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4)(1 / 2)

既然要做, 祝斯寧就要做到最好,不能把雙倍獎勵的機會浪費掉。

現在後宮這個劇情已經和原書的時間線產生了脫離, 單獨進行到後期, 祝斯寧推測,如果做得好,很可能突破以往給的獎勵上限。

可是原書最後的結局是什么呢?

祝斯寧認真地想了想, 忽然發現竟然一片空白

他不知道最後宗啟顥和蕭逸明的結局是什么, 只知道他們在一起後平定叛亂,將外族打散

然後呢?

雖然所有故事的結局都是主角幸福美好地生活在一起了, 但最後一幕是什么場景呢?

還有宗啟顥,重生之後莫名變了心,還有意無意打壓蕭逸明,這簡直太奇怪了。

祝斯寧不得不重新思考系統存在的意義,一開始他以為是輔助主角, 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劇情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獎勵, 避免炮灰的命運。

現在看來好像不僅僅是如此, 劇情已經如脫韁的野馬, 系統發布的任務也沒有讓祝斯寧進行對應的修補。

祝斯寧等到日落, 還沒等到宗啟顥回來。

宮人為祝斯寧點上燈燭, 勸道:殿下,要不然你先開飯吧,陛下可能還在忙。

這么晚了嗎?

祝斯寧還真沒察覺到時間的流逝,任務沒有頭緒,宗啟顥重生一事又是一團迷霧,還有自己那些雜亂的記憶,仿佛一團亂麻。

宮人提醒道:戌時一刻了。

祝斯寧望向外面,天際還存留幾絲淡紅霞光,天幕已經變成灰藍色,銀月高掛。

陛下以前有事都會先派人來說的。祝斯寧說完,陡然發覺,原來自己已經慢慢適應和宗啟顥在一起生活了。

若是宗啟顥不上早朝,他們每天都會在同一張床上起來,而後是吃飯,飯後還會在一起看書下棋打牌,做一些娛樂活動,最後又回到一張床上睡覺。

周而復始,像是這樣已經過了很久一樣。

要不然奴婢這就派人去問,殿下再等等。領頭的宮人行了一禮,退下安排人去宗啟顥那邊詢問。

祝斯寧隨手抽了一副牌自己玩了會,有些提不起精神來。

殿下,去往宗啟顥那邊的小宮人很快就回來,氣喘吁吁匯報,陛下還在議事殿那邊,門口守衛森嚴,說是陛下令他們把守,不允許別人進去。

祝斯寧應了一聲,其實他早就知道這個答案,宗啟顥平日除了處理國事,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有也是跟著他一起,沒來找到他肯定是在忙。

問不問其實是一樣的。

看祝斯寧情緒有些低落,領頭的宮人恨不得給這呆頭呆腦的小宮人一巴掌:笨死了,你就沒說你是椒房殿的嗎?

說,說了,他們還是不肯放人。小宮人氣半天沒喘勻。

沒關系,我只是想知道,陛下什么時候能來罷了。祝斯寧不想再等了,既然陛下在忙,我們就不打擾了。

宗啟顥勤政,卻不會忙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相反,他很會安排時間,有事絕不拖延。

這么久還沒處理完,肯定不是小事。

獨自吃完飯,祝斯寧自己擺弄輪椅轉了一圈,看見外面的天色已經完全黑了。

祝斯寧聽見宮人匯報說,議事殿門口的守衛還沒撤,大門緊閉,沒有其他人進出。

宗啟顥該不會忙到這個時候還沒吃飯吧,到底是什么事忙到這么晚?

祝斯寧沒有想到相關劇情,在屋內轉了半天,跟在他後面的宮人轉得眼暈:殿下,要不然您去看看?

我去干什么?有什么好看的?祝斯寧對國事兩眼一抹黑,再說宗啟顥自己封了門,他去了也是和守衛大眼瞪小眼。

宮人嘆氣,殿下在這方面總是缺一根筋,要換了不對,其他後妃對陛下也沒有過親近的行為,洗手作羹湯更不存在。

所以殿下不開竅,也不全是他一人的錯,是整個後宮都沒有爭寵的氛圍!

這導致了殿下沒有危機感,不求上進!

宮人手把手教祝斯寧:殿下可以去給陛下送飯,陛下忙了這么久,肯定又累又餓。

祝斯寧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輪椅:坐著輪椅走不了還特意過去,太故意了吧。

宮人恨鐵不成鋼:就是這樣,陛下才知道殿下還掛念他!身殘志堅,連走路都走不了還擔心陛下吃飯了沒,這才是關心陛下的最高境界!

我為什么要讓他知道我掛念他?祝斯寧反問,到目前為止,他都還沒答應宗啟顥的告白呢!

都是那家伙仗著他行動不便占便宜。

宮人呆怔,無言以對。

祝斯寧在後宮根本沒有對手,現在更多的也是宗啟顥主動往祝斯寧這邊跑,祝斯寧偶爾鬧一會,也都由著他。

可是如果殿下過去,陛下一定會很高興的陛下那么喜歡殿下。

哦。祝斯寧撇過頭。

怎么都說不動,宮人無言,正打算默默退下,就聽祝斯寧忽然道:那就送吧。

他倒要看看,是什么難題把宗啟顥困到現在,連飯都不吃。

=======

議事殿內,燈火通明。

宗啟顥高坐台上,看著下面的臣子分成好幾個團伙派別互相攻殲。

關於如何拒絕和談並與外族開戰一事,幾位閣老按照宗啟顥的要求拿出章程來了,今日在早朝上按照宗啟顥的授意正式提出,請其他臣子再查漏補充,根據實際情況再分配工作。

然後朝堂一下子就炸了。

之前只是隱約聽說宗啟顥不打算和談,沒想到態度這么強硬,竟然是直接進入備戰狀態。

蕭逸明不能理解:西南旱情正在緩慢恢復,夏收還未開始,國庫用度本就緊張,陛下不想和談可以拖延緩和,何必直接露出刀尖對准外族?

宗啟顥沉默不語,注視底下朝臣的動作。

在蕭逸明出言後,很快有不少臣子附和他,紛紛說出自己的意見。

甚至還有一個閣老露出遲疑的神色,似乎在反思。

蕭逸明的影響太大,宗啟顥只能先中止這個話題,下了朝後另外召了幾個近臣,重新商議。

沒想到蕭逸明一點時間都沒耽擱,下了朝便提筆寫折子,直接上本求見。

有理有據,各個因素都進行了仔細分析,倘若宗啟顥不是重生而來,也會采納蕭逸明的建議。選擇和談。

依照他前世的經驗,打是能打的,沒有蕭逸明說的那般驚險,更重要的是,他想配合祝廣的深入追擊,如果能成功,到時候耗費的說不定會比前世還少。

眼見又有幾個臣子被他說動,對宗啟顥的決定產生懷疑,宗啟顥干脆召了蕭逸明御前對答。

如果選擇開戰,各個利益派別還要掰扯一陣,如果選擇和談,大家又能歡歡喜喜過個大年。

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少堅定的臣子在權衡利弊後,也慢慢動搖。

接過小太監送上來的茶盞,蕭逸明慢慢抬起眼看上方的宗啟顥。

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換過動作了,然而目光也沒有落到他們底下這些臣子身上,似乎陷入沉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