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烏托邦帝國】(1 / 2)

「你問了我這么多,我也很有興趣問你一些問題!」李嘉誠微笑的說道。

「好啊,你問!」江紹唐微笑的說道。

「你為什么想著收購百佳超市?」李嘉誠問道。

江紹唐道:「其實這是我老婆的主意,想借我現在香港的名聲來打造百佳超市的品牌,而且從李先生你手中接過百佳超市,有點首富傳承的意思!」

「你還是這么坦白!」李嘉誠笑笑,道:「不過我不否認,你的確是百佳超市最佳的接收人,如果你自己把握得好,完全可以占據香港50%以上的超市零售!」

江紹唐點點頭。

「你為什么會選擇在馬來西亞建立自己的海外投資中心。香港和新加坡不比馬來西亞更好嗎?」李嘉誠問道。

江紹唐道:「我要建立的不是一個商業帝國,而是一個真正的國度,而香港和新加坡都不可能給我提供土地和屏障。」

「你要建立一個真正的國度!?」李嘉誠驚訝不已。

江紹唐淡定的說道:「當年新加坡都可以從馬來西亞公投出去,那為什么就不能有第二個新加坡!?其實政治與經濟我們不可能將它們松綁,既然不能松綁,我索性就讓它們成親!建立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國度!用自己的政治規定來給自己的經濟保駕護航,不是更好嗎?」

「果然是一代更勝一代!年輕人,你比我大膽,更有魄力,你將來的成就遠在我之上,我希望你能給更多的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這是我唯一對你的要求!」李嘉誠說道。

「其實我心里有著一個建立烏托邦的夢想,我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是如果我實現企業國家一體化,那我相信這就是一個偉大的烏托邦!!」江紹唐說道。

「別的我不敢說,但是你的魄力和能力,已經人中翹楚,我希望你能成功!」李嘉誠說道。

兩個人又談了很多,最後簽署了百佳超市的轉讓合同,江紹唐從李嘉誠手中接過了香港零售業的大旗,對於江紹唐來說,其實這只是自己邁向華人新首富的第一步!盡管李嘉誠的能量和磁場仍舊強大,但是江紹唐的風頭更勁!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氣勢!!

江紹唐從李嘉誠辦公室出來的時候,李嘉誠一直送他到電梯口才離開,那一瞬間的感覺,李嘉誠知道將來自己的兒子一定不能跟這個年輕人為敵,否則會輸得很慘,如果想保持李家產業繼續昌盛下去,最好的辦法是合作,而不是競爭。

江紹唐出來的時候,白靜辰早已經等候。上車之後,白靜辰就開始不斷的問江紹唐談話怎么樣?

「我只能說,他不但是商業超人,更是一位智者!」江紹唐說道。「早在很多年前,李嘉誠就已經不管具體業務,他的時間和精力,基本花在「定坐標」上。 相比他內心的隱秘世界,普通人更感興趣的是他的財富帝國。」

白靜辰點點頭,說道:「其實李嘉誠最讓我敬佩的,不是他在香港的成功,而是他在世界上的成功。你要知道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成功商人很多,但一旦走上國際化道路,許多人就因不適應而鎩羽而歸。香港四大家族,只有李嘉誠可以走出香港!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李嘉誠就一步一步走向世界,且屢戰屢勝,幾乎從無敗績。而今,李嘉誠的商業版圖遍布全球52個國家,從事的產業,橫跨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多個領域。集團員工超過26萬人。而員工中,中國人只是少數,大多都是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他是如何做到的?」

「build on respect(建立在尊重之上)」江紹唐脫口而出的說道:「在我看來,尊重所有人,是李嘉誠公司的核心文化,也是這么多年其能夠馳騁全球的秘訣所在。每個人都有很多選擇,為什么要跟著你?你給我很多錢,但需要犧牲我的尊嚴,我不會跟著你;但如果你因為我有能力,尊重我,給我空間和舞台,我一定會跟著你。一個可以佐證的事實是,在李嘉誠旗下公司,員工的離職率通常都非常低,多數員工都是跟著李打拼了數年的,這里當然也包括很多老外,他們能留下來,更是因為如此(被尊重)。在我和他交談的三個小時里,李嘉誠時時處處都表現出這一點。李嘉誠認真地傾聽每一個人的問題,生怕沒有回答清楚,我是用普通話跟他交談的,李嘉誠非常尊重我,就一直用普通話,雖然潮州話對他來說更自如。但是李嘉誠會照顧每一個人的感受,聽問題時,專注如小學生;回答時,一定會看著對方。李嘉誠不希望別人稱呼他為老板,他更願意以「領袖」要求自己。一般而言,做老板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的地位,這可能是上天的緣分或憑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就比較復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

江紹唐說道:「在我和他交談當中,李嘉誠曾這樣自我解答: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板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早在很多年前,李就已經不管具體業務,他的時間和精力,基本花在「定坐標」上。比如說,負債率。李嘉誠對這一指標的控制,近乎偏執,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旱時,要備船以待澇;澇時,要備車以待旱。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產,一家公司的現金流是正數的話,便不容易倒閉。李嘉誠告訴我,長實2013年的負債比例是4%,和黃是21%,位於加拿大的husky,負債比例只有12%。李嘉誠對此深以為豪,他從1950年開始做生意,對負債和貸款問題,一直非常小心處理,雖然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但也一路走了過來。 ]」

「老公。看來你這三個小時學會了很多東西啊!」白靜辰欣慰的說道。

江紹唐說道:「盡管李嘉誠只有小學畢業,但是他卻是最好學的一個!現在很多人只知道李先生是富豪,卻忘記了他是做工廠出身的。可能是跟工廠工作經驗有關,與重視定坐標一樣,李嘉誠對細節也很重視。做工廠的人,對細節要求非常嚴格,李嘉誠開始做表帶,後來做塑料花,這都需要對細節的把握。即便到現在,李嘉誠依然有著工廠情懷,他看到一個杯子,就拿起來研究說,這個可以怎么做怎么做。對李嘉誠來說,早期的工廠經歷,是他最好的課堂。對做一個塑料花,原料怎么來的,怎么出口,怎么辦手續,他了如指掌,而其對世界經濟形勢的認識,最早也來自這里。而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李嘉誠做生意的原則,也形成於此時。早年,李嘉誠的英文並不好,但是塑料花又是出口的,如何用那么蹩腳的英文去說服別人,對李嘉誠是個很大的挑戰。最終,他想出了一條最有說服力的理由——貨真價實,我的成本加25%,就是我的價格,而且,我永遠是這個價錢。李嘉誠就這么找到了一個詞典,就這么應付世界了。李嘉誠的這種原則,幾乎貫穿始終——做人也是一樣。或許這就是他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