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2 / 2)

王直記得,這天他釣魚之後,並沒有直接回家,而是來到了官邸,王直還掛著當朝太子少師的官身,這官邸,自然可以進。

「來都來唄,還提著東西作甚?」胡濙拿到了王直的拜帖,直接到了門口相迎,一見面胡濙就打趣的說著話。

王直提了幾條魚,最大的一條有三尺長,王直自己提不動,讓家里的門房提著。

「我這剛釣的魚,這還沒進我家門,到你嘴里就成了送你的了?我這一年還釣不到這么大的巨物呢,胡尚書這張嘴啊,一如既往的刁鑽。」王直樂呵呵的說著話,讓門房把魚交給了胡濙的家人。

二人來到了小閣樓里,王直和胡淡繞

了幾句白話。

「陳循居然也能入金山陵園,那我也就不怕了,陳循能入,我就更能入了。」王直和胡濙說到了今日來訪的目的,王直可不像陳循,搞出了儒袍上殿的大事來,他沒犯什么錯,死後埋在金山陵園也是陛下許過諾的。胡濙倒是笑著說道:「陛下說一不二,當初你和琅琊王氏一刀兩斷,不能落葉歸根,陛下就給你許了諾,陳循入得,你自然也入得。」

「還有,看看你說什么胡話?我可比你大四歲,我都不說死呢。

到了他們這個年紀,生死的確是有些看淡了,生死變成了一個可以談的話題。

「我本來以為我過不了這個冬天,陳循這個老倌,到底是走到了我前面。」王直還記得當年文華殿廷議,陳循摁著他的手簽字廢朱見深太子位的事兒。

王直和陳循一直不大對付,到底還是陳循先走了。

一死百了,當年那些恩呀,怨啊,都隨著陳循身故,煙消雲散了。

「到底陳老倌是對的。」王直感慨萬千的說了一句莫名所以的話。

「那是陛下干得好,哪里是陳老倌料事如神。」胡濙知道王直和陳循之間的因果,提了一個不同的看法。

王直當初為何不肯在廢除朱見深的廷推上簽字?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不太願意失去制衡皇帝的手段,臣權和皇權斗了那么多年,這朱見深的太子位,本身就是一道保險,若是這個郕王殿下登基之後,跟海昏侯一樣胡鬧,也有廢立的手段。

一個胡作非為的主上,最後會鬧出多少亂子來,王直非常清楚。

事實證明,陛下非但不是海昏侯,還是少有的明君。

所以兩個人爭了那么多年,還是陳循贏了。王直坐直了身子,笑著說道:「胡尚書啊,我有些疑惑,還請胡尚書解惑。」

「解惑不敢,交流一二。」胡濙看著王直,到了他們這個歲數,還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嗎?王直問出了自己內心的疑問,低聲問道:「你可是大明少數的諂臣,體察上意,那是你的優勢,你說陛下身後到底有沒有一個像姚廣孝一樣的黑衣和尚給陛下出謀劃策?」胡濙搖頭說道:「王老倌啊,你說你都一把年紀了,這還看不透嗎?燕王府打下了天下,也不是姚廣孝的主意好,那是燕王打贏了,才成了文皇帝。

「再說了,陛下在哪做什么,大家都看著,若是有姚廣孝這樣的人物,能藏得住?」「那就是沒有?」王直不搭理胡濙的揶揄,刨根問底。

胡濙頗為篤定的說道:「沒有,當年你們胡亂琢磨,陛下就是陛下。

王直欲言又止,止欲又言,最終還是欲言又止,沒有說話。

「有話就說,吞吞吐吐,還不如在朝堂之上的時候爽利。」胡濙看著王直猶豫的模樣,就是一頓數落。

胡濙聖眷在身,奇功牌在手,自然無所畏懼,可是王直自然有顧慮。

「你說這皇嗣,得繼大統,到底是這天分重要一些,還是這培養更重要一些呢?」王直很是組織了一番言論。

人老了,臨到了,總會想一些身後事兒,王直和胡濙同為太子少師,皇嗣的培養就至關重要了。

誰得繼大統那自然是陛下聖意獨斷,可是這繼承人到底是天分更重要,還是培養更重要?

若說培養,陛下在做郕王的時候,可是一點帝王培養都沒有,奔著閑散宗親去培養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國政政務一樣不通。可是陛下做得很好。

若說是天分,那就是形而上的事情,誰又能說清楚,到底什么是天分呢?

這就是王直想要表達的觀點,他本來以為陛下身後有個萬丈高人,指點陛下,可是時至今日,仍然認為陛下身後有高人,那便是愚蠢

了。

「王老倌啊,你這是准備造反嗎?」胡淡一臉狐疑的看著王直,這王直的話,大抵的意思就是這天下之主有能者居之的意思在。

討論皇帝是天分重要還是培養重要,那不就是討論天命所歸嗎?

這離造反,不過是一步之遙了。

王直立刻就坐不住了,猛地站了起來,指著胡濙憤怒的說道:「胡老倌!你莫要污人清白!我王直踏踏實實做官,從未有過非分之想!你你你!我懶得與你分說!」

胡濙看著王直的反應,也知道王直只是擔心大明的日後,而不是准備學司馬懿,便沉默了片刻說道:「天分也好,培養也罷,都重要,可有一樣東西最重要。

「什么東西?」王直看著胡濙滿腦門的官司,他不願意跟胡濙打交道,就是和胡淡說話,總是不知不覺的陷入胡濙的節奏。

「陛下有一塊七品通政司的參政議政的火牌,不知道王少師可知道?」胡濙說起了到底何物重要。

王直畢竟是明公,現在還是皇嗣們的太子少師,他點頭說道:「我自是知道的。

「那東西最重要。」胡濙頗有感觸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