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上)(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415 字 10个月前

楚州內陸河網密布,有洪澤湖和射陽湖這樣的大湖,海邊又有大片灘塗,目前是宋朝重要的鹽產地,淮南東路的提舉茶鹽司就設在楚州,這里不光有官鹽田,更多的是民鹽田,宋朝鼓勵私人資本進入工商業,使民鹽業十分發達,不過自古以來鹽都是由朝廷專賣,目前民鹽也由朝廷統一收購,再轉賣給鹽商,中間的差價就是朝廷所收的鹽利。

「阮氏三兄弟目前公開的身份便是楚州的大鹽田主,擁有鹽田數千頃,但只有我們行內人知道,楚州小鹽會的背後就是這三兄弟。」

楚州的鹽會有兩個,分別叫做大鹽會和小鹽會,大鹽會又叫鹽商會,是民間的自發組織,以鹽商為主,受提舉茶鹽司管轄,嚴格說起來屬於半官半民的組織,而小鹽會又叫鹽幫會,實際上就是私鹽販子的組織,隋唐時又叫鹽梟,元末張士誠就是一個著名的鹽幫頭目。

「既然是私鹽販子的組織,那手上一定有武裝,對不對?」李延慶笑問道。

張順點點頭,「確實有,是一支八百人的水軍,大小船只三百艘,據說是阮氏三兄弟從梁山帶出來的,這支水軍很善戰,不過他們沒有打家劫舍,也沒有攔路搶劫商船,更重要是官府打不過他們,所以官府對他們也是睜只眼閉只眼。」

「那這支水軍平時做什么?」

「主要是保護財產,還有就是護送一些重要的鹽幫船只進出楚州。」

李延慶點點頭,「他們三兄弟現在都在海邊嗎?」

張順一指前面的寶應縣城笑道:「他們現在就住在前面的縣城內。」

見都統有點不明白,張順又笑著解釋道:「阮氏三兄弟的母親身體不太好,住在海邊對老太太不適合,三兄弟都是至孝之人,所以便在寶應縣修建了一座大宅子,三兄弟便以大鹽田主的身份住在這里。」

這時,李延慶心中已經有了方案,他笑了笑,加快馬速向前方縣城奔去。

..........

寶應縣是一座小縣,不過它緊靠運河邊,運河經濟也頗為發達,主要是倉儲、修船、客棧、酒樓、妓館等等行業店鋪眾多,張順沒有進城,而是在縣城以北約三里處停下,這里綠柳成蔭,環境清幽,一條小河直通運河,在小河邊有一座白牆黑瓦的大宅院,占地至少有二十余畝,剛修了沒幾年,門口就是一座碼頭,碼頭上停了七八條小船。

「都統,就是這里了!」

張順翻身下馬,上前去敲門,李延慶讓騎兵不要靠近,以免對方誤會,他也慢慢走上前,只見門口上掛了一塊牌匾,上寫『阮府』二字。

這時側門吱嘎一聲開了,一個老者探頭看了看,「你們找誰?」

「文叔,不認識我了嗎?我是阿順啊!」

老者頓時認出了張順,笑道:「原來是順哥兒,好幾年沒見了,都快認不出了。」

他又看了看李延慶,「這位是——」

李延慶笑道:「我是二爺的舊識,來看望一下他。」

「原來是二爺的朋友,兩位請進吧!」

李延慶和張順走進了院子,管家又探頭看了看周圍,這才把門關上。

「兩位請隨我來!」

管家帶著兩人向客堂走去,張順笑問道:「三位主人都嗎?」

「二爺和五爺在家,七爺去鹽場了,不過今天也應該回來。」

兩人走進客堂,管家請他們坐下,又令丫鬟上茶,他笑道:「兩位稍坐片刻,我去稟報五二爺!」

這時,張順低聲問道:「聽說都統也參與剿滅梁山軍,是真的嗎?」

李延慶笑著點點頭,「梁山軍潰敗,一半是我的原因,怎么,有問題嗎?」

「主要是當時朝廷出爾反爾,就怕他們對朝廷招安沒有信任了。」

「這個只能談談再說。」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急著有人大笑道:「哪陣香風把順龍王吹來了?」

只見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走進了客堂,他皮膚稍黑,長一張方臉,目光炯炯,李延慶一眼便認出他,正是阮小二。

阮小二走進大堂,大笑著和張順擁抱一下,又望向李延慶,他不由稍稍一怔,笑問道:「這位朋友好像有點眼熟,我們在哪里見過?」