無論做什么,不帶著他,他就跟朕這里軟磨硬泡,說朕是什么獨夫民賊,棄大明臣工不顧。」

「朕等著沈侍郎回過味兒來。」

吳敬這才接過了手中的題本票證,猶豫了下說道:「臣還是再跟戶部溝通一下吧,別到時候,內帑國帑再吵架,臣一個掌院事,左右為難。」

吳敬的官兒並不大,無論是內帑還是戶部,他一個得罪不起,日後因為這事兒兩邊吵起來,他吳敬豈不是要選邊站了嗎?

朱祁鈺知道吳敬的顧慮,點頭說道:「嗯,好,再溝通下也好。」

吳敬拿著陳條去往了戶部,希望沈翼能在最後這一次的溝通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條船,現在不上,日後再想上,那就上不去了。

沐陽伯金濂,金尚書,那是把臉裝進了兜兒里,跟陛下那軟磨硬泡,金濂有那個面子,他沈翼有那個面子嗎?

「吳掌院,稍待片刻,喝杯茶,我去尋沈侍郎。」戶部司務滿臉笑容。

大明的六部皆設有司務廳,設有司務一名,乃是從九品的小官,這名司務負責管理各位郎中的師爺,類似於秘書長的身份。

這自古師爺品秩不高,可是這消息頗為靈通。

吳敬側著身子問道:「我來作甚,司務清楚,這事有著落嗎?」

司務放下了茶盞,笑著說道:「吳掌院,茶還有點燙,稍待片刻。」

「謝司務提醒。」吳敬了然的點了點頭。

而此時,大明戶部左侍郎和通政司左通政王祜,正在激烈的討論著關於女子學舍批錢的事兒。

「陛下的確沒有明旨下來,說要咱們國帑出這筆錢,的確如此,可是沈侍郎想一想,這件事是不是陛下在推動?」王祜還在勸著沈不漏能夠漏一點。

「是。」沈翼頗為肉痛的說道:「那可是十萬枚銀幣啊,要是正統年月,每年也就一百三十萬兩白銀,這還是正賦換的,太多了。」

王祜深知沈翼的秉性,笑著說道:「這不是景泰年間了嗎?新朝雅政嘛。」

「陛下可曾做過賠錢的買賣?」

「咱們現在摻和一下,日後這女子學舍,咱們還能說得上話,現在不摻和,日後這女子學舍就和戶部完全沒關系了。」

沈翼卻連連搖頭說道:「就這女子學舍的學子,讀完了書又能如何呢?哪有讓她們去的地方?我還是不看好這女子學舍。」

「女子就算是讀了書,也就是讀書識字明理辯是非,終究是要嫁人的,還能折騰出什么花來不成?」

「說不上話就說不上話,又沒什么用。」

王祜笑而不語,只是喝茶。

沈翼靠在椅背上,思考了片刻說道:「陛下似乎是從來沒做過什么無用之事。」

「然也。」王祜這才露出了笑容說道:「陛下的心思咱們哪里能猜得到?摻和一腳總歸是好事。」

「嗯,有理。」沈翼終於點了頭,同意了此事。

吳敬並沒有見到沈翼,拿到了戶部的公文,就離開了戶部准備去籌辦女子學舍之事。

這個時候,就產生了一些行政上的漏洞。

吳敬此時拿著國帑的公文,也拿著陛下的支票,若是他貪心一點,這女子學舍的前期籌備資金,就從十萬銀幣變成了二十萬銀幣。

如此寬裕的情況下,稍微做點手腳,神不知鬼不覺能撈大一筆。

可是吳敬去了趟聚賢閣,將陛下的支票還給了興安。

因為大明現在有計省。

別說吳敬,就是興安把這個支票自己留下來,拿去內帑拿了錢,他也是有命貪,沒命花。

就是皇帝看在興安忠心耿耿的面子上,想要留他一命,虎視眈眈的朝中官員也不會饒過興安。

一個健康帝制政體之中,神器不假手於人,執掌神器之人不是那么糊塗,就會存在這種互相制衡,而不是一家獨大的局面,這是自然而然。

吳敬拿到了戶部的公文,開始了女子學舍的籌建,而此時的大寧衛的寧王府內,卻是雞飛狗跳。

烏格齊憂心忡忡的說道:「得到消息,大明皇帝又向燕山前線增兵了。」

「至少五萬邊軍正在雲集,這五萬邊軍戰斗力且不多言,只要他們能把十三萬人的俘虜給看住了,大明京軍就能騰出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