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物(2 / 2)

還頓首哭訴說浙江、江蘇、應天、鳳陽諸省不干人事,給他們湖廣添麻煩。

到底是誰不干人事兒?

事情的起因是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一家九口,家里遭了災,僅剩下的口糧田也賣給了大賈之家,便去往了湖廣討生活,這一討還真的討到了生活。

湖廣地面,地廣人稀,米賤田多,人亦不以田為貴,所以湖廣地面無甚貧,亦無甚富,百物俱賤,湖廣的農庄更是常年缺人,連正統年間逃進山里的三十萬苗人,都被勸出了山,加入了農庄法,可是仍然是缺人。

這仁和縣一家九口到了湖廣地面,就被當地的縣衙安排進了農庄里,這生活便是有了著落,連孩子都在社學里讀上了書,雖然先生不像浙江杭州府那般有學問,但是這一家九口在浙江是給不起束脩,買不起文房四寶。

起初仁和縣也沒當回事兒,雖然這一家九口沒有路引跑去了湖廣,但是湖廣官吏交涉,都是同僚,仁和縣衙沒有過多的追究。

這一家

九口很快就帶起了一波向湖廣地面遷徙的浪潮,這種坐船到湖廣就有田種的說法,很快蔓延四省之地,立刻引起了廣泛的遷民潮,在這四省反應過來的時候,湖廣已經把人安置好了,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里,逾十余萬人沒有路引到了湖廣。

湖廣缺人,難道這四省之地就不缺嗎?其實也缺。

這四省之地為大明最為發達的地區,工坊林立數不勝數,這工坊占了丁口,那田里就沒了丁口,結果跑了十余萬人,連糧價都漲了許多,一個省就超過了兩萬余,這四省的巡撫自然要跟湖廣巡撫年富交涉。

年富就是當年於謙在河南任巡撫時的河南左布政,年富先是佯裝不知情,驚訝的說有這事兒?而後就是拒不歸還人丁,大倒苦水,人都化整為零了,尋找困難。再過了不久,年富就是矢口否認,人,哪有遷徙來的人?都是我湖廣土生土長的人丁!

年富不僅把這些人留下,還給了戶籍,這四省可不就是查無此人了嗎?

連應天巡撫李賢都覺得年富這事兒辦得太不地道了,***,李賢就是那個牽頭的人。

年富是湖廣方伯,封疆大吏,跟百官之首於少保私交甚篤,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能和於謙交朋友的人,年富也是名聲在外,就是眼下於少保不在京師,年富也不怕他們彈劾自己。

朱祁鈺點著年富的奏疏說道:「年富說:四省富碩,大賈強半無田,仕宦富室相競畜田,貪官勢族有珍隰遍於鄰境者,至於連疆之產羅而取之,無主之業囑而丐之,寺觀香火之奉強而寇之,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物,故日富者日富而貧者日貧也,趨利避害,食色本性也。」

「遮奢富戶家中之產,要用羅網去收獲,而沒有田畝之人,只能當乞丐去了。」

「這一句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寫盡了江南富碩的景象,連寺廟里的香火,都形成了黃雲,米粱都是以艘來計數,而後這話鋒一轉,就是一句,十九皆是大姓之物,好文采啊!」

「年富這封奏疏,顯然是早就做了准備,就等著有人彈劾,就抄錄一份陳情。李賢啊,李賢,到底是年輕了些,不是年富的對手。」

年富這封奏疏很長,里面引經據典,他的意思非常明確。

你們自己把自己的地界經營的百姓無法都無法生活了,跑到我湖廣討生活,而且過得還不錯,為什么還要糾纏呢?自己不檢視自己的問題,跑來質詢我為何收人,這不是顛倒黑白、不分輕重、主次不明嗎?

朱祁鈺看著手中的兩封奏疏,每一個批復了一句,知道了。

以王文為首的文淵閣學士們意見也非常一致,贊同年富的主張,不做處置。不過他們的話很委婉,只是說起了洪武、永樂年間湖廣無人,為了遷民好一頓折騰的舊事,提醒陛下黔地其實很苦,跑去湖廣討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無奈中的無奈選擇。

和稀泥,這一句知道了,就是在和稀泥了,朕知道了,但是朕不做處置,態度已經很明確了,自己想辦法對付年富去,可是李賢他們要是有辦法,也不會上奏彈劾了。

「怪不得正統十年,於謙和年富能從空無一物的府庫里弄出糧食賑濟來。」興安知道奏疏里的內容,他是司禮監的提督太監,奏疏本就在他這里過一遍。

年富這個人手腕很強,黔驢技不窮,弄的這四省巡撫都只能跑到皇帝面前大喊:陛下,你快看看他太過分了!

朱祁鈺批閱著奏疏,一直到了子時時候,才伸著懶腰說道:「興安,今夜就不回泰安宮了,留宿講武堂。」

朱祁鈺在講武堂建了一個大別墅,到了宮門落鎖的時辰,泰安宮落了鎖,朱祁鈺就在講武堂下榻,不給錦衣衛們找麻煩,錦衣衛們從來不覺得麻煩,只是陛下自己不想壞規矩

罷了。

「興安酉時就知會過了,盧忠來問過陛下了。」一個溫婉的聲音響起。

朱祁鈺一抬頭,便看見了冉思娘,一股葯香味撲鼻而來,冉思娘的面色有些疲憊,而且有些風塵仆仆,但神情卻滿是喜不自禁。

「這是什么風把大忙人給吹來了?打哪里來的?」朱祁鈺拉住了冉思娘的手,笑著問道。

「大擋差人說陛下念叨我,正好今天這百寶丹事了,我從密雲廠來的。」冉思娘順勢便坐在了朱祁鈺的懷里,只是這一切脈,便知道今天只有素食了,葷的吃不到了。

「冉娘子辛苦,咱替前線的將士謝謝冉娘子的大恩大德。」朱祁鈺可是知道密雲廠在哪里,這從收到消息,趕回京師,冉思娘怕是騎馬回來的。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冉思娘的百寶丹救人無數,這要是有浮屠,早就比天還要高了,的確是大恩大德。

怎么謝,這夫婦之間自然有些默契,只是冉思娘眼角帶著笑說道:「明日再謝,夫君昨日荒唐,還是休息一二比較好。」

冉思娘奔著長長久久去的,可不願意朱祁鈺累壞了身子,而冉思娘這段時間是真的累了,則到了大別野,緊綳的那根弦兒終於松懈了下來,洗漱之後,倒頭便睡下,連素食都沒吃,頭發都沒干透,朱祁鈺耐著性子,給冉思娘把頭發打理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