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2 / 2)

永樂四年的改桑為稻,就成了永樂暴政之一。

若是朱祁鈺只看劉觀這本《玉堂叢語》,自然不會看明白前因後果。

事情的確是有這件事,具體的前因後果,卻一字不提。

果然是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

朱祁鈺之所以看這本《玉堂叢語》,是為了看建文及永樂年間的民亂,畢竟松江府剛鬧了一場民亂。

劉觀整理史料,記載了從永樂元年至永樂二十二年,共計二十五次民亂。

這其中鬧得最大的就是永樂十八年的唐賽兒民變。

唐賽兒以紅白旗為號,聚集了數萬教眾,大行劫殺,最後被朱棣派了五千京營給剿滅平定了。

朱祁鈺看了看唐賽兒的數萬人,再看了看葉宗留、鄧茂七民變。

正統十三年起的鄧茂七民變,涉及了五省二十余府,鄧茂七麾下百萬之眾影從。

唐賽兒在葉宗留和鄧茂七面前,根本不夠看的。

民變、民亂在歷代封建王朝屬於很正常的現象,以匯報到朝廷的統計數據算:永樂年間平均每年一次,正統年間一年平均兩到三次,景泰年間報到朝廷的民亂就有八起。

若是真的要論直達天聽的民亂,韃清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從道光十六年至宣統三年這七十五年時間里,韃清直達天聽的民亂就高達5387次,平均每年72次。

這還只是直達天聽的,那些沒有記錄的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民亂的根由,就是游墮之民,就是游手好閑之徒,翻譯翻譯就是靈活就業人員。

他們沒有土地耕種,沒有一技傍身,更沒有任何的生產資料,在地主家里打短工,沒什么固定收入的流民,是民亂爆發的根本原因。

冬序之下,游墮之民,陡然增多,這給緹騎們查案,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朱祁鈺靠在軟篾藤椅上,略微有些頭疼的揉了揉腦闊,一雙柔荑放在了他的肩膀上,輕輕摁著。

「游民無罪,他們只是流離失所,他們之前可能只是農民,幾畝薄田,天災人禍就丟了地,只能以短工為生,這些人又最容易受人蠱惑鼓噪,三兩斗米,就足夠他們拼命了,難辦啊。」朱祁鈺幽幽的說道。

冉思娘不懂國事,她默不作聲給朱祁鈺寬肩,只希望可以讓她的夫君可以放松一些。

在冉思娘看來,陛下已經做得極好了,但是這天下事,就是如此,哪里有那么多的事事順心。

陛下只是人,不是神仙,哪里有那么多的神力,庇佑到天下所有百姓?

去廟里上香,還不是心想事成呢。

「陛下,於少保求見。」興安走了進來,俯首說道。

「宣。」

在於謙進來之前,興安簡單的將剛才在廊道上發生的行刺案說了一嘴。

朱祁鈺笑了下,握住了冉思娘的手說道:「一路舟車勞頓,思娘先下去休息,朕和於少保有事要談。」

「陛下也不要太過勞神了。」冉思娘一臉不舍,但是陛下要和於少保談國事,她只能退下了。

「臣參見陛下,陛下萬安。」於謙行禮。

朱祁鈺手虛引說道:「坐。」

「朕以為這民變之始,禍在游墮之民,不知少保以為如何?」

朱祁鈺開門見山的說了自己的顧慮。

「農庄法可解陛下之憂。」於謙不假思索的說道:「這些游墮之民,本就是農戶,農庄法要在南方諸省推行,正好可以把他們放到農庄法里,編民齊戶。」

「若有一技之長,可納入官廠之中做學徒。」

「當然要仔細審查,若有犯案,可送至雞籠伐木。」

朱祁鈺心中稍寬,笑著說道:「於少保所言極是。」

農庄法要在大明南方諸府大范圍推行,這種推行的手段,仍然是本著自願為主。

大明最大的田主是朝廷,大明的官田眾多,這些官田以前是榮養各地藩王,有司代管,自從朱祁鈺將藩王請回京師之後,這些官田就成了農庄法啟動土地。

朱祁鈺和於謙就農庄法的推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雙方充分的交換了意見,本著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的基本理念,雙方闡述了不同的觀點和立場。

不能說是相談甚歡,只能說是針鋒相對了。

朱祁鈺和於謙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大田主不肯入農庄法,導致農庄無田耕種的窘境一旦發生,應該如何處理。

朱祁鈺的意見自然是不肯自願,就勸說,仍然不肯聽從勸說,那大田主只能被自願的毀家紆難繳納善款。

被自願就不是自願了嗎?

大明的所有人,包括皇帝,要為小農經濟的蛻變付出代價。

但是於謙對此持有強硬的反對意見,他希望陛下可以行仁恕之道,將這件事交給他去辦理,若是他辦不好,陛下再讓他們被自願。

於謙其實也不太擅長讓大田主們自願,但是有人擅長,那就是費亦應。

這段時間,於謙和費亦應對農庄法進行了全面的復盤,費亦應太了解這些豪門大族的心態了,於謙有信心讓大部分的田主自願加入農庄。

對於實在冥頑不靈的田主,於謙也認為只要有三到五年,他們也就自己加入了。

從眾,是一種人類的本能。

畢竟那么多的土地,他們自己沒法種,只要農庄法能把人這個勞動的主體歸置好,一切都不是問題。

丘濬是景泰五年的狀元郎,他在翰林院做著大同世界的大夢,他就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勞動價值論,也就是勞動創造了價值,有了人,才有一切。

朱祁鈺嗤笑了一聲說道:「那朕就給於少保三年時間,朕給了他們機會,希望他們願意體面吧。」

「這松江造船廠的民亂,就這么難查嗎?這都十多日了,一點線索沒有?」

於謙也是眉頭緊皺的說道:「陛下,臣倒是看出了幾家,但是總覺得少了一個關鍵的人物,將這些人串聯起來,若非有人把他們串聯起來,形成合力,這事不會這么難查。」

楊翰已經查辦了十幾日了,卻是線索寥寥無幾,可見這次,敵人是有備而來。

「關鍵人物?」朱祁鈺的手指在桌子上隨意的敲動著。

------題外話------

求月票,嗷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