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501 字 10个月前

想到這,梁師成緩緩對梁晴道:「你去告訴童yòu嗣,就說我最近身體不太好,不合適外出踏青,多謝他父親的邀請,另外再告訴童yòu嗣,請他轉告他父親,官家認為太學是鑽研學問之地,不合適在軍營中訓練,讓他把jīng力放在北伐上吧!太學之事就不要再cào心了。」

「孩兒記住了,明天就去找童yòu嗣!」

「另外,你再告訴他,官家雖然希望兩三年內北伐成功,但朝中財力未必承受得起,他只要努力去做,能否成功就是另一回事了。」

這就是梁師成放出的誘餌,先提醒他放手太學,不要再繼續讓天子反感,又明確告訴童貫,朝廷國庫空虛,財力根本支撐不起大規模戰役,一旦財力不支,那就是蔡京的責任了,他相信童貫會明白自己的意思。

..........

一轉眼,時間便到了宣和元年五月,天氣漸漸轉熱,但西北軍的備戰也開始加速了,與此同時,西夏軍隊也察覺到了宋軍的異動,便暫時放棄了進攻遼國西京的戰略計劃,開始進行防御備戰。

李延慶已經在西北軍中呆了兩個月,他早已適應了目前的崗位,對他而言,擔任左主事參軍之職著實是大才小用,每天都是枯燥無聊的審核批准,偶然也會去倉庫里核查,他覺得自己就是擔任倉庫主管,不過李延慶也知道,各種嚴格的制度是戰爭取勝的保證,而嚴格的制度沒有有力的執行也是虛設,而他就是這種制度的執行人。

很多事情只看表面會覺得很簡單,可真的深入進去,就會發現事情並不簡單,李延慶就有這種感覺。

他的手下並不止三司十幾名從事,從事只是辦事的底層文官,下面還有大量雜役,李延慶終於深刻領教了大宋冗兵的嚴重程度,他掌管左三司,司兵、司鎧和司騎,除了各司主事和五名從事外,另外每司還配有二十名雜役士兵,尤其司騎掌管西北軍六千匹戰馬,除了二十名馬具倉庫的雜役士兵外,還有負責管理西北軍的馬廄,其中有六十名喂養馬夫和一百二十名馬匠,包括獸醫、釘掌、鐵匠、木匠、車夫等等雜役,只是這些士兵都不是禁軍,而是地方廂軍。

不僅兵員冗多,而且開支巨大,其中戰馬的開支為最,六千匹戰馬每天要消耗大量草料和黑豆等jīng飼料,每個月的各種開支都達十幾萬貫甚至二十萬貫,一旦爆發戰爭,開支更是以數倍激增。

不過日常事務雖然無聊,但他也常常能撈到出差的機會,由於備戰的需要,他們必須在邊境設立諸多小軍庫,而定期去各地小軍庫進行清查審核就是他們份內之事,一般而言,文職官員都不願意去邊境巡查,不僅辛苦而且危險,容易遭遇西夏軍隊的越境探子,所以就算給雙倍的補貼,大家都寧可呆在太原。

李延慶卻很喜歡這份危險的苦差,每次他都會親自帶領手下去邊境巡查。

不過這一次他們不僅是要清點軍資,同時也要審查各軍的備戰情況。

這天下午,李延慶帶著兩名從事和六名軍士抵達了晉寧軍克胡寨,克胡寨位於黃河東岸,但它不是邊境,邊境在渡過黃河後還要繼續向西走兩百里,但克胡寨卻是一個重要的後勤重地,這里也擁有巨大的倉庫群,克胡寨位於地勢高處,駐扎著五百士兵,由一名虞侯率領。

李延慶一行來到大門前,虞侯張衛便迎了出來,抱拳笑道:「歡迎李參軍到來!」

李延慶笑著回一禮,「例行公事,又要給張虞侯添麻煩了。」

李延慶雖然只是八品文官,但他卻手握物質分配大權,是軍中不折不扣的財神,誰都知道得罪他不是明智之舉,所以李延慶無論走到哪里,都頗受各軍將領的尊重。

虞侯張衛將李延慶一行請入大寨,李延慶吩咐從事帶著士兵去清點軍資,他則登上瞭望台,這是一座高十丈的木制高台,站在高台上可以清晰地看見黃河上的情形。

這次來晉寧軍他要巡視四個地方,只有克胡寨位於黃河東岸,其他三處都在黃河西面的邊境附近,他在路上聽說黃河沿岸下了bào雨,黃河漲水,渡黃河十分困難,這令他心中有點擔憂。

只見河面上濁浪滾滾,風急浪高,軍營內大旗啪啪作響,空中yīn雲密布,看樣子又是一場大雨要來臨了。

這時,張衛走到李延慶身邊道:「西北有句俗語叫做『風急無雨』,這天氣看著yīn沉,實際上不會下雨,可以用大型皮筏子渡河,不過我建議參軍這段時間最好不要西去!」

「為什么?」李延慶疑惑地問道。

「這段時間西夏軍的探子很猖獗,如果沒有軍隊保護西行,很可能會遭遇西夏探子的伏擊,這個月已經發生三起伏擊事件了。」

李延慶微微一笑道:「自己國土,豈能聞敵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