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2 / 2)

在新世紀初,某些奢侈品集團開始聯袂鼓噪這些少女應當上學而不是勞動。

很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管理部門,教科文組織,以強迫勞動為由,取消了這種手工藝品的非遺,禁絕了這種手工藝品的出口。

徐承宗依舊沒聽明白,在他看來,陛下的意思是陛下要當李白,而不是要當騎驢的夫妻。

那提議禁絕娼妓的於謙,就是喋喋不休的路人,這不是拐彎抹角的罵於謙嗎?

徐承宗面色復雜的看著台下的棋局,偶爾用余光看向了於謙和陛下,面色復雜。

他總覺得自己理解的有問題,但是在邏輯上,又沒問題。

徐承宗想著想著,就越想越怕,大明皇帝和於謙發生了矛盾,甚至這樣含沙射影的指責,意味著什么?

他越想臉色越白,握著茶的手都在抖,連下面的花活兒都沒工夫去看,汗從額頭浸了出來。

於謙能爬到人臣之極的位置上,當百官之首,察言觀色自然不在話下。

孔夫子有雲: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更何況,徐承宗已經不是簡單的擔驚受怕,而是嚇的面容失色。

於謙看出了徐承宗內心的疑問,想了想才拍了拍徐承宗的臂膊說道:「我把話說明白點,你就清楚了。」

「《論語·里仁》曰:吾道,一以貫之。」

「陛下一貫認為:朝政應當是一以貫之的,而不是因為種種現象,突然改變了既定的方略,這樣做,朝令夕改,天下不寧。」

「朝政不能做騎驢的夫妻,要做坐轎子的李白。」

「路人的指指點點,才是突然遭遇到的情況或者面臨的困境,如果因為突發的情況,改變了朝政的一以貫之,反而落到下成,貽害無窮。」

「眼下大明最緊要的是禁絕買賣大明丁口,這是涉及國泰民安的大事,而不是禁絕娼妓這個結果,也不能因為今天瞧了一出熱鬧,就改變既定好的方略。」

「我說完了,魏國公。」

徐承宗是大明南衙頂級勢要豪右,他要是沒聽懂這番奏對,到時候徐承宗傳達了錯誤的信號,又是一片人頭滾滾。

於謙要勸陛下仁恕,這仁恕不能越勸越回去。

徐承宗這才恍然大悟,了解了陛下和於謙這番雲里霧里的奏對,到底何意。

「於少保說的對。」朱祁鈺補充了一句,生怕這個徐承宗胡亂猜想。

他和於謙搭檔了十年,默契十足,有些話在旁人聽來,很容易誤解。

這番奏對的確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朱祁鈺要是對於謙真的不滿,也不是這種含沙帶影的揶揄。

這既不光明也不磊落,更不符合大明皇帝一貫的做事風格。

如果朱祁鈺和於謙真的起了沖突,於謙只會表達自己的諫言,自己致仕或者稱病不視事,來緩解這種沖突,而不是和陛下奏對夾槍帶棒。

皇帝陛下和百官之首政見不合,並不少見,甚至是大多數情況的常態,皇帝有皇帝的想法,百官有百官的想法,朝廷有朝廷的困難,地方有地方的困難。

一個切實可行能夠執行下去的政令,必然是經過了多次的商議。

具體到了大明朝,就是各部上奏疏,文淵閣票擬之後,皇帝做出批示,交給文華殿廷議,最後廷推結果,再次上報給皇帝,皇帝做出朱批。

在沒有皇帝的授意下,是絕對不可能做出廷議和廷推,這是大明皇權的根本。

朝臣也有不同意的時候,比如原吏部尚書王直就不太同意在景泰元年的廷議中廢除朱見深太子位,是陳循抓著王直的手簽了字。

但是將這種君臣的政見不合,理解為生死之爭,甚至和君臣失和的現象,進而擔憂,完全是一種不理解大明朝政務運行邏輯的結果。

比如徐承宗,作為一門兩公的魏國公,但是身居南衙,就不太了解這種運行邏輯,所以才會誤判,大明皇帝和百官之首失和,進而嚇得面色蒼白。

徐承宗只感覺提到嗓子眼的心,落地了,天晴了,雨停了,大明朝局依舊是穩如泰山。

陛下的信用是極好的,陛下說沒有矛盾,那自然沒有矛盾,徐承宗很相信陛下,就如同大明群臣百姓相信陛下那樣相信。

朱祁鈺看著徐承宗一臉放松的模樣,只能搖頭,他說完之後,徐承宗才徹底輕松下來,在徐承宗眼里,大明皇帝的信譽,比大明朝廷的制度還要值得信任。

樓下的棋局終於走入了末尾,按照贏家通吃的規矩,下棋的人能夠和這三十二個美人共度一個月,就是一天換一個都不帶重樣的。

勝者在三十二名衣衫不整的美人簇擁之下,享受著台下眾人的歡呼,而為這一切買單的、付錢的人,則是樓下參加賭局輸掉的賭客。

朱祁鈺看著鬧劇逐漸收場,對著於謙說道:「羅馬有一種斗獸場,人和獸相斗或者干脆人和人捉對廝殺,場面血腥而殘暴,但是看客卻血脈僨張,奮力叫好!」

「而一些蠻人將其理解為羅馬人的勇敢,甚至還為羅馬人這種暴行喝彩。」

「可是參加斗獸場的都是蠻人,若說勇敢,那也是蠻人勇敢才對。」

「可是這世界就是不缺乏這類的人,一個丫鬟不覺得自己可憐,反而覺得錦衣玉食的主子可憐,何其怪哉?」

「相比較之下,朕以為宋高宗搞得蹴鞠隊對壘,就更加良善一些,若都是吃人,宋高宗吃人比之羅馬吃人,宋高宗的吃相,依舊算是好看了那么一些。」

今天這場熱鬧,毫無疑問的應征了這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字里行間不過都是吃人二字。

可是相比較羅馬斗獸場,宋高宗的蹴鞠隊,吃相好看了一些。

於謙也站起身來,准備隨陛下離去,至於陛下所言的吃人,於謙自然是高度認同的。

讓吃人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一些,不就是陛下一直以來的追求嗎?

就文明而言,誰的吃相更好,誰就更加文明。

陛下提出了綱領,在『讓大明再次偉大的綱領』之下,自然包括了讓這個殘忍的吃人世界,變得不那么殘忍,這很難實現,更加容易實現的是:讓率獸食人的肉食者們去外面吃人,而不是吃大明人。

這種美好的願景,正在陛下一以貫之的領導下,緩慢實現著。

於謙很有信心,在他閉眼之前,能看到大明的中興,能看到對大明而言,不那么殘忍的世界。

「殺人了!」

樓下忽然傳來一聲驚呼,人群四散而逃。

------題外話------

李白登山當然沒有請轎夫,只是為了和騎驢的夫妻做對比。求月票,嗷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