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縣試初考(上)(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816 字 10个月前

「師父讓你不要太擔心,他說雖然是朝廷出題,但也會考慮到北方士子的實際情況,不會完全參照南方的考法,一定會兩者兼顧,師父推斷解試第二場《三經新義》一定是考明經,第一場兼經和第三場的策論才是考理解發揮,師父還說,兼經和策論本來就是你的qiáng項,並不輸給南方士子,他讓你對自己要有信心。」

聽到師父這番貼心的話,李延慶只覺得心中暖烘烘的,他舒展一下胳膊笑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怕也沒有用,不如打起jīng神殺它一個片甲不留。」

李延慶對自己有了一點點信心,但張顯和秦亮卻憂慮之極,他們一點把握都沒有,明天的縣試只錄取一百人啊!

吃罷早飯,岳飛三人繼續去縣學訓練,李延慶則和張顯、秦亮前去看考場,縣試考場設在縣學隔壁的文廟內。

文廟大成殿是明天縣試的主考場,可容納三百人同時考試,另外還有左右學宮,各可容納一百余名考生,明天就是這三個考場了。

每個人考生都領到了浮票,浮票就是准考證,上面有座位號,也就是考生的考號,李延慶的座位是甲亥一百七十四,甲是指考場,便就是大成殿。

亥是座位區,為了防止考生看考場時作弊,座號只有在封考場後才會在每張桌上貼示,看考場時大家只知道自己坐哪個區,縮小范圍,便於尋找。

今天看考場也並不是隨時可以看,考場只開放半個時辰,讓考生了解明天的考試規矩和流程。

一聲鍾響,文廟大門轟然開啟,數百名前來看考場的考生涌入大門,這里面除了三百多名縣學生員外,還有兩百余名不在縣學讀書的士子,一部分是從前的解試落榜生,另外還有不少從州學以及各地書院趕回來考試的湯yīn籍士子。

李延慶和張顯、秦亮一起走進了文廟,三人不在一個考場,進大門後便分手了,李延慶正沿著甬道前往大成殿,他忽然聽見身後傳來一個渾厚的男低音。

「學弟是第一次參加解試吧!」

李延慶向兩邊看了看,左右無人,他這才回頭,只見一個三十余歲的男子跟在自己身後,胡子足有一尺長,修剪得十分整齊,目光湛然,穿一身雪白的儒袍,頭戴士子高官,看起來就像一個飽學之士。

如果他剛才不開口,李延慶還以為他是明天的監考官,可惜他那聲『學弟』,bào露了他的身份。

李延慶立刻想起他是誰了,楊筠,王貴第一天上學就把他當成了縣學教授,鬧了一個大笑話。

這是一個三十四歲的縣學老生員,孩兒都十歲了,他本人也考五六次發解試,一次也沒有考中,不過此君倒也硬氣,堅決不去上州學,一心走科舉之路。

雖然都是同窗,但也有學長學弟之分,李延慶便恭敬讓開一條路,讓老學長先走。

楊筠見他懂得禮數,倒也喜歡,便笑眯眯道:「我知道學弟是練騎射的生員,平時也沒有時間讀書溫習功課,這個縣試確實難了一點,不過我可以告訴學弟一個訣竅,包你輕松通過明天考試。」

李延慶倒有點好奇了,便笑問道:「縣試還有訣竅?」

「當然有,我都考了六次發解試了,十八年的老資格,出題考官的那點小伎倆我還看不破嗎?」

李延慶聽他把六次考試說得沾沾自喜,好像變成了一種資歷,就恨不得把他臉皮撕開,看看到底有沒有城牆厚?

楊筠見左右無人,便將李延慶拉到一棵大樹後,從懷中神秘地掏出一卷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小字。

「明天試題,七成答案都在這里。」

李延慶看他的目光立刻變成了滔滔江山,敬仰萬千,這家伙居然能看透出題考官的小伎倆,雖然他自己一次也考不過,卻把考過的機會留給別人,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無私jīng神。

「我不會騙你,其實發解試一共就那么二三百道題,每屆都出題都有規律,我早就摸透了,雖然正式發解試是朝廷出題,但明天的縣試卻還是那幾個州學老教授出題,肯定脫不了以前的題庫范圍,我不敢說全部猜中,至少能猜中六七成,怎么樣?我只要二兩銀子,包你明天輕輕松松通過,如果沒有猜中,我賠你五兩銀子。」

最後兩句話讓李延慶的眼珠子都差點掉了,他忽然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銅臭味,一個天大的真相漸漸浮出水平,考場經濟啊!

這個穿著雪白儒袍,頭戴高帽,打扮得比教授還要教授的老學長,自己究竟該叫他楊師兄,還是該叫他楊掌櫃?

他這些年就是靠此為生吧!

「學弟家境殷實,不會在意區區二兩銀子,要知道明天五個考生才錄取一個,買了我的題目,你明天一定會有大驚喜。」楊筠繼續巧舌如簧地鼓動道。

李延慶呵呵一笑,「師兄有沒有正式發解試的題目,有的話,我願出十兩銀子。」

楊筠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正式發解試題目?開什么玩笑!

他已看出李延慶不是自己潛在客戶,便立刻將目標轉移,他見前面還有一個年輕生員,便丟下李延慶快步走了上去。

「嘿!前面學弟是第一次參加發解試吧?」渾厚的男低音再度響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